嬰兒出生后,腸道微生物組開始迅速建立,這一過程對嬰兒的健康至關重要。腸道微生物組對免疫系統的發育和腸道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了解新生兒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及其對健康的影響對于開發有效的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在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英國嬰兒微生物組研究中,來自威康桑格研究所、倫敦大學學院 (UCL) 和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全基因組測序分析了來自英國嬰兒微生物組研究的1288名健康嬰兒的糞便樣本,這些嬰兒均在出生后一個月以內。該研究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期刊上,發現其中一種有益的細菌在基因上適應了充分利用母乳中的營養,表明它最適合在嬰兒的微生物組中生存。
這種細菌不僅適合在嬰兒腸道中生存,還能阻止病原體定殖,有望作為天然益生菌。研究發現可能促進含天然菌株的嬰兒配方奶粉和益生菌的開發。目前,大多數商業益生菌包含的菌株并非嬰兒早期微生物組中的常見菌。此外,研究指出,一種細菌可能增加抗生素耐藥菌定殖的風險。未來,嬰兒出生后可通過腸道微生物組映射進行預測,并提供個性化益生菌促進健康發育。
在進一步研究如“微生物、乳汁、心理健康與我”(4M)項目等旨在探討嬰兒腸道微生物組與早期喂養方式對大腦發育、行為、情緒及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組在出生后即開始形成,生命第一個月是通過益生菌干預微生物組的關鍵時期。然而此前缺乏高分辨率數據來顯示這一階段的微生物組發育。
基于先前研究,本次研究分析了1288名嬰兒的2387份糞便樣本,發現所有新生兒的微生物組可歸為三種類型,由不同的先鋒細菌主導。雙歧桿菌長亞種(B. longum)和雙歧桿菌短亞種(B. breve)被認為是有益菌,而糞腸球菌(E. faecalis)則具有風險。B. longum 來自母親腸道,而 B. breve 則適應母乳中的營養,并能阻止有害病原體定殖。
嬰兒腸道菌群
同時,研究顯示,母乳喂養與配方奶喂養對先鋒細菌類型影響不大,但抗生素使用有影響。進一步研究還表明,B. infantis 不是先鋒細菌,且在英國嬰兒中較為罕見,而 B. breve 或是更有效的天然益生菌。
威康桑格研究所的邵炎博士表示,通過分析超過1200名嬰兒的高分辨率基因組信息,研究確定了三種驅動腸道微生物群發育的先鋒細菌,并將其分為嬰兒微生物組類型。這是開發個性化干預措施支持健康微生物組的第一步。
利物浦大學的路易絲·肯尼教授指出,分娩方式和母乳喂養的決定是復雜且個性化的,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也未完全了解它們如何影響微生物組發育及未來健康。這項研究至關重要,旨在為所有兒童提供最佳的生命起點支持。
有母乳的SIgA(左圖)和沒有的情況(右圖)
倫敦大學學院的奈杰爾·菲爾德教授表示,雖然研究篩選了三種重要的先鋒細菌,但其對健康和疾病的長期影響尚未明確,需要更大規模的隊列研究來進一步探討。
同時,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特雷弗·勞利博士強調,這種能夠完全消化母乳并保護新生兒的先鋒細菌可能成為非常有效的天然益生菌,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動基于基因組研究的益生菌開發和新型微生物組療法的進展。
原文鏈接: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4-09-natural-probiotic-microbiomes-uk-newborns.html
主編微信
趙編微信(加群小助手)
注:添加微信請備注昵稱+單位+研究
生命科學綜合交流QQ群:6813418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