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直以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在兩國的科技發展中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不僅促進了雙方在科技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還為全球科學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然而,近年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續簽可謂是一波三折。
盡管當前國際形勢下存在一些挑戰和困難,但美國也意識到保持科技合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仍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Nature報道,“美國和中國仍在逐步重啟科學合作協定”。
林 巖 | 撰文
01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續簽或迎來曙光
9月10日,Nature發文表示,目前中美兩國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上已接近達成協議。
這則消息為《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續簽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使得原本看似渺茫的續簽變得似乎柳暗花明。
中方代表一直以來對于續簽該協定抱著積極的態度,復旦大學科學與創新政策研究員唐莉表示, “中國愿意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以促進雙邊合作。”
而此次,美方向Nature雜志透露的積極信號,可謂首次表達了美政府欲積極重啟《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態度。
美國國務院工作人員明確表示 ,如今中美兩國仍在就兩國之間的一項關鍵科學協議進行溝通,并一直在保持聯系。
據美國熟悉談判但未直接參與談判的消息人士稱, “盡管關系緊張,但有跡象表明雙方有望續簽協議”, 同時他補充道, “但該協議的范圍很可能會變得更加有限。”
華盛頓特區外交政策智庫昆西負責任的治國方略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非常駐研究員Denis Simon強調, “協議越來越近了。他們正在制定最終的語言。”
02
美國大選在即,可能影響續簽進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拜登政府已經認可這份協議的重要性。賓夕法尼亞州維拉諾瓦大學的中美關系專家Deborah Seligsohn對此表示欣慰,她認為拜登政府能夠傾聽科學家的聲音,認識到這份協議的重要性,并繼續推進談判,這是明智之舉。
在她看來,關鍵在于雙方能夠在協議框架下,將合作限制在彼此都感到舒適的領域,這既是對雙方利益的尊重,也是確保合作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今年11月5日是美國歷史上的第60屆總統選舉,而在此之前兩黨也在開展各自的代表大會和如火如荼的拉票活動。
此次總統大選可能會延遲《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續簽,消息人士向Nature透露,關于這份科技協議的任何正式聲明,很可能要等到今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后才會揭曉。
盡管拜登政府意識到續簽的重要性,但在此刻他持謹慎態度,主要是擔心影響選票問題。
當時中美雙方領導人簽訂協議場面
無論是從中美兩國長遠利益出發,還是從促進全球科技創新的角度考慮,繼續推進并優化美中科技合作協議,都是明智且必要的選擇。
畢竟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唯有合作才能共贏,唯有共贏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持續進步與發展。
參考資料
US and China inch towards renewing science-cooperation pact — despite tens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2782-y
Deep Science預印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