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買醬油的原料有非轉基因脫脂大豆,其實就是壓榨過后的豆粕,還帶有防腐劑山梨酸鉀,醬油早就爆出過丑聞,沒想到蘇聯傳來的雜種醬油技術仍然大行其道。
中國有千年的醬油制作傳統,在宋朝時終于技術成熟,成為飲食中的常備調味品,主要材料是大豆和小麥,有著一系列復雜步驟,只日曬夜露就要180天,自然分解出18種氨基酸,才有醬油的多樣風味。
新中國成立后,人口多而糧食不足,向蘇聯請教工業化生產醬油,原料從大豆轉向豆餅和豆粕,不但節約糧食還實現廢料再利用,而且把發酵時間從180天壓縮到3天,結果是化學成分達標,卻因為高溫技術殺死太多微生物,使醬油喪失天然醬油味道,形似而實質千差萬別。
提取大豆油脂有壓榨和浸出兩種工藝,實用廢物再利用的蘇聯技術使用的是化學溶劑正己烷的浸出法,正己烷普遍用于提取植物食用油,其實對人體有毒,長期下來會導致頭痛、頭暈、乏力等癥狀。
油脂中的正己烷雖然可被脫除,仍無法避免事實上的殘留,但浸出法貴在出油率高,生產成本低,因而被國內醬油生產商一直使用,但這種生產本質上是源自蘇聯的雜種,是對工業化生產效率上的繼承,而非是對人體健康和傳統工藝繼承。
俄烏戰爭的仇怨其實結在蘇聯時期,烏克蘭大饑荒時餓死烏克蘭人1000萬人上下,烏克蘭原本是東歐糧倉之地,對于致力于開展現代工業化的蘇聯來說,實在是現代社會的奇恥大辱,也說明人是工業化目標的工具,。
只是以當前中國來說,糧食生產足夠人民基本消費所需,完全不需要節約糧食生產蘇聯技術的雜種醬油,但是事實上仍然有企業生產蘇聯技術醬油,這種環境劇變后的雜種技術生產并不合理,雜種技術醬油早該隨著蘇聯遠去。
只有消費者能對自身健康承擔最終責任,購買時首先查看醬油原料,但凡看到脫脂大豆和添加劑的產品,就該避而遠之絕不購買,這種技術和醬油都是反人類的,都是為著工業效率犧牲人的品味和健康,讓人成為工業時代的機器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