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
郭麗明,莆田十中語文教師,從教二十年。曾多次獲得秀嶼區、笏石鎮優秀教師、笏石鎮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所帶班級所帶班級多次榮獲學校“優秀班集體”、“先進團支部”等榮譽稱號。在專業成長上,參加省市區各級課題研究,并取得多項成果,曾獲長三角語文教育論壇“語文教學與思維發展”征文三等獎,獲“一師一優課”市級優課,多次在莆田市高考原創命題和高考復習微課中獲獎指導學生多次在莆田市作文現場競賽、華人杯、冰心杯等作文大賽中獲獎。
教育格言:
提燈引路,共赴夢想
育人故事 :
在教育崗位上耕耘了20個春秋,郭麗明老師一直將塑造有夢想、有信仰、有使命感、有勇氣的新一代青年作為自己的使命,用她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個人魅力去激勵和啟迪學生,成為學生們心中的楷模,與他們共同進步、共同收獲。
一、不忘初心,匠心育人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說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作為一名教師,郭老師從來沒有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那就是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在1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始終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做到“一生一策”;她致力于建設一個團結友愛、和諧互助的班集體,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根據本班班情,確定本班的班級文化,將制度化繁為簡,但是又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原則和底線,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敢于面對錯誤。同時,郭老師認為,育人不僅是要教他們知識,更要教會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她經常通過班會課等方式和學生探討自主學習的方法,教育學生如何高效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孩子們能充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言傳身教,一直在努力
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雖存則其教已廢”。郭老師認為,“喊破喉嚨,不如做出樣子,想正人,先正己”。班主任的思想、觀點、作風、言論、行為乃至生活習慣,都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影響作用,有的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作為教師,要從嚴、從高要求自己,言行舉止都應該成為學生的榜樣。在日常工作中,她嚴于律己、言傳身教,時刻注意自己的點滴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時時處處為學生做表率。如:課前提前進班、早到位;叮囑學生注意教室衛生時,自己先做表率,隨手整理講臺,撿起地板垃圾;言必行,行必果,不說空話等。時間久了,學生的學習習慣、紀律習慣、衛生習慣都有了很好的改善,學習也更加專注了。
三、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對于學生而言,高中的校園生活是極其豐富的,但是也是極富挑戰的。郭老師認為,班主任工作要和心理學的知識結合,做學生榮譽時的見證者、辛苦時的支持者。比如,學生參與辯論賽、課本劇表演、歌詠比賽、校運會等,郭老師總是全程參與,為孩子們記錄下這充滿青春的時刻,讓孩子們通過老師的記錄發現自己身上的光芒,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當孩子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郭老師總是能及時洞察到學生心理的細微變化,并給予幫助。到了高三,孩子們的心理變得脆弱、敏感、甚至煩躁,尤其是每一次考試之后,我們總能看到郭老師在辦公室或走廊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擔憂和不安,給予他們鼓勵和信心。當然陪伴不一定要用具體的言語行動,有時郭老師只是在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時候安靜地坐在講臺上,表達對學生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讓學生們感到老師和他們在一起并肩作戰的決心,從而產生勇敢地去面對挑戰的力量。
作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每天都是兩點一線的工作和生活,沒有波瀾壯闊,沒有經天緯地,有的只是日復一日每天十幾個小時的陪伴,但是郭老師卻總能樂在其中,這背后,是初心,是責任,是執著,是熱愛。愿這份執著與熱愛能繼續溫暖人心,照亮學生們的前程。
撰稿 | 教工會、教務處
圖片 | 郭麗明
編輯 | 何荔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