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手機圈和汽車圈都很熱鬧。
華為和蘋果的新品發布會貼臉對決,大星最愛看這種霍元甲大戰外國大力士的橋段了。
一邊是只有CEO庫克換了發型,不思進取的iPhone 16,發布會主題高光時刻;另一邊是不斷突破自我,能把自己多次掰彎的華為Mate XT非凡大師,發布會主題時刻高光。
你看Mate XT雖然讓大家想起了卷簾大將,但19999的起售價根本攔不住幾百萬人預約,甚至炒到10萬一臺,不看發布會我也知道華為和他的有錢朋友們又贏啦。
也不怪大家一片沸騰,蘋果毫無創新精神,背面攝像頭掰直了都能拿來當個賣點。
還有汽車圈,幾天時間8臺新車上市,直追3月份的一天7款新車發布。新車多了,大家的賣點也基本都是沙發冰箱大彩電,英偉達芯片在腰間,智能駕駛二代半,一問價格十幾萬。
當然,差異肯定是有的。
極越CEO夏一平說極越07是特斯拉還沒造出來的Model 5。他說的是背靠百度的AI自信。
同樣是想在AI方面秀肌肉,大眾高管傅強問帕薩特Pro云南的過橋米線有什么故事?第一次,現場出現了長期間的沉默,帕薩特Pro已讀不答,傅強又問了一次,帕薩特Pro回答得驢唇不對馬嘴。
尷尬的場景引得大家一片群嘲,但大星覺得沒必要這樣,你為啥到飯點就問過橋米線啊,帕薩特Pro它可能只是餓了。
大家有沒有感覺,汽車和手機越來越像了。
以前汽車標準的換代流程要5年一代車,現在被國內車企壓縮到了一年,極氪甚至一年多三代。
從去年初到今年中,一年半時間,中國市場全新車型接近:
600款。
同樣的時間段內,中國市場全新款手機上市數量是645款。
之所以能有和手機一樣的節奏,完全是供應鏈的功勞。大眾消費品領域,汽車和手機廠商的供應鏈都很長,導致他們并不能隨心所欲決定終端商品長什么樣,只能和幾千個供應商商量著來,能做到整合完美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雷軍說起過手下高管得罪三星的往事,他被迫飛到韓國,當著三星高管的面吹了五瓶紅酒,就這還影響了小米NOTE的節奏。
強大如蘋果,當年為了不受制于人,花了多少錢研制芯片,到頭來5G和WiFi問題飽受詬病。至于這次A18芯片代工的臺積電,那更是爹中爹,人家美國工廠開工的堂會,庫克老老實實陪笑看完整場。
甚至在受到國內壓力,一直喊中國+1計劃的時候,中國的核心供應商,基本是0調整,甚至還有新增,來中國時還要大聲說:
世界上沒有任何供應鏈對我們來說比中國重要。
能在數千個零件中做到行業第一的,都會被手機企業供著。
三星、臺積電這些自不用說,這次華為Mate XT之所以能順利多次掰彎自己,背后的鉸鏈供應商叫逸昊金屬。這家主要研究液態金屬的公司,員工不過400人,專職研發人員只有25人。
但你看看人家官網,華為、OPPO、小米、特斯拉,哪家見我不得笑哈哈。
你也可以不鳥供應商,那就要做好準備變成當年的三星手機,電池大面積出現問題,直接在消費者褲襠里爆炸,之后三星手機就像那句歌詞——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但供應鏈的成熟和強勢對于消費者是好事嗎?
最近幾年手機的銷量下滑,汽車市場銷售增長趨緩的原因很多,比如產品同質化嚴重,盲目堆料追求硬件領先導致成本高漲,說起來,好像都和強勢供應鏈有些關系。
造車和造手機的大佬們也知道這些,所以你看新能源車領域大家都在自動駕駛方向上下重注,畢竟養碼農比較簡單,不需要建廠買設備,發個鍵盤配個行軍床就行。
這么多年了,有且只有過一個意外。
那個人當年說,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會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
當所有人都拿根筆在手機上戳來戳去,或者劈里啪啦按小鍵盤的時候,他跑去跟供應商說我要我的手機屏幕要可以多手指觸摸。
供應商嘲笑他是外行并和他說做不到時,他盯著對方眼睛說:
別害怕。
那個人就是庫克的老領導,喬布斯。
什么都不怕的是齊天大圣,老老實實打工的,那就是弼馬溫。
關注星球視頻號,熟知寰宇人間事
加大星微信:Howbigstar 備注公司-職業
給我一個在看,我能撬動整個星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