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9篇原創文章 -
有一位讀者給我發了幾條私信,說他平時喜歡買書,可是閱讀時間卻不多,看了我很多文章之后就來問我,應該重點讀哪些書才不浪費時間。
說實話,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的閱讀目的不一樣,我不可能說你應該讀這本書而不是那本書,才不浪費時間。
不過有兩點是確定的,一是讀對自己有用的書,二是少讀暢銷書,多讀源頭的書。
我給他的建議是:你沒那么多時間的話,就不要亂讀書,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好書上。
關于第一點,我寫過兩篇文章《》和《》,在這里就不再說了。
就說第二點。那么什么是暢銷書,什么是源頭之書呢?
所謂暢銷書,是指在某個時間段非常受歡迎的書,它可能沒過多久就被冷落至無人問津,也有可能成為未來五年、十年甚至百年經典。
而源頭之書,是指某一個領域的開山之作,后來很多書都可以在它那里找到源頭。
現在的暢銷書,肯定有一部分是爛書,這部分將來成為經典的概率很小。還有一部分經過時間的檢驗之后成為經典名著,比如首次出版于1859年的《雙城記》,當年也是暢銷書,后來成為長銷經典。
不過你選擇讀暢銷書的話,就無形中增加了篩選的成本,還有可能讀到爛書,還不如不讀。我的建議是直接去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源頭之書,這樣才不浪費時間。
說到源頭之書,其實每一門學科的知識源頭,就只有一兩本書。比如詩歌,我們熟悉的一般是唐宋詩,現代詩,可是它們的源頭則是《古詩源》。
清人沈德潛在選編《古詩源》時,曾說:「詩至有唐為極盛,然詩之盛,非詩之源也。……則唐詩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詩又唐人之發源也。」
作為詩歌源頭的《古詩源》,它收錄了先秦至隋代共700余首各歷史時期的代表作。雖然沈德潛在選詩和注詩闡揚詩教,倡導風雅,詩學觀念較為陳舊,但他選詩標準來非常高明,也體現了唐以前詩歌的來源全貌。
其他學科也是如此,當你讀書時不能只盯著暢銷書,因為這些書有可能是作者吸收了二三手知識的殘渣之后,才寫成的書,就不值得花時間去讀。
如果想要尋找源頭之書也不難,只要你多加思考,對當前閱讀的書尋根問底,了解作者的思想源自哪里,就找出源頭作品了。
比如你讀卡佛的名篇《大教堂》時,就想到勞倫斯曾寫過小說《盲人》,兩者一對比就知道原來卡佛寫作的靈感來自《盲人》,怪不得《大教堂》寫得那么單薄。
類似的例子不少。你若不具備這種思考能力,就不要冒險(花時間)閱讀爛大街的暢銷書,而是去找那些歷經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依然被認可的經典去讀,是不會錯的。
假如你想訓練自己尋找源頭之書,就嘗試著多問自己幾個問題:這本書的作者跟誰學的?書中的理論是不是原創的,還是有更早的出處?作者參考了哪些書……
當你往上一層層追溯,像剝洋蔥一樣剝到里面那顆「心」,就是你要找的源頭。因為沒有什么東西是無緣無故產生的,書也不例外,你在讀的書如果不是開山之作,就是由某本書衍生出來的。
你只要找到了這本書,把它多讀一兩遍,基本上就了解該領域的脈絡了,其他的書便可以少讀或者不讀,你的時間自然用在刀刃上,不會亂讀書了。
這是我建的精讀社群,每月精讀2本有用的書,每本寫8-15篇解讀文章,帶你讀透一本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