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飛
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在9月4日舉辦的京東方全球創新伙伴大會(BOE IPC·2024)上,正式提出了企業創新發展的戰略升維"第N曲線"理論,旨在以“屏之物聯”發展戰略為指引,打造企業新的業務增長極。這很自然讓人想到“第二曲線”理論。不過,在講這個發展理論之前,我們要先談談創新。
觀察了這么多年的產業變化,我發現無論技術怎么發展,經濟處于何種周期,對于任何公司個體來說,永遠不變的話題,就是創新。一方面,消費者可能會涌現出無數的新需求;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持續尋找新的增長點,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第二曲線,到第N曲線
如果說中小企業的創新,或者創業公司的創新,是寫在這個群體基因里的東西,無需贅述。那么大企業,或者巨頭們的創新,則是值得額外研究和探討的現象。
圍繞這個議題,百年歷史的IBM的一位掌門人郭士納經寫過《誰說大象不能跳舞》,就為大企業的轉型創新給出一個樣本。但是,這個標題暗含的意思是,大企業“固化”是合理的,偶爾“跳舞”才值得寫成一個傳記。
因此,大家普遍的共識是,巨頭的創新,比小公司更難。以至于1995年度麥肯錫獎得主克里斯藤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寫的那本《創新者的困境》——據《商業周刊》說,讓很多“大公司管理者陷入恐慌”。因為他發現,大公司總是會面臨小公司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所帶來的挑戰。
但是,如果我們按照公司壽命來看,其實大公司的延續時間更久,他們也有更充足的時間為自己找到新的市場空間。
所以,大企業如何創新?
著名愛爾蘭管理大師這查爾斯·漢迪(Charles Handy)在1994年的著作《The Empty Raincoat》中,開出了一個大企業創新的藥方,這就是“第二曲線”理論。他提出,當一個企業或個人在其主要業務(第一曲線)達到頂峰時,應該開始投資和發展新的增長領域(第二曲線),以確保持續成功(因此,大企業尤為適用)。
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在BOE IPC·2024上對"第N曲線"理論給出的官方定義是:在確保主業穩健發展的前提下,以"可延展、合理性、強支撐"為導向,通過能力的積累與延伸,持續探索契合市場需求的企業發展"第N曲線"。
就目前的布局,具體來說,則是“1+4+N+生態鏈”發展架構,其中:“1”是指半導體顯示,公司的核心能力資源;“4”是基于核心能力和價值鏈延伸所選定的高潛航道與發力方向,包括物聯網創新、傳感、MLED及智慧醫工;“N”是京東方物聯網細分應用場景;“生態鏈”就不用多做解釋了。
從我的理解來看,京東方的第N曲線,某種程度上,就是在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持續探索企業創新增長的全新可能。
時間維度看,第N曲線,意味著發現新增長曲線,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企業不能停在老的功勞簿上,甚至也不能停留新的功勞簿上,所以陳炎順強調了持續探索;空間維度看,第N曲線,意味著要有不同類型的增長曲線,因為創新是不確定性的,所以在資源可及的情況下,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方向探索,正對應了“1+4+N+生態鏈”。
從主業延伸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方的戰略,強調了「延伸」二字。這意味著,雖然沿著第N曲線發展,可能會讓業務更加多元化,但是這些新業務,又是緊緊圍繞主業展開的,并非完全陌生領地,這為企業的多元化布局找到了清晰的發展方向與強有力的著力點。
和BOE IPC·2024大會一起進行的,還有京東方和多達數十家全球一線合作伙伴的聯合展區。從搭載ADS Pro技術的海信巨幕電視,到蔚來、小鵬、極氪、吉利等眾多合作伙伴的智能座艙,一圈走下來,確實感受到了京東方在不同曲線的強勢發力,都有一個明確的主線延伸。
有意思的是,由于京東方是做顯示技術起家的,在“顯示無處不在”的今天,屏幕的應用場景可以說是讓人“目不暇接”。但是,顯示技術的核心又是半導體,是精微的器件,又可以說是看不見的技術。就是這些看得見的場景,和看不見的技術,組成了這家公司的N種創新可能。
我留意到的一個典型的“延伸”發展曲線,是鈣鈦礦光伏行業。
乍一看,似乎顯示技術和光伏行業距離有點遠。但實際上,京東方擅長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技術,與鈣鈦礦光伏電池在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藝上的驚人相似性。
這里略談一下原理:
OLED技術是通過在陽極和陰極之間施加電壓,使電子和空穴在有機發光層相遇,形成激子并釋放光子,從而將電能轉化為光能。
相對地,鈣鈦礦光伏電池則是這一過程的逆向操作:光子被鈣鈦礦層吸收,產生電子-空穴對,隨后在電極的作用下分離并形成電流,實現光能到電能的轉換。因此,這兩種技術在器件結構上高度相似,都包含電極層、電子傳輸層、活性層(發光層或吸光層)和空穴傳輸層。
所以,雖然顯示和光伏是“異曲”,但原理“同工”。這種技術協同可以大幅降低了京東方進入新能源領域的門檻,還為公司提供了顯著的成本和時間優勢。
無獨有偶。顯示技術的重要介質玻璃材料,也成為京東方水平延伸的一個支點。芯片封裝,是芯片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而玻璃材料的力學、電學、熱學性能優異,將其應用于半導體封裝的基板層和中介層,可實現更大尺寸、更高密度互聯、更高機械強度的封裝效果。
在這方面,京東方結合已積累的玻璃基通孔、深孔填銅、疊層布線等豐富的精細化加工能力,已在布局試驗線,成立了玻璃基先進封裝項目組,實現了樣機的產出。
類似的,基于京東方的智能制造優勢,也被利用起來。比如將其豐富的智能制造經驗轉化為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為其他上下游企業提供服務。
此外,京東方將顯示技術的領先優勢應用于汽車座艙領域,在吉利銀河E8搭載京東方首發的45英寸8K高清一體式貫穿長屏,成為目前量產車型中最寬的車載屏幕,則是由顯示技術延伸到對智能座艙的再定義。
最后,讓我們再把話題拉回到顯示自身。其實對很多消費者而言,無論機器內部構件有多么復雜,系統設計有多么靈性,但是對大家來說,屏幕,已經客觀上成為人機交互的主要界面。甚至,當我們談VR/AR這些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的時候,也依然離不開一種屏幕介質。所以,顯示技術逐漸由后臺走向前臺,也是必然。
所以,我們也看到京東方作為產業鏈上游企業,已經將增加產業鏈末端的消費者感知營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去做。比如,京東方推出的技術科普綜藝《BOE解憂實驗室》和"你好BOE"等品牌巡展活動,讓更多消費者和大眾深刻感知到技術的精妙與溫度。甚至,在對顯示性能、畫質提出更高要求的游戲領域,還聯合虎牙直播及電競高階聯盟成員舉辦了自己的電競賽事。
其實,作為產業鏈上游公司,做消費者感知工作,也是一種延伸,讓消費者成為影響技術決策的一環。就像當年的Intel Inside,讓無數第一批個人電腦用戶,認識到CPU是計算機的核心一樣。
至于京東方投建國內首條第8.6代AMOLED生產線,推動OLED顯示產業快速邁進中尺寸發展階段。推動AI技術應用:京東方正聚焦"AI+制造、AI+產品、AI+運營"三大領域,將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為半導體顯示與物聯網業務賦能,就是圍繞主業的基本操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