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09/11
“這屋子怎么這么亂!”
相信不少朋友都被這樣的問題困擾過。
當探討過幾次“房間亂”的問題后,各大平臺就會依據(jù)算法給你推一堆“收納博主”。
所謂“收納”,簡單一點解釋就是“收拾屋子的小能手”。
然后你點開一看——
我去,人家那屋子:
桌子是桌子,凳子是凳子;
連內(nèi)衣內(nèi)褲,都那么井井有條。觀感極度舒適,甚至感嘆“收納確實是一門藝術(shù)。”
于是你也學著博主們一通收拾。
一實操才發(fā)現(xiàn),原來收納一點都不簡單。
搞個大半天,才堪堪整好了房屋一角,而且整潔沒多久就又開始糟亂了。
每次都是在“整理-弄亂”的死循環(huán)間徘徊往復(fù)。
簡直太煩了。
就在我們被收納弄得暈頭轉(zhuǎn)向的時候,殊不知,大洋彼岸的收納鼻祖——近藤麻理惠已經(jīng)開始“躺平”了。
其實收納這件事,我們一直都在被它“PUA”。
“收納”出一堆糟心事
收納是怎么PUA人的?
首先它特別費時間。
互聯(lián)網(wǎng)上,教人收納的導師們發(fā)明出了至少幾百種收納的法門。
比如冰箱收納:
買回來的食材你要一一分類好后裝入收納袋,再給每個袋子貼上標簽,擺放整齊。
衣柜收納:
衣服要用不同的疊法,長袖短袖毛衣衛(wèi)衣,全都要按部就班來整。
買回來的調(diào)料,要把塑料瓶一個個拆開,再倒進統(tǒng)一的調(diào)料收納瓶中。
各式各樣的洗漱用品,必須放進外觀好看的分裝瓶里,然后定期往瓶子里補充。
數(shù)據(jù)線得全部用綁帶綁好,還得在外面貼個標簽。
最近很火的磁吸化妝墻,就是先把每個化妝品的包裝拆開,然后在每個后面貼上磁條,再一個個貼到墻上。
一通操作完你就會發(fā)現(xiàn),小半天已經(jīng)過去了。
但收納完,你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很多網(wǎng)友猛然發(fā)現(xiàn)——
家里倒是整齊了,但我東西怎么變得難找了呢?
平時伸手就能拿到的衣服,現(xiàn)在我得先想想是放在哪個抽屜里。
一轉(zhuǎn)身……
這道選擇題,我得稍微想想……
一旦想不起來,就得來回再翻找一通。
翻找完,恭喜你,又把剛剛收納好的衣柜弄亂啦。
——請重新再收納一遍!
這擱誰身上不崩潰?
當然找東西還好辦,最多咱們貼幾張標簽紙。
但你收納得再整齊,永遠敵不過一個“物種”——熊孩子。
家里有了孩子后,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再怎么賣力收納,也是徒勞。
收納能力在熊孩子的破壞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好不容易收好了衣服,疊好了被子,整理好了書桌。
熊孩子一頓造,立馬給你“打回原形”。
除了熊孩子,還有豬隊友。
想都不用想,他們肯定不會按照你的收納方式保持物品整齊的。
久而久之,勢必一肚子窩囊氣。
花好多錢買各種收納工具、每天花費了大量時間,整潔不了幾分鐘又亂糟糟……
越來越發(fā)現(xiàn),想要保持一直整齊這件事,根本就是偽命題。
這不,曾經(jīng)因為教別人收納而風靡全球的近藤麻理惠,在生了三個孩子后放棄了收納。
“收納女王”的躺平
近藤麻理惠對收納的熱情,可以追溯到幼兒園時期。
那時的她就喜歡打掃、做家務(wù)。
15歲時她開始正式研究家務(wù)。
2011年,她將自己的整理收納哲學寫成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出版就風靡全球。
在她的書中,收納的精髓主要在于兩點:一是扔,二是收。
扔,是只留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物品,其他的通通扔掉。
收,是要按照衣服-書籍-文件-雜物-紀念品的先后順序,將物品進行分類后再行整理。
她還拍了自己的真人秀《麻理惠的整理秘訣》,幫助境況不同的家庭進行收納整理。
她去過一對有兩個孩子的美國夫婦的家中,因為人口眾多,收拾的事情讓媽媽很是頭疼。
兩個人還經(jīng)常因為家務(wù)上的分工而吵架,家里每天都是雞飛狗跳。
但在近藤麻理惠的幫助下,他們的屋子變得煥然一新。
然后在另一對空巢老人家里,混亂的雜物已經(jīng)導致他們無法繼續(xù)正常生活。
那畫面,宛若巨型垃圾桶。
然而在近藤麻理惠的收納下,屋子很快又恢復(fù)整潔。
還有剛從密歇根搬到洛杉磯的四口之家,因為活動空間變小,他們一度不知道要怎么整理屋子。
見狀,近藤麻理惠教給了他們利用空間的秘訣。
在一番收拾后,狹小的空間瞬間變得寬敞了許多。
這樣強有力的展示,讓她的收納方法很快受到了全世界的追捧。
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便被翻譯成44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1300萬冊。
麻理惠順理成章地成為人們心中的“收納女王”,也成了“完美主婦”的模板。
很多家庭主婦都希望自己成為近藤麻理惠這樣的人。
在她的社交平臺上,曬出的照片永遠都是整潔干凈的。
她的slogan就是:“保持家里一直整潔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但這一切,在她的孩子出生后,開始悄然改變。
近藤麻理惠結(jié)婚后,于2015年和2016年生下兩個女兒,2021年又生下了小兒子。
第一個孩子出生后,她就發(fā)現(xiàn)無法百分百地投入到收納生活了。
自己的收納技能,在一個完全不受控的嬰兒面前,完全沒有作用。
作為收納女王,她陷入了掙扎和內(nèi)耗中:“我因為無法像以前那樣管理自己的生活而感到無法原諒自己。”
她強迫自己去保持家里的整潔,但后來發(fā)現(xiàn),根本是徒勞。
在第二個女兒出生時,她想要改進出來一套適合孩子的收納方式,但事實是她每天忙得人仰馬翻,家務(wù)都沒有精力做了,別說收納。
到第三個兒子出生時,她終于決定不再糾結(jié),接受了分身乏術(shù)的事實。
這一松綁,立馬海闊天空。
她不再每天頭疼于收納的問題,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結(jié)束內(nèi)耗后,麻理惠悟了。
接受采訪時,她直言道:“我現(xiàn)在家里很亂,但我覺得在現(xiàn)在這個人生階段,放棄整理沒什么問題。”
她現(xiàn)在每天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并經(jīng)常在社交軟件中發(fā)布自己與孩子的動態(tài)。
在今年的母親節(jié),她坦言孩子對自己生活的改變:“我學會了放慢生活,接受無法預(yù)料的事情,并且承認完美的生活是很難達到的。當看著我的孩子時我會發(fā)現(xiàn),快樂是件很容易的事。”
她不再是那個無所不能、執(zhí)著于完美生活的“收納女王”,而是一位跟我們一樣、陪伴孩子時也需要喘息的“普通媽媽”。
她的轉(zhuǎn)變是和生活的一種和解。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麻理惠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過程,也代表了普通人對收納這個執(zhí)念的醒悟。
我們漸漸覺得,對“整潔”似乎也不必那么偏執(zhí)。
家里亂,但對我們來說是便捷且易拿取的,那它也有亂的道理;
東西多,只要是我們需要或是有可能需要的,就有它保留的理由。
所謂的收納,只不過是幫助我們梳理生活的一種方式,最終是為了生活服務(wù)。
而不應(yīng)該變成一種執(zhí)念。
特別如今,在家庭和情侶之間,負責收納的總是女性。
這無形中大大增加了女性的負荷。
而這種負荷,很多時候毫無必要。
比起埋頭收納,其實,找到屬于我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麻理惠,她不再迫于外界的壓力和標準,去將自己的家整理得一塵不染;
而是努力適應(yīng)生活的變化,卸下生活的負擔,這何嘗不是一種整理?
這世界上從來都沒有萬能的整理魔法,那些在網(wǎng)上看到的美好的圖片,是別人呈現(xiàn)給你的生活。
不必追求、不必羨慕,更不必用來作為評價自己的標準。
所有的整理,都是讓自己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放慢腳步去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
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整理自己,才是生活的真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