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摩登消費
作者 | 星空
編輯 | 蛋總
美編 | 李雨霏
審核 | 頌文
2024年,注定是高端零食行業不平凡的一年。
隨著量販零食的崛起,高端零食市場面臨著激烈的價格戰競爭,有些品牌選擇迎合市場趨勢降價,有些品牌則選擇堅守自身的定位,不參與價格戰,整個市場將面臨一次全新的分化與洗牌。
這其中,來伊份是沒有選擇加入價格戰的一方,而他們2024年上半年的經營表現,不得不讓人為之捏一把汗。
1、食品安全警鐘長鳴:來伊份的信譽危機
眾所周知,食品安全是食品企業的生命線,對于任何一家食品企業來說,任何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可能是致命的打擊。
來伊份作為高端零食品牌,本應更加注重產品質量的把控,但近期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卻讓人大跌眼鏡。
首先是“楊梅中吃出石頭”事件:今年7月23日,一位消費者在小紅書上發聲,稱自己在購買的來伊份陳皮楊梅中吃出了一塊小石頭。
該網友表示:“我想說來伊份真的不算便宜,但是吃出石頭這種真的離了個大譜,這么大個企業,食品安全如兒戲。”
7月31日,該消費者表示已經撥打投訴電話,商家客服曾對該消費者說商品拆開包裝后,無法說明任何問題,無法證明石頭來自楊梅。
(圖 / 小紅書)
8月14日,該消費者透露,最終在上海市徐匯區工商局的調解下,來伊份賠償了該消費者1000元。
其次是“腰果發霉”事件:除了楊梅事件外,還有一位消費者在小紅書爆料來伊份的腰果出現了發霉的情況。
(圖 / 小紅書)
對此,來伊份的官方賬號在該消費者的內容下留言表示:“很抱歉讓您遇到這樣的問題,來伊份十分重視且已安排相關人員與您溝通排查,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9月11日止的最近30天內,來伊份獲得了11次投訴,其中已完成4次。累計投訴量為728次,已完成數量為637次。
而在消費保平臺上,來伊份近30天內獲得了14次投訴,其中售后服務欠缺的相關投訴占比28.57%,退款糾紛的相關投訴占比21.43%。商品丟失/損壞的投訴占比為14.29%。
今年9月3日,一位消費者投訴稱自己在8月20日來伊份云店購買的原切南瓜吐司面包里的干燥劑上有霉斑,連拆了2袋都是一樣的。
當天,來伊份跟進處理了這起投訴,并在9月5日完結了這起投訴,解決方案是退款、解釋。處理結果企業選擇不對外公開。
類似的投訴還有今年8月28日,一位消費者在消費保平臺投訴稱8月23日在來伊份宿遷沭陽吾悅廣場店買了一份零食,回家吃出了異物,客服不調解最終導致他發起投訴。
9月6日,來伊份申請完結了這次投訴,解決方案是賠償、解釋。具體處理結果企業選擇不對外公開。
顯然,這些食品安全問題,暴露了來伊份在品控、供應鏈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來伊份財報顯示,該公司的生產模式主要采用OEM代工,他們在新品開發方面,會根據大數據分析和市場經驗判斷,在完成產品研發、樣品試吃品評、質量標準、產品定型等環節后,委托供應商進行生產。
OEM代工模式的好處是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快速拓展產品品類。但弊端也比較明顯,就是在產品質量把控方面,可能會鞭長莫及,存在產品質量不穩定的風險。
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需要來伊份重新審視自身的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從供應商源頭到終端的全鏈條監管,以重建消費者的信任。
2、貴!成了部分來伊份消費者的痛點
最近,網上也有部分來伊份的消費者對其產品售價有些微詞。
來伊份的價格貴,成了這些消費者的痛點,甚至還有人開始提及“零食刺客”這個詞。
今年7月26日,一位消費者自稱“被來伊份背刺”,他坐高鐵時進店買零食,自以為可以不看價格買零食,結果發現“這么一點點零食146元”。
8月2日,有一位消費者因為一份牛筋賣8元而將來伊份稱作“刺客”。8月15日和8月16日,有兩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吐槽來伊份的產品價格貴,其中一人抱怨“來伊份風干牛肉一個要十塊”。
(圖 / 小紅書)
8月16日,來伊份官方客服賬號在安慰其中一位消費者時留言稱:“您的心情我十分理解,我們從各地甄選美味,嚴格把控生產,為您呈上每一分匠心產品。”
(圖 / 小紅書)
來伊份的董事長施永雷曾公開表態,公司不會參與量販零食品牌們帶來的價格戰,他們的選擇是致力于增強產品價值,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性價比和質價比的產品。
但隨著電商渠道的崛起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消費者對于零食產品的價格也越來越敏感,這是施永雷不應該忽略的重要變化。部分網友吐槽來伊份的產品價格偏高,認為其性價比不高,這也是事實。
未來,施永雷是否應該改變其經營策略,適當降低產品價格,讓消費者擁有實惠的消費體驗,這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畢竟此前有高端消費品牌被貼上“刺客”的標簽后,一度遭到網友的聲討和抵制,甚至面臨了破產的危機。
此外,還有一位消費者近期在小紅書上爆料,質疑來伊份一家門店存在“鬼秤”問題。
該網友在7月3日發文稱“來伊份的秤有貓膩”,“有些東西明顯重量不對,被發現異常后就說不知怎么搞的,秤剛才出問題了,然后重新換個秤再稱一遍,53元的東西竟然稱出來76元,被發現后心虛的把多收的錢退給你”。
這位網友提醒大家“以后去來伊份還是多留個心吧”。
(圖 / 小紅書)
這一事件雖然是個別門店的問題,但卻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對來伊份的不滿和不信任。
價格爭議和“鬼秤”事件對來伊份的品牌形象是有一定影響的,該公司管理層也應該重新思考自身的定價策略和市場定位。
如何在保持高端定位的同時,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和消費者的滿意度,成為來伊份必須面對的問題。
3、困于線下門店,來伊份的電商渠道急需雄起
從今年上半年財報看來伊份在零食行業的表現,很顯然他們是不如三只松鼠和鹽津鋪子的。
財報顯示,來伊份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營收和凈利潤雙降的情況,其上半年營收為17.92億元,同比下降15.05%,半年度營收創下近7年來的新低。
此外,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92萬元,同比下降72.56%,凈利潤規模也創下該公司自2020年之后的新低。
這份半年報的成績單,可以說是該公司自從2017年以來的最差表現。
對此,來伊份給出的解釋是:今年上半年,公司基于現階段宏觀經濟情況及社會消費市場趨勢,對部分區域門店結構進行調整,直營門店收入受影響同比下降,導致當期利潤不達預期。
據財報披露,截至2024年6月30日,來伊份的全國門店總數為3472家,2023年末該公司門店數量是3685家,半年內門店數量凈減少了213家,上半年末其直營門店數量是1775家,加盟門店1697家,加盟門店數占比為48.87%。
(圖 / 界面圖庫)
實際上,來伊份曾經對線下門店的擴張寄予厚望,提出過“萬家燈火”計劃,他們曾預計2022年門店數量達到6500家,2023年門店數量突破1萬家。而且來伊份的高管曾表示,加盟門店與直營門店的數量比將達到3:1。
實際上,這三個目標他們目前都沒能實現。如今門店數量不增反減,說明其線下門店的經營存在一定的挑戰。
不得不說,目前的來伊份有點困于線下,他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于線下。
2024年上半年,來伊份的電商業務營收為1.458億元,僅占公司總營收的8.1%,且電商渠道營收同比下降超過22%。
從2021年到2024年,來伊份的半年報中,電商營收分別為2.709億元、2.628億元、1.871億元和1.458億元,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反觀今年上半年的三只松鼠和鹽津鋪子,他們卻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和鹽津鋪子的電商營收占比分別是81%和23.59%。
尤其是鹽津鋪子,曾經電商營收占比也只有個位數,但從2019年開始,其電商營收占比從5%,一路增長到2023年的20.13%。
2024年上半年,鹽津鋪子的電商渠道營收為5.8億元,營收占比為23.59%,占比創下歷史新高。
鹽津鋪子2017年至今電商渠道的營收及占比情況
在電商崛起的時代,線下門店的局限性日益凸顯。來伊份作為以線下門店為主的企業,其業績下滑與線下門店的調整密不可分。
未來,他們應該大力發展電商渠道,尤其是短視頻電商業務,爭取讓電商業務也能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盡可能對沖線下門店調整帶來的業績波動風險。
當前,來伊份的困境并非不可逆轉。在食品安全、價格爭議和線下門店困境的重重壓力下,來伊份仍然有機會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變革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
只要能夠正視當前的問題、積極應對并不斷創新變革,施永雷還是有可能帶領來伊份實現新的發展跨越。
*文中題圖來自界面圖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