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科幻賦予人羽翼
張恒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生,第六屆“星火杯”全國高校科幻聯合征文大賽獲獎者。
小白一枚,佛系創作者,歡迎大家交流。
采 訪 實 錄
高校科幻:請問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科幻的?
張恒碩:如果將所有幻想類小說都可以廣義地定位為科幻的話,大概很小的時候在剛上小學就開始了。那時有許多針對于童年時期的讀物比如《查理九世》,小學畢業前后接觸到《龍族》這種披著幻想外衣的青春文學,回過頭來細細品味,其中的一些在設定上的想法、寫作上的技巧和情節上的設計仍值得學習和借鑒。在之后,剛上初中,隨著閱歷增長和智力進步,我印象很深刻是首先接觸到了劉慈欣先生的《三體》,那個時候第一次讀三體并沒有太深刻的見解,更多是半知半解,僅僅是對一些有新意的設計有深刻的印象,比如“古箏計劃”等等。高中以后,由于并不像初中那樣學業受限嚴格,在分班后選擇文科后,便有了大量時間進行閱讀,就在這個時候我真正接觸了人們普遍認為的狹義上的科幻。
高校科幻:科幻吸引您的點是什么?如何定義“科幻”?
張恒碩: 我的高中實際上是一個純理科的學校,文科生少之又少。我在分班之時是抱著對設計類專業和文學編劇類專業的興趣才選擇了文科。而在眾多文學作品的分類中,科幻吸引我的點有很多。
首先是科幻所表現出的瑰麗大氣的幻想風格使得其作品具有獨特的表現力,可以做到其他類型難以做到的放大作用,就像一個放大鏡,利用夸張的手法使得文字在讀者的腦海內有著蕩氣回腸久之不散的震撼,這種夸張既表現在時間、空間、規模等等,又表現在人性、情感、哲學等等,既可以從宇宙起源伊始寫到結束,又可以從最細膩最微小的人性善惡寫到最宏觀最龐大的文明興衰。
其次,便是透過科幻這枚透鏡所聚焦出的人文內核,在其他的文學類型中,我個人認為,無論其使用如何的表現手法和情節安排,其核心要素在于“共情”,即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與代入感,來獲得讀者的喜歡。通過這種共鳴,進而讓讀者更深層次地思考社會上或者哲學上的問題;而科幻文學其科幻的一面則像一把尖刀直接撕開表皮,把問題血淋淋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其引發的深思會更激烈。
我個人對“科幻”的定義比較廣泛,任何在目前的社會中所從未出現過的,甚至是被證偽的題材、內容,只要可以自圓其說,都可以稱之為科幻,所謂“科學”都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而其科學性并不應該成為束縛創作的門檻,在幾十年前,對于量子領域平行時空的題材可能不為人們所理解,現在看來卻是家常便飯。而目前前沿的科技所衍生出的科幻小說已經具備相當高的門檻,比如格雷格·伊根的小說,我們當下無法理解的事物皆具備著在未來被廣泛接受的可能。“科幻”只是濾鏡,文學與哲學思考才是本質。
高校科幻:為何嘗試進行科幻寫作?您覺得創作科幻跟創作其他類型作品有什么區別?
張恒碩:大學生活使我有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在去年冬天開始嘗試一些寫作,主要是出于無聊。無聊會讓人衍生出過度思考,過度思考是一把雙刃劍,所以對于我個人而言,在那個寒冷的日子里窩在宿舍碼字是打發時間的好辦法。其次是腦海中有很多奇怪的幻想,我覺得寫下來在未來的時候重溫是一種很好的體驗。
科幻的創作本質上的不同便是幻想。現實之外的東西會使作品的世界觀格外龐大,我覺得這種在宏觀設定下的微觀細節的把握是科幻創作的難點,而由于其并無現實映射,這種細節在不同人看來對其有著不同的喜惡,而其他類型的作品因為更多地基于現實鮮有這個難題。所以,科幻作品往往是會引起爭議的,因為人們對于某一事物未來的發展大不相同。所以,這實際上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尺寸,在讀者上的大眾性與在科幻上的作業,往往是成反比的。優秀的科幻作家不在少數,優秀的作品間也少有高下之分,科幻創作注定是一條艱難小眾的道路。
高校科幻:您最喜歡的科幻小說是什么?是否對您的創作產生過很大影響?
張恒碩:最喜歡的科幻小說有許多,在閱讀之后都會引發深思,比如家喻戶曉的《球狀閃電》《銀河帝國》等等,有許多短篇小說比如《冷酷的方程式》《勝利閱兵》等等,也有年輕作家寫的作品,比如《暮星歸途》《AI覺醒》等等。如果說要挑一篇最喜歡的,我想推薦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其哲學性引人深思。我讀過的每一篇作品都對我影響深刻,這些都是很偉大的作家。
高校科幻:您覺得什么是好的科幻作品,如果用幾個詞去概括,您覺得是什么?可以展開分享一下。
張恒碩: 創新、思考與愛。創新表現為令人耳目一新的設定,并不一定是前人所從未涉足過的東西,重點是新的表現與個人的創新,并且能讓讀者清晰簡單地了解,而不是列原理。思考則是其表現內容與主題一定能引發讀者的深思,無論在什么方面,而個人更喜歡具有一些哲學性的作品,能表現出科技進步與“人”之間的撞擊矛盾的。愛則是去表現情感,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高校科幻:您目前創作的最滿意的作品是什么?想通過創作這篇小說表達什么?
張恒碩: 我唯一獲獎的作品是我嘗試寫作的第二篇小說,印象中只寫了兩天而且并未修改,所以細節上并不滿意,獲獎也是意外之喜。其他的作品往往由于篇幅等等并未投稿,所以現在沒有什么作品供人閱讀。而對于其他作品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每過一段時間回頭看自己寫的東西都略顯青澀,這是隨著閱歷而改變的。希望自己能夠堅持寫作,作為自娛自樂的愛好就好。
高校科幻:作為一個年輕作者,您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反饋和幫助?
張恒碩: 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建議與批評,這有利于作品的進步。還希望能進入一個互幫互助的大平臺,共同成長。
高校科幻:在科幻小說的寫作過程中有什么心得體會?會關注同代人和同代人的作品嗎?
張恒碩: 科幻創作是很難的,因為對世界觀的架構很考驗思考的閉合性。而且寫作需要耐心與時間,作為一個沒有規劃的人,實際上每天進行創作是非常艱難的,這也是很困擾我的地方。
并不刻意關注同代人的作品,但是必須承認,現在正涌現出許多優秀的科幻作家,他們的作品都很優秀,只不過被這個快餐時代所限,并不能取得很高的成就。
高校科幻:您覺得現在創作的科幻作品已形成明顯的特征嗎?還是一直在嘗試?最想形成什么樣的明顯特征?
張恒碩: 創作生涯剛剛起步,由于平時作品并沒有人看,所以感受不到什么特征。只要是獨特的都是可接受的。
高校科幻::您大學時的專業是什么?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專業?您覺得專業對您創作的影響大嗎?
張恒碩:目前是在行政管理專業就讀,但是個人對現在這個專業不太滿意,可以說專業對創作的影響近乎為0。
高校科幻:現在來看,科幻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在您生活和學習中扮演什么角色?
張恒碩:科幻并不僅僅是文學,科幻意味著無限可能性,意味著一個不真的我在幻想中替我活著,所有可抱有幻想的東西都在支撐著我前進。
高校科幻:創作科幻小說會注重小說與現實的聯系嗎?是否認同歷史感、現實感的匱乏與經驗的同質化是當代青年作家普遍面臨的問題?
張恒碩: 關鍵在于如何定義這個與現實的聯系,如果是基于社會未來發展的構想的話,我覺得這并不必須,因為科幻的魅力就在于其不可預知性。而如果認為現實是對“人”和“社會”的思考的話,我覺得這是個人比較看重的元素。
對于第二個問題,可能我并沒有什么評判的資格。個人愚見,這個現象一定程度是客觀存在的,但這并不能稱之為“問題”,更多是必經之路,任何事物都有其波浪式前進的特征。這種現象更多基于中國目前的國情和教育制度的不完美,但是不完美并不意味著這是錯的,有些錯誤是無法避免的,是無奈之舉,但是我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好。
高校科幻:祝賀您的作品在第六屆“星火杯”全國高校科幻聯合征文大賽中獲獎,您對這參與這個賽事的感受如何?
張恒碩: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大賽,獲獎也是榮幸至極,按照年齡還能參加兩屆。“星火杯”的評審十分科學,特別是最后的終審,能讓眾多大家看到我的作品并獲得認可,實感榮幸。最后感謝從初篩到終審的各位評委,感謝工作人員,特別鳴謝我的學長文杰哥。希望“星火杯”越辦越好,為中國科幻輸送更多人才!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別想說的話?
張恒碩:看看天空,看看宇宙,或許我們在意的東西很多。實際上,人與人所在意的東西,都不過滄海一粟,世界很大,容得下所有的痛苦。愿我們都能健康而快樂地活著,愿我們的未來生生不息。
采訪 | 趙文杰
文字編輯 | 李子夜
排版 | 阿豆1號
審核 | 阿豆2號
往期新星專訪
點擊作者名字即可前往
希望有更多人閱讀和評論我的作品
科幻是基于生命本源的哲思
我們一躍而下,墜入星辰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