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次一對一咨詢中接待了一位不到30歲的年輕人。他說起他學生時代很順,一路考進復旦附中又考進復旦大學,但畢業后沒幾年便遭遇經濟下行和通縮,工作不但要996辛苦消耗卻又絲毫感受不到上升的希望。房價雖跌但離買得起依然遙不可及。和學生時代的成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感覺自己就像一個不停勞動卻又看不到希望的牛馬。
在咨詢中我感受到他的抑郁情緒很重,他抱怨是不幸遭遇了這個通縮時代,才使得自己無法快速積累財富并擺脫牛馬的宿命。
但事實上問題的根本癥結,并不在于時代,而在于那些被主流輿論裹挾的錯誤敘事。使得收割者隱秘的拿走了你的錢,卻愚弄你歸咎于通縮的時代。如果不搞清楚這一點,就極有可能走上那條注定的牛馬之路。而這正是很多老一輩名校生,不幸走過的路。
通縮不背牛馬的鍋,是因為無論通脹還是通縮,根本不會對牛馬的造就產生任何影響。
什么是通縮?
通縮是物價下跌,比如一個包子的價格從3元下跌到2元。但對于包子的生產者,則是賣一個包子的收入從3元跌到2元。
也就是說,所謂通縮,從消費者視角是物價下跌,從生產者視角則是收入下跌。
那么,假設社會全體物價下跌10%,于是可以得出結論所有生產者的收入下跌10%。那么當我收入下跌10%的同時,我收入對應的貨幣購買力卻提升了10%(因為物價下跌)。
那么,收入的下降和貨幣購買力的上升互相抵消,我的實際收入就是不變的。
反過來說,通脹也一樣,我收入提升10%和貨幣購買力因通脹下跌10%,我的實際收入也不變。
這背后的原因在于貨幣本身只是交換媒介,而一個人貧富感受的關鍵在于他和其他人進行勞動交換的比率。
當我賺的錢是快遞員的3倍,我和快遞員的勞動比率就是1:3,我勞動1小時可以換快遞員勞動3小時,所以我感到富裕,快遞員感到貧窮。貧富和我賺取貨幣的絕對金額沒有任何關系。和通縮通脹自然也沒有關系。
所以,拆分到最后,你會發現這就是零和游戲。因為屏蔽掉貨幣的影響,經濟本質就是勞動交換。
所以,當A的勞動收入上漲快于B,那么意味著兩層意思。
1 A產出的產品物價,快于B的收入上漲。
2 B產出的產品物價,慢于A的收入上漲。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發現收入沒漲但物價漲了,必然存在另一個人,其感受是物價沒漲但收入漲了。
一切皆是零和!
但分析到這里,我們還沒有揭示牛馬之所以淪為牛馬的關鍵,是因為以上分析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假定GDP不增長。
那么GDP增長是什么?是生產效率的提高。
也就是說,當GDP增長10倍,雖然我能換取到的對方的勞動量不變,但能換到的產品,卻可以增長10倍。因為同樣的勞動量因生產效率提升10倍,導致產量漲了10倍。
10倍是什么概念,就是10%的GDP增速維持25年。
那么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為什么牛馬們還需要996?
理論上說,牛馬們即使把工作時間砍半,比如每周993,然后剩下4天都拿來度假。其勞動產出也僅僅只是減半,對沖掉10倍GDP增長,也還剩5倍。也就是相比90年代初還是有5倍增長。其勞動所得能購買的商品也比90年代初要多5倍,大致相當于2010年的生活水平。
所以我謹慎懷疑,996式的牛馬困境,是因為有人故意通過錯誤敘事的灌輸而造就的貨幣饑渴。
貨幣饑渴,這個怎么理解?
我以我過去的一段真實經歷展開解釋下。
我大學畢業后,曾去日本工作過一段時間。我到日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開銀行賬戶。然后我驚訝的發現,日本的銀行,周末是不上班的。
我還就此事問了日本的同事,對方答復說你周末要雙休,人家銀行職員當然也要雙休的。
我又追問,為什么沒有銀行督促員工周末加班,吸引那些工作日不便請假的人來開戶或辦業務,然后取得競爭優勢呢?
答復說沒有人為了賺這點加班工資放棄自己休假的,而且這么做也會引起負面輿論。
然后我還發現了很多現象,比如日本很少有早點攤,也就是沒人愿意長期凌晨四五點起床準備食材并擺攤,再比如旅游景點到了晚上,班車也好小吃攤也好,并沒有到很晚就收攤了。
也就是說,你在日本即使有錢,你能購買到的服務也是有限的。我想歐洲的一些富裕國應該也差不多。
我后來回國后,在上海和不少旅居過多國的朋友閑聊,大家都一致評價,上海的服務是全球最好的。
就比如你在上海,半夜1點還可以點個燒烤外賣,會有外賣員給你送家里。但在歐洲日本,可能就很少有人愿意賺這個半夜1點的錢。
換句話說,在上海可以用錢購買最好服務的背后,是因為服務提供者的貧窮,因為他們要賺錢。
這里面揭示的一個殘酷真相則是,富人最大的資產并不是錢,而是窮人。
窮人才是富人最大的資產。
所以,富人要維持最好的生活,購買最好的服務,最重要的,并不是要賺足夠多的錢,而是要維持足夠多的窮人。
只有窮人對貨幣饑渴,對賺錢饑渴,錢才能驅使他們當牛做馬。
從這個視角出發,如果說因為我們還不是發達國家,還有很多農村沒有消除貧窮,使得他們為了賺錢會提供極致的服務,還勉強能夠理解。
但是,對于文章開頭那個上海的復旦畢業生,在學業上可以說是屬于金字塔塔尖的人群,為什么也會陷于996式的牛馬處境呢?
也許你感到迷惑,但如果你切換到收割者的視角,一切迷霧也就散開了。
用《烏合之眾》里面的一句話解釋就是,當你掌控了影響群眾想象力的藝術,就掌控了統治他們的藝術。
收割者講故事,而被收割者相信故事。當你想要成功,他們就預先定義了成功,而當你努力通向他們定義的成功之時,就中了他們預先埋伏的鐮刀。
在我分析茅臺財報時,當我得知市場售價2000多元的茅臺成本不到100元時,我明白了什么是品牌。
所謂品牌,就是他們要用1人月勞動生產的產品,要換走你20個月的勞動。而你多出的19個月的勞動,就變成了茅臺股東年末的分紅。
同理,他們可以把鉆石定義為愛情,把原本你看不上的東西,定義為審美。其目的都是白嫖和收割你的勞動。
當你始終用10份20份的勞動去換回他們的1份勞動,10倍的GDP增長又與你有何干?你依然要被迫在勞動崗位上延續996式的產出。而對手盤卻白嫖你的勞動,變成了他們財報中的高毛利率,支撐著他們的市值,形成了他們的財富。
你只要記住,只要一個故事,一個敘事被大力宣傳,那么背后一定就隱藏著鋒利的鐮刀。
但以上我說的還不是最狠的。
因為搶劫,只能搶走你過去的存量,而出賣故事的最高境界,是收割你的未來,讓你陷于債務泥潭而造成一生對于貨幣的饑渴。
這里面講的最好的故事,我認為莫過于印鈔和通貨膨脹。這類通用敘事,自然都是錯的。
當你好不容易有了勞動結余,他們告訴你,你不能停下,因為有印鈔,有通貨膨脹。所以你要投資,但你殊不知,投資才是他們收割你未來的決定盤。
所以他們并不會告訴你,印鈔是有反身性的。而反身性必然形成周期,而這正是他們鐮刀的埋伏點。
什么意思?
比如面向韭菜的通用敘事的印鈔,指的是鈔票被印出來造成了房價和物價上漲。印出來的鈔票就是物理存在,不會再被消滅。
而真實的印鈔,貨幣必然和債務同時產生,并同生同滅。
當你找你親戚借1萬元,結果是你親戚的1萬給了你,整個過程沒有新增貨幣產生。
但你找銀行借1萬元,銀行就會同時創造1萬的貨幣和1萬的債務。其創造貨幣的上限,就是貨幣乘數,其擴張極限被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所決定。因此降準從供給側的說法就是放水,就是提升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上限。
當任何數量的貨幣被創造出來的第一天,其創造者(借債者)就立即開始了消滅它的征程。這就是印鈔的反身性。
也就是說,居民借債是為了支付(買房或買車等),借債創造了貨幣,但之后居民就立即要為了償還債務而努力。而還債,就是新增貨幣和債務共同消亡的過程。
而這必然造就的一個結果,就是借債時創造貨幣形成通脹,而還債時消滅貨幣形成通縮。
當市場有人借債有人還債就會互相對沖,并形成債務和貨幣龐氏,而當人口紅利的嬰兒潮進入青壯年就形成整個社會的借債周期,也就是通脹,反過來,嬰兒潮人群進入中老年開始還債并且后續出生率斷崖導致新的借債人群跟不上,就會形成整個社會的還債周期,也就是通縮。這正是日本經歷過一遍的。
那么,有沒有人不適用印鈔的反身性呢?答案也是有的,除了政府可以不斷借新還舊續杠桿外,居民人群則有兩類。
第一類是收割者,其通過買入資產增持債務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通脹期稀釋存款者的存款,通過債務吸取社會的財富,并在周期轉換點通過賣出資產將債務全部轉嫁出去。
簡單的說,收割者的持債,就是為了日后的債務轉嫁,他們不會用勞動去還債的。
第二類則是最慘的韭菜,他們相信收割者有關貨幣印鈔的敘事,并相信貨幣永遠漲會帶動房價永遠漲,他們根本不了解貨幣的形成和消滅機制,所以即使到了周期的拐點也會成為擴張債務的接盤俠。最終結果就是在通縮期被慘烈清盤。
有關這一點,我在去年2月京滬房價周期頂點時特意寫過文章提示賣房(點擊:)
我在過去的文章中也總結過這個道理。
在他人擴表之前去擴表,我們稱之為抄底,在他人擴表之后才擴表,我們就稱之為接盤。
反之,在他人縮表之前去縮表,就是高位套現,在他人縮表之后去縮表,就是賤賣資產。
但在通脹與通縮,居民擴表與縮表的周期轉換中,不明真相的韭菜一旦判斷錯誤,就是過去的勞動積累連同被透支的未來勞動,一起被慘烈收割。從而淪為一生要靠勞動還債的可憐人,成為終生的貨幣饑渴者。
如果深究可憐人為什么會被收割,那就是他們想要靠金融操盤和債務擴張來發財,卻又沒有這個周期認知。正是因為收割者定義了成功,而在可憐人擴債自以為通向成功時,卻不幸中了事先埋伏好的鐮刀。
于是一個終生的貨幣饑渴者,就被收割者創造出來。成為其索取極致服務的勞動提供者。
后記:
在居民紛紛縮表消滅貨幣時,政府部門正在舉債對沖,使得M2雖然增速不斷下滑,但依然艱難維持著正增長。這對穩定經濟也是必要的。我們也在持續跟蹤央行資產負債表和企業及居民側債務增速的變化以進行周期判斷避坑(另,央行資產負債表解析的資產部分已在知識星球發布,星球的同學可以查看下),防止自己變為周期轉換的犧牲者。
但這并非我想說的重點,文章的最后,我真正想說的是,正是因為韭菜陷入到了收割者有關成功或階層躍升的敘事之中,才會遭遇到慘烈的收割和清盤。
而從本質上說,成功失敗都是被人定義的,一個人一輩子享受人生獲得很多不同的體驗,并不比一個人一輩子拼盡全力勞動賺到很多錢的人失敗。你想躺平,你想玩游戲,就盡情去享受它,而不要陷入被別人定義的成功或是階層敘事之中。
一旦你陷入別人設定好的確定性中,就會給你帶來無盡的痛苦,而這種痛苦,就是這種隱秘收割的折射。
你要擁有自己獨立的敘事權,你才會活在一個更真實,更正確的道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