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故事關鍵詞:加拿大-
按照中國的說法,加拿大算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加拿大的人少,人均 GDP 比較高,總的來說,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非常不錯,跟北歐一些小國相似,天氣冷,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生活殷實。
中國人對加拿大了解不多,但印象不差,這主要因為兩個人,一個是白求恩,一個是大山,他們一個給中國人治病,一個逗中國人開心,想不喜歡他們都不行。我來加拿大前,聽說過多倫多(Toronto),聽說過溫哥華(Vancouver),它們是加拿大最大的兩個城市,也是中國移民聚集的地方;還聽說有個說法語、總想獨立的魁北克省(Québec)。其他地方沒聽說過。對于阿爾伯塔省在哪兒,我真的不知道。過去 10 多年,我一直在不斷了解這個國家,了解所居住的阿爾伯塔省。參加我們 GALD 項目的學員,也希望在三個月內能對加拿大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所了解,問了我很多問題。畢竟這些都是加拿大高等教育體系的生存環境。了解一個教育體系的生存環境,才能真正理解這個體系的運行機制。他們的問題也逼著我去了解這個國家。第一章,我們先來說說加拿大。
中國歷史特別長,加拿大歷史特別短。我們都說中國有 5000年歷史,加拿大 2017 年才剛剛慶祝完獨立 150 周年。我們可能都聽說過一點兒歐洲在北美的殖民史。最早占領北美大陸的是法國,之后英法為了爭奪這塊地方,打了十年仗(1754—1763 年),結果英國人贏了,但法國移民留了下來,形成了今天的魁北克人。
需要說明的是,英法爭奪的都是土著居民的土地,土著居民是最不幸的。英法戰爭之后,1775 年美國獨立戰爭之前,加拿大和美國連成一片,都是英國的北美殖民地。1783 年美國成為獨立國家之后,加拿大成為北美忠英派的地盤,是英國領地。直到今天,加拿大還是英聯邦國家,英國國王還是加拿大的最高元首,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去世了,加拿大各地都降半旗致哀。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加拿大全國放假哀悼。新任英王查爾斯三世,也成為加拿大的新國王。1867 年,英國女王簽署《英屬北美法案》,批準成立加拿大聯邦自治領,由加拿大省、新不倫瑞克省(New Brunswick)和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合并為聯邦。后面兩個省都特別小,人口也少。此后,其他省份慢慢加入聯邦。阿爾伯塔省在 1905 年加入聯邦。為了讓西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加入聯邦,加拿大聯邦政府修建了太平洋鐵路,連接東西兩大洋。當時雇用了很多華工,給最少的錢,讓他們干最危險的活兒。那是加拿大不公正對待華人的開始,之后加拿大政府又和美國一樣,頒布了排華法案。我們每期 GALD 項目,都會帶老師們參觀埃德蒙頓市唐人街,請唐人街的老先生講中國移民史。
加拿大地方很大,人口很少,領土面積比中國的領土面積還大,但有一點需要說明,加拿大是北部國家,整個領土在北緯 49 度以上,有一半的土地終年積雪不化。加拿大在北極的領土也有爭議,這在加拿大被稱為北冰洋問題。加拿大一共有 10 個省,位于北緯 49 度和北緯 60 度之間。阿爾伯塔省位于加拿大西部,省會是埃德蒙頓,它也是阿爾伯塔大學的所在地。在北緯 60 度之上,加拿大還有 3 個自治區,它們占了加拿大 40% 的領土,但人口只占總人口的 3%。另外 97% 的人口在 10 個省的分布也不均衡。安大略一個省的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 40%,魁北克省的人口則占了接近 25%。溫哥華所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也就是加拿大離太平洋最近的省,是第三人口大省,約占總人口的13%。阿爾伯塔省,人口約 400 萬,占全國總人口的 12% 左右。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比較快,現在有超過一半的中國人住在城鎮。加拿大的城鎮人口比例更高,大概有 70%。
由于北面靠近北極,天氣太冷,90% 的加拿大人都住在離美國邊境 100 英里(約 160 公里)的加拿大領土之內。加拿大高速公路的限速一般是每小時 110 公里,160 公里也就是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加拿大的總人口約為 4000 萬,即使住得這么集中,也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加拿大只和一個國家接壤,那就是南邊的美國。加拿大和美國的邊界線長達 8891 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不設防的邊境。所謂不設防,就是沒有部隊把守。兩個國家發展水平差不多,所以沒有非法移民的問題。加美兩國的關系緊密,人員互相流動頻繁。聽說以往兩國的公民帶著駕照就可以開車過國境,不需要簽證,護照都不用帶。“9·11”之后,出于防恐的目的,兩國政府開始要求公民帶護照過國境。加拿大藝術家想有大的發展,都去美國的好萊塢。加拿大搞 IT 的想有大的發展,也往硅谷跑。美國來加拿大的人也比較多。美國人一旦對政府不滿,就生 氣地說,我要移民加拿大。兩國經濟聯系緊密,美國感冒,加拿大都會打噴嚏。
很多中國人覺得,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國家在文化上沒什么區別。畢竟同根同源,說同樣的英語,住同樣的洋房,過同樣的節日。剛來的那一年,我認識一位加拿大朋友,他是白人,受過高等教育,從阿爾伯塔大學工程學院畢業,之后又回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讀了 MBA,在阿爾伯塔省政府工作。我跟他談起美國和加拿大文化,說感覺兩國文化沒有什么差異。他很不愉快,覺得我的話構成對加拿大的侮辱。他據理力爭,說加拿大比美國好,原因有三。首先,加拿大是多元文化主義的國家,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是加拿大的基本國策,相當于憲法,允許多語言、多文化共存、共榮。而美國奉行“熔爐政策”(melting pot policy),它雖然也是移民國家,但更多追求單一語言、單一文化,所有人都必須融入美國文化。其次,加拿大教育公平,中小學公立教育質量高,私立學校少,而美國正好相反;加拿大的大學也是以公立教育為主體,教學質量與美國常青藤大學相當,學費與美國州立大學相當。最后,加拿大有全民醫療,看醫生不需要自己掏腰包,加拿大醫療公平,窮人、富人一個待遇。阿爾伯塔省所有國際留學生都和本省公民一樣享受免費醫療,不用交醫療保險費。而美國雖然醫療資源多、質量好,但分配不均,窮人看不起病。至此,我學到了重要一課:跟加拿大人說美國好,使不得。
按照中國的說法,加拿大算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加拿大的人少,人均 GDP 比較高,總的來說,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非常不錯,跟北歐一些小國相似,天氣冷,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生活殷實。
參加 GALD 項目的老師,一般都希望了解一下加拿大的主要經濟產業。首先是農業。加拿大最主要的作物是小麥,除了小麥還有大麥、亞麻、燕麥、油菜籽和飼料用草等。農業占加拿大全國 GDP 的 8% 左右。第二個產業是能源產業。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占全國 GDP 的 5% 左右。第三是制造業。加拿大的制造業主要在東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汽車和配件的生產在加拿大東部, 制造業占加拿大 GDP 的 15% 左右。最后是服務業。這是加拿大最大的產業,也是雇用人口最多的產業,涵蓋教育、醫療、零售、金融等。中國人一般認為,服務業是第三產業,不能出國創匯。但加拿大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卻是出口產業,留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花費,對加拿大的 GDP 貢獻不小。我們之后再具體談這一點。
阿爾伯塔是加拿大的“草原三省”之一,土地肥沃平坦,是加拿大傳統的糧食大省,盛產小麥與油菜籽。早在 1960 年,中加恢復建交之前,加拿大就出口小麥給中國,價值為當年加拿大出口總額的 8%。加拿大西部省份的農民嘗到甜頭,那一年的收入是前一年的 3 倍,所以積極支持中加建交。阿爾伯塔省的牛也很多,我聽說阿爾伯塔省的牛比人多。由于阿爾伯塔的草料資源豐富、質量好,所以當地的牛肉鮮嫩、入口即化,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牛肉之一,價格也不高。參加 GALD 項目的老師來加拿大,我都鼓勵他們多吃牛肉。阿爾伯塔省還有很濃厚的牛仔文化,卡爾加里每年夏天的牛仔節號稱是“太陽下面最大的節日”。加拿大的菜籽油叫 canola,是 canada oil with low acid 的縮寫,即“低芥酸加拿大油”。canola 含芥酸低,健康,跟橄欖油差不多。油菜籽是加拿大出口的主要農產品。20 世紀 90 年代,加拿大芥菜籽作物得了“黑腿病”,主干地上部分變黑、腐爛。阿爾伯塔大學農學院教授 Gary Stringham 從澳大利亞芥菜籽中找到抗黑腿病基因引入加拿大,拯救了加拿大芥菜籽作物,并增加了該作物的產量。
這也反映了阿爾伯塔大學對該省經濟發展的歷史貢獻。阿爾伯塔省地下有大量石油,加拿大的石油儲備量居世界第三位,只在委內瑞拉和沙特之后。阿爾伯塔省的石油不是傳統石油,而是和沙子混在一起,叫油砂(oilsands),當地土著曾用它來給木船做防水。20 世紀初,阿爾伯塔省開始嘗試開采油砂,但不知道怎么把油從沙子和泥中分離出來。剛開始,他們想用油砂來做瀝青,用于鋪路,但不成功。阿爾伯塔大學工程學院教授Karl Clark 帶領團隊,在 20 世紀 20 年代,開發了一個開采流程,使用熱氣和化學試劑溶解油砂,然后分層,使油、水和沙子分離,提取石油。這個流程今天還在使用。這是阿爾伯塔大學對本省、本國經濟貢獻的另一個例子。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阿爾伯塔省進行大面積油砂開采,使得阿爾伯塔省成為加拿大的石油大省、加拿大經濟最活躍的省份。美國是加拿大石油的唯一出口市場,加拿大有一條管道一直通到得克薩斯州,但加拿大的石油出口價格被美國控制,大大低于國際市場價格。為此,加拿大正積極探索亞洲市場,并希望盡快建設通往西海岸的輸油管道。
阿爾伯塔省西部毗鄰北美洛基山脈,也是加拿大重要的旅游勝地。中國人來加拿大西部,總要去班夫(Banff)和賈斯伯(Jasper)兩個國家公園,感覺沒去這兩個地方,等于到中國沒去看長城和兵馬俑。我們每期 GALD 項目都帶老師們往南走,去看看這兩個國家公園,再參觀一下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國家公園的管理權在聯邦政府。
阿爾伯塔省總的說來是農業大省、石油大省,農民多、工人多。大家都喜歡開皮卡車,性格粗放、直接。我以往學英語時學到,靠體力吃飯的工人,叫“藍領”(blue collar)。阿爾伯塔省陽光充沛,農民要下地干活,石油工人也要在戶外施工,脖子會曬得通紅,因此被叫作“紅脖子”(red neck)。紅脖子的阿爾伯塔人大塊兒吃牛肉,用大杯子喝啤酒,說話大聲,穿著也不講究。
他們為人友善,做事踏實,讓他們罵人相對容易,讓他們撒謊相當困難。我眼里的加拿大人,都比較厚道、誠信、善良、樂于助人。
阿爾伯塔省有兩個主要城市。一個是南部的卡爾加里市,它是幾百家石油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也是卡爾加里大學的所在地。
另一個是位于北部的埃德蒙頓市。埃德蒙頓市是省會城市,也是阿爾伯塔大學的所在地,當地華人簡稱為“愛城”。由于埃德蒙頓人口少,跟國內大城市比,感覺很荒涼,也有華人戲稱之為“愛屯”。
根據最新的加拿大人口調查數據(2022),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多倫多,約 668 萬人;第二是蒙特利爾,約 437 萬人;溫哥華第三,約 284 萬人;卡爾加里第四,約 160 萬人;埃德蒙頓市的人口也超過了 150 萬人,排全國第五。這五個大城市中,埃德蒙頓緯度最高,在北緯 53 度,離美國邊境約 600 公里。在這個一年中有 5 個月為冰天雪地的地方,阿爾伯塔大學能夠吸引和留住人才,不容易。好在阿爾伯塔省的公立教育不錯,孩子上學不用擔心,房價和物價不高,買房置業比較容易。
班夫國家公園路易斯湖
我在前文提到,阿爾伯塔省于 1905 年作為一個省加入加拿大聯邦政府,亞歷山大·卡梅倫·盧瑟福(Alexander Cameron Rutherford)被選為第一任省長,他組閣的時候任命自己為教育廳廳長。阿爾伯塔省于 1906 年出臺大學法,這是阿爾伯塔省通過的第一個法令,阿爾伯塔省唯一的公立大學由此開始籌建。麥吉爾大學的數學教授 Henry Marshall Tory 被任命為第一任校長。Tory校長在一次講話中談到,大學的辦學目的不是為少數人服務,而是提高全體人民的素質。這句話至今還是阿爾伯塔大學的辦學宗旨。最早的全體人民,可能說的就是全省人民。今天的阿爾伯塔大學,需要重新解讀全體人民的內涵。我們是國際化的大學,這里說的人民,就是全世界的人民了。我們需要解決的,是世界問題;我們需要服務的,是世界人民。
關于阿爾伯塔省會和阿爾伯塔大學所在地選址,當時卡爾加里與埃德蒙頓都在競爭。省里決定,省會城市定在北邊的埃德蒙頓。卡爾加里人覺得,阿爾伯塔大學一定會建在南邊的卡爾加里。
埃德蒙頓市在北薩斯喀徹溫河北岸,南岸有一個城市叫斯特拉思科納(Strathcona),是省長的家鄉。北薩斯喀徹溫河是當時兩市的分界線。1905 年,省會定在河北面的埃德蒙頓市,大學就定在河南面的斯特拉思科納市。新建的大學是省長的心頭肉,哪里舍 得放到卡爾加里那么遠的地方!1912 年,北薩斯喀徹溫河北面的埃德蒙頓市和河南面的斯特拉思科納市合并為埃德蒙頓市,埃德蒙頓成為阿爾伯塔省的政治和學術中心。這讓卡爾加里人很不爽快。
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阿爾伯塔省高等教育需求增加,需要辦第二所大學,才把阿爾伯塔大學卡爾加里分校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學,稱作卡爾加里大學。卡爾加里大學是一所相對年輕的大學,僅有 60 多年歷史,但發展迅速,排名在最近幾年上升迅速。加拿大最好的 15 所科研大學有一個聯盟,這 15 所大學里面,有兩所在阿爾伯塔省,一所是阿爾伯塔大學,另一所就是卡爾加里大學。
20 世紀 60 年代后,由于油砂的興旺,卡爾加里還成為本省的石油經濟中心。很多石油公司的總部建在卡爾加里市。據說,卡爾加里市是加拿大工程師最密集的地方。石油產業的興旺讓卡爾加里市和卡爾加里大學快速發展。埃德蒙頓和卡爾加里兩個城市的居民,平時互相諷刺,遇到困難互相幫忙。兩個城市都有冰球隊,一支叫 Oilers(油工者),一支叫 Flames(火焰隊)。兩支冰球隊在 NHL(北美冰球聯賽)對戰,就是典型的德比之戰。中國的CCTV-5 轉播 NHL 冰球賽事,大家如果有關注,可能會看到這兩支球隊。
本文節選自|《漫談加拿大的大學治理文化》
作者|柳偉 黃超 著
About us
主編:鹿|本期編輯:流星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