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中藥雜志》上發表了一項《基于HPLC-Q-TOF-MS/MS和網絡藥理學的補肺丸入血成分、肺病治療潛能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恢復期的應用機制研究》(以下簡稱:本項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本項研究,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中藥研究所,沈陽藥科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等科研團隊聯合展開,采用血清化學、藥物體內分布、網絡藥理學等方法研討補肺丸在肺部疾病的應用功能,并挖掘潛在的藥理學功能。
補肺丸傳承自1331年元代著名醫書《永類鈐方》中的補肺湯,是補肺氣的經典方劑之一,由黃芪、熟地黃、黨參、紫菀、桑白皮、五味子6味藥材組方蜜炙而成的大蜜丸,具有補肺益氣、補強肺功能、止咳平喘之效,用于肺氣不足、氣短咳喘、咳聲低弱、干咳痰粘、咽干舌燥等證候。
經本項研究分析證明:補肺丸可通過介導靶點通路參與抑制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影響代謝、調節免疫功能等機制途徑,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纖維化、肺結核、COVID-19、肺炎、哮喘等肺部疾病起到防治作用,能夠改善咳嗽、咳痰、氣喘和新冠恢復期氣短乏力、身體疼痛等多種表型癥狀,以及協助治療肺部疾病的多組織并發癥(如糖尿病、腎病、抑郁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最常見的慢性肺部疾病,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研究顯示:補肺丸可同時作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相關靶點,發揮協同治療作用,抑制炎癥的發生,延緩肺部細胞衰老,減少肺組織損傷,調控支氣管收縮,緩解咳嗽,減少痰液過度產生,對慢阻肺起到治療作用,緩解病程發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醫結合管理專家共識(2023版)》中,補肺丸被列入慢阻肺治療用藥,針對慢阻肺的肺氣虛證,如出現喘促氣短,氣怯聲低,喉有鼾聲,咳聲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風,極易感冒,舌質淡紅,脈軟弱等癥狀時,在穩定期用補肺丸可以通過補肺益氣等改善臨床癥狀,減少急癥加重。
肺纖維化,是一組疾病累積到肺間質的疾病終末期表現。研究顯示:補肺丸作用于核心靶點,抑制肺成纖維細胞增殖,增強抗纖維化特性,延緩肺纖維化的發展,可調節纖維細胞轉化治療肺纖維化,并通過抑制累積改善肺纖維化。
肺炎,是一種常見肺部疾病,與許多微生物有關,特別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冠狀病毒在肺炎發病中有著巨大的影響。近年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暴發對人類生命健康產生了巨大的威脅,而且容易重復感染發展為“長期新冠”以及預后出現后遺癥,包括新冠恢復期的咳嗽、乏力、心悸、焦慮、失眠、身體疼痛等九大癥狀。研究顯示:補肺丸含有補益成分,可通過免疫調節、抑制炎癥因子、止痛、調節內分泌系統來干預疾病,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減輕炎癥癥狀,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在治療病毒性肺炎和患者不良反應方面起到積極改善作用。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印發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恢復期中醫藥綜合干預方案(試行第二版)》中,補肺丸二次被列為推薦中成藥,應用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恢復期的多種癥狀表型。
除上述肺病之外,本項研究顯示:補肺丸還應用于肺結核、哮喘、肺損傷等,而這些肺部疾病基本與全身性的炎癥以及肺間質細胞病變有關,有著相互影響的發病機制,補肺丸可通過作用于共同靶點緩解肺部病癥。
鑒于補肺丸治療肺部疾病具有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長期臨床驗證,本項研究證實了補肺丸能夠對常見的慢性肺部疾病和新冠感染恢復期癥狀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民眾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助力守護民眾肺健康,具有重要的學術和臨床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