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金風送爽,一幅豐收的畫卷正在陜西省延川縣大禹街道眼頭塬村緩緩展開。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村民們正忙碌地收獲著一年的辛勤成果。
在眼頭塬村,花生種植已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今年,全村的花生種植面積達到了一百余畝,這一數字不僅體現了眼頭塬村對農業結構調整的積極實踐,也展現了村民們對花生種植的深厚熱情。
在花生地里,村民高耀手持鋤頭,小心翼翼地刨開松軟的土壤,一顆顆飽滿的花生隨之露出地表,宛如大地深處的寶藏,被高耀一一發掘,花生刨出來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密密麻麻、交織成網的花生藤蔓,輕輕撥開藤蔓,一顆顆花生便展現在眼前,表面光滑而有光澤,仿佛穿戴著一件天然的外衣。剝開這層薄薄的外殼,里面是兩瓣或三瓣的花生仁,質地飽滿而堅實,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令人垂涎。看著這飽滿的顆顆飽滿的花生,他的臉上洋溢出豐收的喜悅。
“我這兩畝左右的花生地,雖然今年遇到了干旱,但作物長勢依然不錯。我采取現摘現賣的方式,將花生連同藤蔓一起拉到城里,已經賣了五六次了,每斤花生能賣到五塊至六塊錢,預計兩畝地的收入大概在四千到五千塊錢。”延川縣大禹街道眼頭塬村村民高耀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眼頭塬村,因其海拔高、光照充足,為雜糧作物的種植和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在村兩委的引領下,村民積極響應號召,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調整種植結構,在降低玉米、高粱等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雜糧種植。今年,眼頭塬村的花生種植面積達到了100余畝,谷子種植面積更是在800畝左右,蕎麥種植面積也有300多畝。這些雜糧以其上乘的品質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已成為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產業,成為了延川地區的雜糧名片,也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今年我們村里種植的小雜糧,包括糜子、谷、豆類、花生等,總面積達到了1200多畝。盡管前期遭遇了干旱,但村民們精心管理,作物長勢依然良好,預計今年的收入將相當可觀。”大禹街道眼頭塬村黨支部書記高延東自豪地介紹道。
花生熟,碩果香。在眼頭塬村的田野上,不僅飄散著瓜果的香甜,更彌漫著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村民們用辛勤的汗水,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孕育出了豐收的果實,也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美好篇章。未來,眼頭塬村將繼續探索農業發展的新路徑,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種子,都能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延川快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