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可能從來沒有想過,在相距幾千公里外的歐洲,也能找到熟悉的家鄉味道。
藍色編織袋、白色老頭衫、烀苞米、地三鮮、油燜尖椒……這是博主@鐵蛋是卷毛 在東北分北——德國當留子的日常。
△來源:抖音@鐵蛋是卷毛???
除此之外,酸菜、肘子、土豆,這些東北人必不可少的食物也出現在了德國的餐桌上。
出國了,但沒完全出。
東北一定是最愛吃酸菜的地方,除了傳統燉菜酸菜血腸、酸菜白肉外,還有炒酸菜粉條、酸菜粉絲湯、酸菜餡餃子等等。這里雖然不是酸菜的發源地,但是可以說已經把酸菜的做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德國人也愛吃酸菜,據說每個德國人每年會吃掉十公斤以上的酸菜,他們甚至還制作出了酸菜汁當飲料喝。
△來源:微博@流魂祭酒
德國人一般會把酸菜和沙拉拌在一起,搭配烤腸、漢堡來吃,有時也會把酸菜和豬肉、血腸一起做菜吃,叫“schlachtplatte”,“schlacht”是屠宰的意思,“platte”是菜的意思。
這完全就是東北名菜殺豬菜嘛!
在語言上德國和東北也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德國人和東北人都喜歡在名詞前加個“小”字,德語表達有das Lüftchen(微風,直譯:小空氣)、das Federchen(直譯:小羽毛、小彈簧),東北也有吹小風兒、喝小酒兒這樣的表述。
德國人說英語,口音很重,抑揚頓挫,特別洗腦,說是大碴子英語也不為過。所以老家德國的吉娜東北話說得好也就不奇怪了。
除此之外,德國和東北的重工業都很發達,德國有世界著名的魯爾工業區,而沈陽鐵西區被稱為“東方小魯爾”。
東北洗浴文化發達,在洗浴中心里幾乎可以囊括游樂場、泳池、餐廳、KTV等一切你能想到的娛樂場所。
德國人則認為泡澡可以養生,這個風氣從古羅馬時代就開始盛行,全德國最著名的溫泉小鎮就是巴登-巴登(Baden-Baden),其中有兩個羅馬浴池久負盛名。
一個是卡拉卡勒浴池(Caracalla Therme),據說羅馬時期的卡拉卡拉大帝曾在這里治療,另一個是腓特烈浴池(Friedrichsbad),德國人發揮自己嚴謹認真的精神,編出了包括清潔、全身去角質、蒸汽浴、冷熱溫泉交替等17個步驟的“洗澡17式”。
原來德意志的正統在東北。
同樣被拉郎cp的還有意大利和云南,這樣八桿子打不著的兩個地方,竟然也有許多神秘的連接。
下面這兩張圖,誰能想到這是兩個地方?
△云南藍月谷
△意大利布拉伊埃斯湖
還有網友總結出了意大利就是云南的幾個證據。
意大利有松露,云南有豬拱菌。
△來源:小紅書@月亮圓又圓
意大利愛用迷迭香作為香料調味,云南的迷迭香已經成為了小區樓下的綠化帶。
△來源:小紅書@四月葳蕤
就連吃蘑菇也能獲得云南同款體驗。
△來源:小紅書@意大利吳彥祖
云南主食有粑粑,意大利有佛卡夏。
△云南粑粑
△意大利佛卡夏
云南還有更適合中國寶寶的意大利面——過橋米線。
這哪是拉郎,分明就是水仙。
如果說意大利是歐洲的云南,那英國就是歐洲的陜西。
它們的地圖形狀很相似,面積也差不多,就連地形都是南高北低。
英國有大本鐘,陜西有鐘樓;英國有倫敦塔,陜西有大雁塔。
就連本土明星都會“撞臉”,英國的杰森斯坦森和陜西的郭達,兩個禿頂看起來仿佛異父異母的兄弟。
英國人愛吃漢堡,陜西人愛吃肉夾饃,原來西餐的“西”是陜西的“西”。
有的時候真的會懷疑,歐洲人是不是在偷偷搞暗戀。
除了國外的地理文化和中國如此相似之外,無處不在的中國人和中國元素也讓人經常懷疑,這是在國外嗎?
中國人出國留學,本想學幾門外語,結果發現半個班都是中國留子。
不僅中國同學多,連老師都是國內高校畢業的。
△來源:小紅書@nini
老師已經開始選擇中文授課就算了,點名都用上中文了。
△來源:小紅書@我的留學生活
中國人不僅在世界各地留學,還喜歡逛遍每一個犄角旮旯。
看到美人魚雕塑吐槽一句都能碰到能聽懂的。
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國外小縣城,也有無處不在的鄉音。
有人將抖音神曲帶向了世界各地。
有人將中國網游熱梗留在了美國的土地。
還有人在各種冷門景點探索世界的奧秘。
中國人就像地球NPC,有可能在世界各地隨機刷新到,說不定還能帶來物資。
不僅中國人愛四處溜達,中國制造也遍布世界各地。
前段時間,巴黎因為奧運會又火了一把,很多國人紛紛涌入巴黎,感受奧運期間熱情激動的氛圍。
來都來了,還是要帶點紀念品走,結果打開奧運吉祥物玩偶的價簽,發現每個都是made in China。
△來源:小紅書@奧運紀念坊
巴黎奧組委的統計數據顯示,這次巴黎奧運會80%的奧運吉祥物“弗里吉”是由中國制造,其中的大部分來自義烏。
在英國想買個冰箱貼,差點要付款了,翻到背面發現了水靈靈的made in China,于是默默放下。
△來源:小紅書@墨卿嵐
在韓國買的人生眼鏡框,拿到手了才發現是中國生產的。
△來源:小紅書@星星與旺仔
你以為只有中國制造走出去了嗎?事實證明,中國品牌也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今年,英國英國旅行博主Taz和Libby因為China Travel而走紅社交媒體,由于出鏡時手里經常拿一杯蜜雪冰城,他們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蜜雪夫婦”。前不久,他們去新加坡旅行,在這里,他們也沒有逃過繼續喝蜜雪冰城的宿命。在中國喝蜜雪,來了新加坡還是喝蜜雪。
△來源:小紅書@新小棗
你一句想家,我就把蜜雪冰城開到了你家樓下。
△來源:小紅書@多多愛生活
想你的風吹到了米蘭,為米蘭帶來了中式奶茶。
△來源:小紅書@嬌嬌不是姣姣
在韓國的濟州島,不僅能看到藍騎士和牛肉面,還能見到大學生糊弄餐黃燜雞米飯。
△來源:小紅書@IMMcOCOOO
火遍中國的電視劇,也悄悄火到了國外,它們有的有著自己的英文名字和英文字字幕,在國外影視平臺上線。
△來源:小紅書@好叫好伐
有的被搬運到了油管,靠著自動英文字幕吸引了一大批沒辦法翻墻的觀眾。
△來源:小紅書@Aretha
此時此刻,終于看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具象化,發展中國家,就是把世界發展成中國的家(bushi)。
多出國幾次后,終于對國外祛魅了,原來世界是一個巨大的中國。在這個地球村中,中國人是熱愛闖蕩的npc,也是創造世界的主角,我們在用自己的方式,點亮屬于中國的世界地圖。
作者| 紫涵
編輯|紫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