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第一次盲盒活動結束了。有人已經收到,謎底就揭開了,它就是蕭易的新書《漫長的調查》,這本書還有一個副標題,“重走營造學社川康古建筑調查之路”,提示了這本書的主題。
昨天,蕭易來給新書簽名,我拍了一張工作照,這些書就會陸續寄給大家。
蕭老師是人氣作家,他的《石上眾生》(寫四川佛像的供養人)《影子之城》《尋蜀記》,都有很好的反響,書店里也都有。
他就住在書店附近,有一天他來書店找我聊天,還帶了兩個西瓜。
坦白說,對所謂“盲盒”活動,我對蕭易有一點歉意:在賣一本書的時候,都沒有公布書和作者的名字,這樣就把書降低為抽象的商品了。
最初要“賣盲盒”,是因為我喝咖啡的時候產生的幻想,我認為這本書絕對值得“盲選”,不管你是喜歡歷史、建筑、文學,還是喜歡地方文化,讀了都會有所收獲。
我加了不少購買盲盒的朋友,這個過程讓我感動不已。我在姓名和詳細地址中讀到了人的信任,也“看見”了真實的世界。
我知道,有兩位讀者來自搜狐大廈;有兩位讀者來自清華大學,兩位來自中央財經大學,一位來自上海交大;有兩位重慶讀者,他們的地址幾乎相同。
這種“看見”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他們都是我公眾號的讀者,這讓我感到自己的寫作,應該是“負責任”的行動。
因為從小視力欠佳,我對“盲”有著極深的恐懼,我做的最可怕的噩夢,往往是因為“看不見”而跌入懸崖。因為這種恐懼,我小時候不愛運動,而是喜歡獨處,或者安靜地聽長輩聊天。
最近幾年,正是通過寫作,我在建立對世界的信任。我開始跑步,也確實因為視力問題受傷兩次;還有兩次,我從自行車上摔落下來,肋骨受傷,這都沒有能夠阻止我,我養成了運動的習慣。
寫作、讀書、跑步,成為支撐我生活的三大支柱。這次“盲盒”給了我特別的信心:我的讀者盡管有不少喜歡舉報和謾罵的,也有很多在認真思考、喜歡閱讀的朋友。他們是真的“看見”了我,而我也看見了他們。
或許有一天我的右眼真的會失明,然后是左眼。但是,即便到那時,也不能說就是絕對的黑暗。
人與人之間,仍然有建立信任的可能,這就是“盲盒”中的一點點真理。這些信任對我來說足夠了,也讓我堅信以前的一些判斷:盡管總是讓人喪氣,但是這片土地并不是毫無希望可言。
好啦。現在開始正式銷售這本書的簽名版,依然是老辦法,加我微信zhang3feng,留下地址,付款88元(這次是包含了郵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