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嘴瓢 校對/李蓉婳
教育是立國之本,國家教育能夠迅速發展,離不開背后1891萬各級各類老師的努力,國家把每年的9月10號定為教師節,也足以看出對教師群體的重視。遺憾的是,今年教師節跟工作日重合,老師們在節日當天依然堅守在一線的工作崗位。
為了感恩老師們的辛苦付出,每年一到教師節,家長群里面就特別活躍,很多家長想送一些禮物給老師。
然而,教育部早已明令禁止教師違規收受學生或家長的禮品和禮金,各地方教育部門甚至把教師廉潔作為年度考核的標準之一,如若發現違規收受,將通報批評并取消評優資格。
不過,總有些家長喜歡鉆空子,既然不能收受禮品和禮金,那送一束鮮花總可以吧?既不違規,又能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所以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教師節送花似乎成了一個慣例,有的是以家長個人名義送,還有的是以家委會的名義集體贈送。
有家長就在社交媒體平臺吐槽:教師節前家委會突然通知家長們要送花,170元一束,一共9個科任老師,總共1530元,由班費出,倒也不是花貴不貴的問題,而是家委會自作主張,沒有提前跟大家做任何商量。
該家長甚至表示,“部分家長”是不是僅有她自己,我的錢要你做決定?這種事情以往都是小孩自己送的,現在上了高中該家長第一次遇到這種事,家委們讓人有種“自己想巴結老師,但又喊其他家長做背書”的感覺,都讓人懷疑是老師家開的花店還是她家開的花店。
可笑的是,家委會代表發通知之后,群里面沒有任何家長回復,看來大家都對此表示不滿意。
不難發現,類似的事情其實還不少,看來家委會這個組織早已是名不副實。
家委會的一些決定往往缺乏廣泛的民意基礎,只是少數人的一廂情愿。班上很多決定,其實都是來來回回家委會那幾個人在商量,結果最后卻在班群來一句“經過集體討論,最終決定……”這樣的家委會,怎能不讓家長們心生反感?
家委會拿的是集體的錢,既然是集體的錢,就應該事前征集大家的意見,不要幾個人自作主張,沒有家長會為了這點錢和老師過不去,你都決定好了再告訴其他家長,這合理嗎?
家長們的沉默,恰恰是對家委會不合理行為的無聲抗議!
有時候我們不禁疑惑,家委會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家委會成立的初衷應該是為班集體服務,在校運會、家長會老師忙碌的時候,能幫老師分擔一點任務,讓老師沒有后顧之憂,可最終卻發展成一幫人“拍馬屁”的小集體。
話又說回來,這幾束花根本就不應該送出去,事實上,老師們都是有原則的。
比如前兩天安徽亳州的一名班主任劉老師就特地召開家長會,明確囑咐家長過節不要送禮;劉老師表示,根本不需要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老師對每一個孩子一視同仁,無論何時都會用良心做事。
這件事一經報道,得到了許多網友的點贊,還沖上了微博的熱搜。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沈陽某校就做得很好,嚴禁要求老師收受學生和家長的獻花,學校領導甚至親自到校門口監督家長行為,門衛只要看到有家長手捧鮮花的,一律不準進校!
筆者認為,教師節這么單純的節日,是不應該和金錢掛鉤的。教師們不會因為那兩束花而改變什么,除了表達一點點心意,真的沒有其他的作用,反而可能因為接受了那兩束花而惹了一身騷。家長們與其送花表示感謝,還不如發個短信、打個電話管用!
其實不需要家長教,很多學生都懂得感恩老師。他們體諒老師的辛苦付出,在教師節當天會自行制作一些賀卡、花束送給自己的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師,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嚴格來說,接受學生送的這些小禮物并不違規,更像是一份愛心,老師也由衷開心。
總之,教師節是一個感恩的節日,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不需要送什么禮物給老師,家長們平日里能多支持老師的工作,其實就是給予最好的教師節禮物,大家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