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師 節 特 輯
愛讓無聲變有聲
6月,愛的分貝的工作人員在一次線下走訪中見到了浩浩,這名開朗活潑的小男孩即將開啟四年級的小學生活。如果不知情的話,很難想象發音吐字、日常交流與常人無異的浩浩是一名聽力障礙兒童,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浩浩的康復老師——高珊的幫助。
【浩浩的“高媽媽”】
2016年,還在北京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高珊第一次見到浩浩。
“我還記得當時浩浩奶奶背著個小包,把浩浩帶到我跟前,和我說‘高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回想起和浩浩的第一面,高珊在講述時哽咽著流下眼淚。
2014年5月,浩浩出生于山東省臨沂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聽障人士。兩歲時,在國家項目的幫助下,浩浩植入了人工耳蝸,并開始進行術后的言語康復訓練。但由于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當地的康復條件,浩浩的康復效果并不理想。痛定思痛,爺爺奶奶決定將年幼的小孫子送到北京進行康復訓練,并申請到了愛的分貝的康復訓練資助。
“我被浩浩奶奶感動了,而且浩浩小時候胖乎乎的特別可愛,我第一眼就喜歡這孩子,很合眼緣。再加上我母親也是祖籍山東的,就感覺更親切了。”浩浩奶奶樸實的語言和懇切信任的態度讓高珊為之動容,把還不滿三歲的浩浩留了下來。
但是,康復的過程并不如預想中順利。由于浩浩的父母也是聽障人士,難以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康復難度要比其他聽障孩子大得多,康復的進程也比較慢,尤其是在認知方面。“聽障兒童的康復訓練除了聽和說,認知層面同樣非常重要,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康復進程和效果。”
休息的時候,父母都會帶孩子去一些熱鬧的地方,加強孩子對外界的感知與適應能力。但由于浩浩的情況比較特殊,為了讓浩浩的康復得到更好的成效,從浩浩開始康復后,高珊老師就會在周末將浩浩帶回自己的家中照顧,還會帶著浩浩去公園和游樂場,讓他更加直觀、真實地感知這個世界。浩浩康復畢業后,為了讓浩浩有更好的學習環境,高珊老師幾經波折,終于讓浩浩留了張家口讀書,期間還讓浩浩搬到了家中和他們一家三口一同居住,就這樣亦師亦母的陪伴了浩浩八年的時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填補浩浩家人不在身邊陪伴的遺憾。
剛把浩浩領回家時,高珊的兒子還有些“吃醋”,雖然之前周末倆人也會一起玩耍,浩浩也會在家中留宿。但這和直接搬進自己家還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對于高珊的兒子來說,這相當于一個偶爾的玩伴變成了自己的“弟弟”,心里多少還是會感到別扭。為此,高珊還特意對兒子進行了解釋與開導。“你平時在家里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媽媽學校的其他小朋友也有父母的愛護,但是弟弟在這里只有一個人,媽媽希望他也能感受到家人的愛與溫暖。”盡管兒子有些似懂非懂,但還是接下了媽媽布置的任務,在浩浩搬來和自己一起住的那段時間里,一直像個小大人一樣照顧著浩浩,有時候還會給他輔導功課。現在倆人相處的既像朋友又像兄弟。
正是因為康復學校的悉心教育和高珊及家人的關愛,不到5歲,浩浩就已經達到了理想的康復效果,在聽、說、認知理解等方面都為浩浩進入普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是因為這份愛與陪伴,浩浩成長為了一個性格開朗、具有同理心和感恩心的孩子,每年春節被奶奶接回臨沂老家時,浩浩都會給高珊打來電話,問什么時候可以回家。
“高老師這里是你的家,奶奶家也是你的家,浩浩有兩個家。”高珊在電話里這樣對浩浩說。雙向的情感維系著浩浩和家庭與高珊之間的愛,也將長久地成為浩浩未來走向更廣闊天地的根系。
今年2月,愛的分貝還資助浩浩完成了人工耳蝸的體外機升級,現在浩浩已經可以聽見更加清晰有力的世界。
【家鄉人民的“高老師”】
2019年,高珊離開北京,回到了愛人的家鄉——河北張家口。
“其實考慮了很久才做出這個決定,但這個決定很正確。”高珊說。之前在張家口開設公益課堂時,許多慕名而來的聽障兒童家長都反饋這里沒有特別大的康復機構,經濟不如首都發展得快,這些“隱形群體”更難得到社會目光的關注,許多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沒有更好的康復效果而發愁。
深思熟慮之后,帶著對家鄉人民的感情和身為康復老師的責任心,高珊和幾名相熟的康復教師離開了北京,舉家搬回張家口,開設了張家口市宣化天音康復中心,讓家鄉的更多聽障兒童多了一個康復的選擇。
如今,高珊管理的康復中心有十余名教師,最年輕的“00后”只有24歲。畢業于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的李娜,本科學習的是行政管理專業,大學期間,李娜利用寒暑假時間多次來到天音做志愿者,在這個過程中,她慢慢愛上了這群特殊卻可愛的孩子們,也在志愿活動中找到了自己的職業理想,最終在大學畢業后進入高珊的康復中心,成為一名“新手”助教老師。
現在,已經考取教師資格證的李娜正在學習更加專業系統的康復理論知識;未來,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正式的康復老師,幫助更多的聽障兒童重新回到絢麗多彩的有聲世界。
“可能這就是老師們對孩子們的愛吧,我們都衷心希望這些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康復治療,未來像健聽的孩子一樣進入普通的幼兒園、小學學習生活。”說起機構里的老師和孩子們,高珊的語氣中飽含著濃濃的愛意,也正是這份愛與責任,讓高珊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搭建聲音的橋梁】
對聽障康復事業的執念與決心,讓高珊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康復教學一線,為聽障兒童群體嘔心瀝血,讓這份教育事業惠及到越來越多像浩浩一樣的孩子。
平日里的高珊也有自己的愛好和生活,但當提起浩浩、提起自己的工作和可愛的孩子們,高珊的眼里總是閃動著光亮。“可能因為我本身從事這個行業,也比較有事業心吧,我已經和這個角色密不可分了。”高珊笑著說。
談起對聽障行業未來的期待,高珊最懇切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的社會目光關注到聽障兒童這個“特需”群體。“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可能需要更多的普及和宣傳,比如開設一些實際的公益課堂、網絡宣傳和呼吁,甚至可以組織一些文藝演出,讓各行各業的人發動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人真正走近、了解這些孩子們。”
與聽障兒童密不可分的,還有千千萬萬個像高珊一樣的康復老師,他們往往被忽略,只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私奉獻。但正是這些同在聽障行業里的康復老師,搭建起了聽障群體走向有聲世界、回歸正常生活的堅固橋梁。
今天是第40個教師節,我們不止要感謝無數個像高珊一樣的康復老師,更希望通過這樣細小卻溫暖的故事,讓更多的人真正看見這個無私的群體,是他們為數以萬計的聽障兒童編織出飛翔的翅膀、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或許在孩子們心中,老師也是一座可以永遠依靠的高山。
截至2024年8月31日,愛的分貝已攜手康復老師們幫助5224名聽障兒童學會說話,與這個世界溝通交流。未來,愛的分貝也將通過更多的形式為康復老師們提供幫助,用專業所長,共同構筑起聽障兒童的美好明天。
(本文作者:王夏菲、編輯:王曉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