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科學世界
探索科技之美
9月9日上午,“走進科學世界 探索科技之美”科技之美——《科學畫報》圖說科技90年徐家匯專題展在徐家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開幕。
本次展覽由徐匯區科學技術協會指導,由徐家匯街道辦事處、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上海天文博物館、上海氣象博物館、徐家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協辦,并由徐家匯街道科學技術協會和《科學畫報》編輯部承辦。
1933年,《科學畫報》在上海創刊,標志著中國現代科普事業的起步,這是我國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的綜合性科普期刊,凝聚了中國幾代科學家“科學救國”“科學強國”的可貴夢想,書寫了中國民眾追尋科學、創新圖強的歷史長卷。
去年是《科學畫報》創刊90周年,“科技之美——《科學畫報》圖說科技90年主題展”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五樓臨展廳舉辦,獲得良好的社會效應,并開啟巡回展覽。
本次“走進科學世界 探索科技之美”科技之美——《科學畫報》圖說科技90年徐家匯專題展是巡回展第三站。
上海韜奮紀念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趙書雷表示,博物館承載歷史,傳承文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博物館工作,強調“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希望通過《科學畫報》系列展覽,讓更多觀眾感受到科學的魅力、科學家的精神,激發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副總編輯、《科學畫報》主編賈永興指出今天的中國,正處在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時代的發展給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學畫報》將進一步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方針、科普創新發展趨勢,堅持“圖說科技”的特色與傳統,不斷探索科普歷史和資源,加強與科普展館、社區等合作,讓好玩、有趣的科普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徐家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高嵐在展覽致辭中提到,街道一直以來致力于普及科學知識、提升民眾科學素養,不斷發掘、拓展、整合轄區內的優質科普資源,打造極具海派特色的科普品牌項目。以本次展覽為契機,旨在進一步將優質科普資源向社區延伸,借助《科學畫報》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廣泛宣傳我國科技、科普工作成就,豐富社區文化生活、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
本次展覽聚焦《科學畫報》90年的發展歷程,從“科學面向大眾”“追溯光啟智慧、發現科技之美”“科普新征程”三個部分展開,重點講述徐家匯地區的科普成就,并增添天文和氣象兩個主題進行專題闡釋。
展覽亮點
01
期刊封面墻
在展覽序廳部分設計了一側整面的期刊封面墻。它選取了《科學畫報》從1933年創刊至今的歷年封面,除去5年停刊時期,共計86張。封面從創刊號的整幅彩色圖畫到藍底銀字銀框設計,再到現如今的全彩畫幅,直觀地呈現出《科學畫報》在時代變遷下的風格轉變以及90年來曾走過的輝煌歷程。
02
大家力作
《科學畫報》作為中國科學社的社辦期刊,自創刊就得到到了社內科學家的鼎力支持,當時的編輯力量和撰稿力量十分雄厚。
△1933年第1卷第3期《科學與小孩》林語堂
△1934年第1卷第11期《格致與科學》胡適
03
精美插畫
圖畫是《科學畫報》的靈魂。在《科學畫報》歷史上,曾有過許多畫家和美編為雜志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貢獻了諸多精美的封面和插圖。
△建設中的新江安水力發電站
△“蒿改桑”蠶
△人造衛星(空中電視轉播站)
△離子飛機
04
天象觀測
1986年哈雷彗星回歸,《科學畫報》展開一系列預告,并為迎接哈雷彗星舉辦天文競賽。本次展覽展出相關報道,再現當年盛況。
△1983年第3期《哈雷彗星回來了》
△1985年第5期《“哈雷彗星”天文知識競賽試題》
1872年,法國天主教會在上海徐家匯建造中國最早的觀象臺之一——徐家匯觀象臺。同年,傳教士在徐家匯開啟了上海地區最早氣象觀測記錄。1882年1月1日,徐家匯觀象臺正式向上海發布中國沿海天氣預報,上海也成為中國氣象資料保存時間最長的城市。
△《徐家匯觀象臺》
05
對話徐光啟
長久以來,“光啟精神”中所蘊含的富國強國的愛國情懷、會通超勝的世界眼光、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以及廉潔自律的高尚情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并在新時代得到傳承和宣揚,為上海播下了科創的種子,植入了創新基因,影響了一批優秀科學家在科研工作之余,也投身于科普。對推動上海乃至中國科技創新作出積極貢獻。
△1960年第1期《近代天文學的成就》李珩
△1964年第9期《標準時間是怎樣得來的——我國授時工作的成就》葉叔華
06
星空之境
天文圖片不及賞心悅目,其本身就是優秀的科普作品,我們期望通過精美的天文圖片將科學的美傳遞給觀眾。因此打造“星空之境”攝影作品墻,展示優秀天文攝影作品,為觀眾朋友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新疆極光》
攝影:戴建峰
△《日全食》
攝影:steed
△《嘉塘草原夜空中劃過的流星》
攝影:秋筆
07
《科學畫報》中的百年徐家匯
科學畫報不僅是一部濃縮的現代科技史、一部圖解式的科技“百科全書”。同時,《科學畫報》也見證了徐家匯近百年的歷史變遷。
△1976年,雜志以彩圖的形式介紹上海體育館
△1983年,《未來的上海城》預測徐家匯未來將成為上海的副中心區
△1984年,《上海科技新成果》,介紹中科院上海分院各所的最新科技成果
08
趣味互動
【為什么翻翻板】
《為什么》欄目貫穿《科學畫報》多個時期,它用簡短而貼近生活的一句話問題向讀者提問,配上活潑生動的插圖,以在下一期揭示答案的方式,深受讀者喜愛。展覽第一部分呈現的互動裝置就是從《為什么》小欄目中精選的8個有趣問答,制成了可互動的翻翻板。前一面是問題,后一面是答案,翻動板子,一起轉動腦筋,來體驗思維的樂趣吧!
展覽定制圖章,可在徐家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一樓前臺蓋章。
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協力建設科技強國”。徐家匯街道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錨定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戰略目標,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展現科技魅力,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激發創新自信,筑牢科技創新的群眾基礎,為建設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活力的社區而不斷奮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