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新能源車型在配置這塊,有一句話出現的非常頻繁:”XXX,同級第一……”但小編身邊很多人,卻還是更青睞傳統的合資品牌,只是嘴硬的說著不需要那么智能,不需要花哨的功能,但新能源及智能化發展到現在,誰還不想與時俱進呢?
那現在有這樣一款車,有著來自大眾的純正德系血統,配置方面高的跟國產車可以板板手腕,價格相當能打,外形時尚動感,最關鍵是還有一眼有別的金標,你會心動嗎?這就是近日小編在成都試駕的大眾ID.與眾,共度了一段賞金之旅。
在說這款車前,先聊聊ID.與眾是什么?在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后,大眾汽車在中國第三家合資公司“大眾安徽”誕生,ID. 與眾也含著金標出生了,它是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推出的首款采用金色大眾logo徽標的車型。從整車制造到零部件供應、從三電研發到智能化研發,統統在這里完成。簡單來說,與前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不同的是,大眾安徽由大眾汽車控股(股權比例為75%),因此,大眾安徽也可以稱得上大眾汽車在中國的“親兒子”。
聊完ID.與眾品牌,我們聊聊它的首款車型,第一眼見到外形很戳人,顛覆了很多人以往對大眾汽車設計風格的認知。即使與已經上市的ID.3、ID.4等ID.系列電動車相比,也更與眾不同。金色元素隨處可見。車頭車尾與輪轂上分別使用金色logo字標,前后燈碗和格柵氣簾線巧妙運用金色裝飾。車身線條與型面個性非常凌冽,21英寸低風阻戰斧式機甲輪轂看起來動感十足,我個人非常喜歡側面上去的視角,很個性也很有調性,運動感十足。值得一提的是,它沒有采用被很多消費者吐槽的隱藏式門把手,而是用半隱藏式設計,采用機械觸控式開鎖方式,內部設置了氛圍燈,美觀與實用兼具。
進入車內,同樣也有驚喜,15英寸大尺寸中控屏向主駕方向傾斜,高清組合儀表和AR HUD增強現實平視系統,為駕駛者提供了清晰直觀的信息展示,整體配飾感覺非常簡單,但很實用,有一種熟悉的大眾實干派的感覺,又增添了一些科技智能的情趣。有豪車配置的懷擋,也有前排座椅12向電動調節和按摩功能,車機界面操作也是清晰明了,沒有過多繁雜的操作。配合燈光,克制而高級的氛圍感這不就來了嗎?
駕駛時也能明顯感覺到它的德系血脈,擁有運動、經濟、舒適、個性化和動態牽引五種駕駛模式,整體感覺更偏向于“油車感”,加速并不激進,單電機和雙電機版本的零百加速分別為7.7秒和5.6秒。數據看上去不快,但體感上足以讓人感到足夠的暢快絲滑。搭載的大眾最新的高性能底盤系統才是整車好開的關鍵所在。該底盤系統包括DCC自適應底盤調節系統和MEB雙級柔性隔振系統,實現了更平順的動力和更穩定的駕控。
在山路上駕駛感覺尤為暢快,4.7米最小轉彎半徑及可變轉向系統,搭配純正德系調校底盤,50:50的前后配重,提高了起步及加速、制動以及過彎時的操控性能。
聊完車,其實更想聊聊試駕活動本身給我傳遞的品牌內核,ID. 與眾不僅僅是一輛車,更是對充滿創新和沉浸式體驗的現代生活方式的獨特表達。我們體驗了非遺道明竹編,看傳統的主編在90后傳承人手中迸發出時尚、新銳、與時俱進的創新,以年輕的審美和眼界,賦予這項傳統的技藝新的生命力。不是我過度解讀,但我真的覺得這和ID.與眾有一種精神上的契合,傳統與創新的碰撞,誕生出更適應當下時代的“作品”,不就是ID.與眾嗎?
一些優秀品質一直在傳承,像德系底盤、德系調校、以及大眾一直以來的安全標準,據了解,大眾ID.與眾經歷了120次整車碰撞測試,覆蓋43種碰撞類型,436次電池安全測試,覆蓋電芯-模組-電池包各個層級。此外,新車經過了350萬公里的兩冬兩夏試驗。當一些新車在宣傳時用“立項到上市只花了18個月”等話術標榜自己的研發速度時,大眾仍然選擇用這種“傻”辦法,踏踏實實地完成一臺車的“孕育”過程。
確實,這輛擁有金標的ID.與眾,與“眾”不同,又“金”喜不斷,官方指導價格為20.99萬元-24.99萬元,接下來就期待它的市場表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