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襄陽美食江湖!
在剛剛過去的巴黎奧運會期間,新晉“網球女王”鄭欽文賽后采訪時,提到一句:“我現在就是很餓,想吃一碗家鄉的牛肉面”;再聯想到賈玲為電影《熱辣滾燙》嚴苛節食期間,卻唯獨在回鄉時,吃了同樣一碗牛肉面……使不少美食愛好者開始好奇,這碗牛肉面,究竟什么來頭如此勾人肚腸?
牛肉和面是蛋白質和碳水的絕配組合,南北通吃。但若要問一個湖北人哪里的最好吃,他們大多會為這碗牛肉面加上鄭欽文與賈玲認證的前綴——“襄陽”。
襄陽牛肉面,肉多油重,新鮮熱辣。 圖/Elliot朱;圖蟲創意
外地人對襄陽的初印象往往來自三國或者金庸,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俠客們的快意江湖。而襄陽牛肉面便是這一切的具象:附在表面厚厚的紅辣牛油下的,是香醇的牛肉湯底,大塊肉帶有嚼勁,大碗面嗦到開心,配上大碗裝的黃酒,誰看了不得說一句:這就是江湖!
然而如此豪爽硬派,江湖氣十足的襄陽牛肉面,不過是襄陽美食江湖的冰山一角。在這個湖北“第二城”逛一圈,你會發現清晨到處都是面做主角的牛肉面、牛雜面,到晚上就成了肉做主角的牛肉火鍋、牛雜火鍋,不墊配菜,純享大塊牛肉、帶骨牛排;還有麻辣焦香,不額外加水的宜城干炒雞;將細幼的鱔魚煸成環形的宜城盤鱔,此外還有襄陽纏蹄、孔明菜、油筋饃、金剛酥等極具地域特色的美食小吃在。
襄陽纏蹄,既下飯,又下酒。 圖/深圳吃貨小分隊
“天下之中”的南襄盆地,在吃上邊也無不透露出歷史的厚重煙火。
一碗襄陽牛肉面
開啟重油重辣碳水宇宙
一日之計在于晨,想要快速了解一座城市的食性,不妨先從早餐開始。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漢江,城內的面館、面攤便開始忙碌起來。雪白的牛油與紅辣椒、花椒等各式香料在慢火中融合,逐漸呈現出紅彤彤的亮色,鍋底的牛骨賦予湯底濃郁肉香,伴隨水汽蒸騰在湯桶邊縈繞,盛情邀請每一位過路人。店名寫著牛肉面,其實不過是個統稱,在澆頭制作過程中除了牛肉,通常還會有牛雜、海帶、豆腐共同加入,對應便是牛雜面、素面,而其中用浸染葷腥滋味的素菜做成素面,別有一番精彩。
紅辣的牛油湯底,是襄陽牛油面的靈魂。 圖/深圳吃貨小分隊
在襄陽,無論葷素都要遵循“一辣二麻三鮮”原則,面條經過三次湯料的澆灌,力求所有食材都能裹滿紅油的香氣,因此在當地也有牛油面的叫法。襄陽牛肉面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大塊的牛肉帶筋帶肉,鋪滿碗口,配菜則針對牛肉湯底的特點,只選口感脆生不吸油的豆芽輕輕一燙,調節大油大葷帶來的油膩感。若是嫌豆芽不夠勁,幾乎每家店都有免費提供的紫皮鮮蒜供食客自取,一口面,一口蒜,一口肉便是襄陽特有的酣暢淋漓。
有面有肉,襄陽的“江湖氣”自然少不了酒的參與。中國有“早酒”文化的地方不少,襄陽是少有“論碗喝”的地方,且“官配”必是黃酒。襄陽愛酒之風早在一千多年前,“資深酒友”李白在《襄陽歌》中就認證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配面的黃酒,通常是店家自己釀,以碗為單位,每天現釀現賣,名字叫“黃酒”,但實際到倒出是清亮的米白色,滋味酸甜,度數不高,當地老人小孩也都能喝上一碗。
襄陽黃酒是黃酒三大派系湖北流派的代表, 用糯米制作。圖/網絡
雖說牛肉面+黃酒是襄陽人早餐的絕對代表,但出于對面條的無比熱愛,從早餐到宵夜都是面條對襄陽人來說也毫不奇怪。常有外地朋友覺得襄陽面條會微微偏硬,但這卻正好符合襄陽人吃面的需求:口感硬實且有充分咀嚼感。
這種咀嚼感,來自于他們特別的面條制作方式:先用堿水和面壓出面條,提前煮熟撈出抹上食用油防止黏在一起,再晾到半干,等到要吃的時候面條再次回鍋,將面上油份滲如湯中。如此做出的面條色澤微黃,口感緊實強韌同樣適用于以麻著稱的襄陽炸醬面;如若追求鮮味,則有用清油代替牛油的襄陽雞湯面。
襄陽對面條的熱愛不輸北方。 圖/深圳吃貨小分隊
將面條吃出“花”來的襄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重油碳水宇宙”,他們的早餐除了面條之外還有不少餅饃花樣——
像是征服了挪威駐華大使的南漳特色豬油餅,提前分好的面團在點單之后被加入優質豬板油包好攤開,簡單加入芝麻、辣椒、蔥花調味,烤好之后立馬開吃,香、辣、酥、脆,扎實頂飽。還有口味豐富的各式鍋盔,熱乎現做的醬香餅……襄陽以今年畝產602.6公斤創下的全省稻茬小麥單產新紀錄,就是他們愛“碳水”的底氣,也造就了這里美食江湖的暢爽硬核。
夜市特色美食小吃醬香餅, 吃出了襄陽人的暢爽豪氣。 圖/視覺中國
纏蹄、炒雞、牛肉鍋……
吃肉喝酒,紅紅辣辣
襄陽人有多愛牛肉?大概是早上吃了牛肉面,晚上還能繼續吃牛肉火鍋的程度。
襄陽牛肉火鍋,也能涮牛雜,也要喝黃酒,甚至連配菜C位都依然是豆芽。硬要說和早上的牛肉面有什么區別,那大概就是肉更多,酒更濃,結束一天辛勞后有更多時間享受美食滋味。鍋底不墊配菜,將提前制熟入味的牛肉、牛排切成大塊和牛油湯底一起裝滿整小鍋,連著爐子一起上桌。
湖北牛雜鍋,滿滿都是肉。 圖/視覺中國
在小火咕嘟聲中先大口吃肉,等鍋里吃出些空隙,便可以按照個人口味加入千張、豆芽等配菜享用,至于主食可以下面,也可以配火燒饃。最后點一碗加入洑汁(釀酒時,酒窩子里的精華)的黃酒,酒香更加醇厚綿密,恍惚間帶你重回襄陽江湖舊夢。
漢江中游的襄陽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對牛肉的喜愛與獨特做法,來自于歷史中的南北交融——西晉八王之亂,大量西北陜甘移民,帶來北方喜食牛肉的習慣,牛肉也逐漸成為襄陽人難以割舍的舌尖美味。
同時,這座南北交融之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濃厚的文化底蘊,也為當地飲食文化提供了多元化基礎。
大火急攻,是宜城炸仔雞的干香秘訣。 圖/網絡
在這種多元之中,襄陽烹雞也是一把好手。同樣帶著爐子整鍋上桌的宜城干炒雞(當地也叫“炸仔雞”),口味麻辣鮮香,大火干煸至雞肉外表金黃,吃的時候先在鍋中間刨出一個小窩,方便下入涮菜,隨著爐子持續加溫,滲在鍋底的雞油慢“炸”食材,充分激發每樣食材香氣。美味的“炸仔雞”可以配酒,也可以配由三片當地特產海棠葉泡水制成的特色飲品三皮罐。
同樣出彩的還有宜城盤鱔和宜城大蝦,湖北隨處可見的河鮮,有了江湖氣十足的豪爽、濃香、熱辣加持,也能自立門戶,獨具風采。手指粗細的盤鱔直接放入熱鍋,除去粘液后用清水洗凈,再次如果煸至卷曲成環狀,加入辣椒、花椒、蔥、姜等調味煸炒,出鍋后麻辣干香;遵循“一麻二辣三香”原則的宜城大蝦,則是先將丁香、茴香等香料爆出香味,與蝦同炒再加入白酒、啤酒等去腥增香,最后下入花椒、辣椒、蒜等,每一口都熱辣滾燙。
湖北小龍蝦,蝦大肉肥,蝦湯還能拌面。 圖/視覺中國
江湖美食,下酒、下飯堪稱第一要務。熱辣滾燙的熱菜輪番登場之后,襄陽纏蹄和孔明菜,一葷一素則充分彰顯冷吃魅力。先說纏蹄,把腌制后的豬肉用細繩纏繞捆綁結實,煮熟定型之后晾涼,吃的時候按需切成薄片,配上酸辣蘸水,解饞又開胃,是各家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待客美味。孔明菜,又稱襄陽大頭菜,相傳是諸葛亮出山前在隆中無意發現的一道美味,新鮮的大頭菜經過“三腌五鹵六曬”后充,分吸收鹵水精華,滋味濃郁又不失爽脆。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是溶于襄陽人血脈的豪邁氣魄。 圖/陳七七
襄陽古今千百年文化積淀,早已蘊于一飲一食之間,市井煙火氣中自有江湖氣概。下半年假期將至,真的不考慮探一探襄陽美食江湖嗎?
圖文編輯|棘
頭圖封圖|深圳吃貨小分隊
參考資料
襄陽市人民政府網
《美食文化論叢〈人間吃話〉之七:牛肉的漫話》
湖北日報《奪冠后的鄭欽文:就想吃一碗家鄉的牛肉面!》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