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將情緒概括為“七情六欲”。在最近上映的《頭腦特工隊2》中,我們也見證了新情緒的加入——焦焦“焦慮”、慕慕“嫉妒”、尬尬“尷尬”、喪喪“倦怠”...古今中外人們對情緒的分類都讓我們意識到,情緒不僅僅是簡單的“快樂”或“悲傷”,它們更像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左右著我們的行為與心理。
懂得如何去駕馭我們的情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特別重要的技能。遺憾的是,很多人在面對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卻常常感到無助和困惑,我們怎樣才能理解并妥善管理這些復雜的情緒?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彭凱平在情緒心理學課中,帶我們深入了解情緒的本質,這不僅僅是成年人的情緒駕馭的指南,更是通往更加健康幸福生活的秘密武器。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
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
清華心理學系首任系主任
清華大學前社科院院長
01
焦慮成為了新的主角
最近熱映的《頭腦特工隊2》巧妙地為我們打開了情緒心理學的大門。隨著女主角萊莉步入青春期,情緒的復雜性和深度更加凸顯。相比于第一部中五種基礎情緒——快樂、悲傷、憤怒、恐懼和厭惡,新的四種情緒角色:焦焦(焦慮)、慕慕(嫉妒)、尬尬(尷尬)、喪喪(倦怠),也逐漸進入了情緒的舞臺,加入了對大腦控制權的爭奪。
焦焦的出場帶著很多“包袱”
在續集的情緒風暴中,焦焦成為了新的主角。它的形象既可愛又獨特,通體橙色,閃耀著活力之光;一雙大大的眼睛透著敏銳,小小的身軀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焦焦的初衷是希望萊莉變得更優秀,不斷在她耳邊輕聲提醒:“我還不夠好?!?/strong>焦慮的力量雖令人倍感壓力,但它也在無聲中塑造了成長的機會,讓萊莉在冰球訓練中加倍努力,終于蛻變成了隊內的核心力量,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萊莉在冰球比賽中表現出色
隨著時間推移,焦焦對萊莉的“操控”逐漸失控,它讓萊莉的情緒變得愈發極端,導致她做出一系列沖動的負面行為。好在關鍵時刻,樂樂(快樂)及時趕到,幫助萊莉從焦慮的漩渦中抽身,將她的信念從最初單一的“我必須完美”轉化為更加平衡的正負面共存信念,最終幫助她平復了情緒,找回了內心的平靜。
萊莉的經歷提醒我們,焦慮情緒有兩面性——它既能激勵我們不斷進步,也可能在失控時讓我們走向極端。而生活中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多種情緒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只有學會識別和管理這些情緒,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行動與選擇。
02
情緒的分類:6+1種基本情緒
如何去識別和理解情緒呢?在彭凱平的情緒心理學課程中,彭教授向大家介紹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艾克曼基本情緒分類法。
早在 60 年代,艾克曼教授通過大量的跨外研究,跑到了世界上各個地方,研究人類的不同的情緒體驗,發現至少有6種情緒是普世的。換句話說,無論你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無論你在喜馬拉雅山巔,還是遙遠的太平洋群島上,人類對6種情緒的識別和判斷是高度一致的,而且幾乎在孩子兩歲之前便會展現,那就是——厭惡、開心、驚奇、恐懼、憤怒和悲傷。這六種情緒,正是艾克曼所謂的人類基本情緒。
圖片來源:《彭凱平教情緒心理學》
令人意外的是,艾克曼發現,人類最早展現的情緒竟然是“厭惡”。當我們遇到不潔凈的食物、臟亂的環境或令人反感的事物時,便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厭惡的情緒。嬰兒在出生后的第二周,看到不適的奶水時,便會撇嘴、皺眉,表達出這種情緒。這種厭惡的情感對人類的生存具有深遠意義——它幫助我們避開潛在的威脅,保護我們自身的安全。
圖片來源:《彭凱平教情緒心理學》
厭惡之后,緊接著出現的第二個基本情緒便是開心。當我們感到愉悅時,微笑是最自然的表現形式。小嬰兒大約在出生后的第四個星期,就會露出他們的第一抹微笑。隨后的情緒便是驚奇,當孩子看到新鮮事物或聽到陌生聲音時,驚奇的情緒油然而生。而驚奇之后,人類會逐漸體驗到恐懼,當事情變得超出預期時,這種情緒便會浮現。隨著恐懼的到來,我們還會面對憤怒,當遭遇不公平或不愉快的事情時,這種情緒表現尤為強烈。而最后,悲傷便是人類的第六個基本情緒。即便是幼小的孩子,也會在遭遇失落時體驗到這種情感。
在1970年代,艾克曼教授又發現了第七種基本情緒,名為輕蔑。當我們面對不道德行為或不正當的人時,輕蔑的情緒便會顯現。這些情緒不僅僅存在于我們的內心,它們通過面部肌肉的微妙變化,展現在外部世界。這也是艾克曼教授研究的另一重大貢獻——他發明了面部肌肉辨識法,這為現代的微表情分析奠定了科學基礎。
保羅·艾克曼 (Paul Ekman)是彭教授在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同事,也是情緒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不僅提出了基本情緒理論,還開發了面部肌肉辨識方法,這為微表情分析奠定了科學基礎。通過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可以識別他人的情緒狀態。
02
情緒不僅分類,也可以分級
然而,艾克曼的研究并沒有止步于這“六加一”的基本情緒。他還發現,隨著社會文化的變化,人類情感變得更加豐富和復雜。
除了基本情緒外,人類還會體驗到第二級和第三級情緒。第二級情緒如恨,并非簡單的情緒,而是更為復雜的情感反應。第三級情緒則包括了升華、敬畏等更具社會文化色彩的情緒。這些情緒反映了我們在特定文化、社會和人生體驗中的情感深度。
情緒輪由內向外,代表了同一類基本情緒的細化描述
例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將情緒概括為“七情六欲”,其中非常重視一種情緒稱為“怨”。這是一種對一個人既愛又抱怨的復雜情感。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種情感似乎逐漸被我們所遺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直接的憤怒或不滿。
同樣的情緒演變現象也發生在其他文化中。日本心理學家發現,過去的日本女性面對恐懼時,通常表現得非常安靜,而隨著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如今的日本女性遇到恐懼時,往往會尖叫。這說明文化和信息的流動在不斷影響和改變人類的情緒表達。
圖片來源:《彭凱平教情緒心理學》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情緒是可以分類和分級的。它不僅僅停留在基礎層面,還在不斷發展變化。除了基本情緒外,諸如自卑、幸福等復雜情緒,雖然不是艾克曼定義的基本情緒,卻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這些復雜的情緒,同樣需要我們去識別、理解和管理。
七情六欲是什么意思?
七情:人的七種感情,一般指喜(高興)、怒(生氣)、哀(悲傷)、懼(害怕)、愛(傾慕)、惡(wù)(厭惡)、欲(嗜好)。
六欲:佛教指色欲(視覺上對外貌、形象的欲望)、聲欲(聽覺上對美妙聲音的追求)、香欲(嗅覺上對香氣的追求)、味欲(味覺上對美食的追求)、觸欲(觸覺上對舒適感的追求)、意欲(精神層面上思想、意念的追求)。
03
每一種負面情緒都有積極的意義
你發現了嗎?無論是艾克曼教授的基本情緒分類,還是中國人對七情六欲的概括中,都只有一個積極情緒:開心。
所以人類天生的負面情緒是比較多的,積極情緒是需要我們通過后天不斷地學習和行動,才能在生活中創造出來更多的積極體驗。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圖片來源:《彭凱平教情緒心理學》
很多人誤以為積極心理學中的情緒管理,就是要讓消極情緒徹底消失,永遠不出現。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在積極心理學中,負面情緒不僅不是要消除的對象,反而是我們必須理解和接納的部分。每一種情緒,無論是憤怒、焦慮,還是恐懼,都有其進化的意義。
憤怒提醒我們抗爭不公,焦慮促使我們解決問題,恐懼則幫助我們做好預防準備。正是這些負面情緒,讓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挑戰時更具備應對能力。因此,情緒的理解,是情緒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頭腦特工隊2》中的憂憂在哭泣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負面情緒持續過長時間,比如超過四五天,它就會開始對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如果負面情緒持續21天以上,甚至可能被診斷為心理問題。
結語 > 中國人所說的“七情六欲”,也就是心理學說的情緒,是我們與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梁。無論是憤怒、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還是快樂、興奮等積極情緒,都在我們的成長和生存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積極心理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情緒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應對和調整它們。通過彭凱平教授的視角,我們知道每一種情緒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進化功能。關鍵在于我們如何理解、接受并管理這些情緒,為自己創造更豐富、更有意義的生活體驗。
在《彭凱平教情緒心理學》課程中,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彭凱平,通過輕松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我們如何理解和管理復雜的情緒,并使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來,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復雜的情感世界中找到平衡與幸福的路徑。
這里有6000+位心理學愛好者共同交流
還可以領取學習資料,和大師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