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讀者投稿,小編有刪減。
我是路人甲,去年以應屆研究生身份上岸某地級市中院法警崗位。
先說待遇,目前二級警司警銜,相當于政府部門行政副科,轉正后每月打卡9千出頭,比同期上岸在政府部門工作的要多出不少,當然管理上也嚴格很多。
中級法院的法警除了負責安保、開庭秩序、羈押、提審外,比起其他各級法院,還多了一項工作——參與執行死刑!
按照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死刑執行都是由市中級法院(法警支隊)執行。
當然,公考時崗位說明沒有哪家中院會提到這個職責,但大家稍微學習一下法律常識就知道了,
所以入職以后,被抽去參與這樣的工作不能說沒有一點思想準備。
根據前輩傳授,在2021年前是輪不到我這樣的法警參與一線的,一般都是外圍打雜。
之前,所有的執行死刑案件都是采取用槍決的方式進行。
2011年以前是武警中隊負責執行死刑,2011年后改市法警支隊執行,執行人主要是轉業軍人,因為熟悉槍械操作。
其實,當年真正的行刑人一個支隊也就兩三個。
我國傳統文化常常認為十惡不赦的罪犯應該千刀萬剮,這個邏輯沒有錯,但在客觀上低估了執行死刑對行刑者的心理沖擊。
其實法警也是普通 人,有的人天生膽子小,根本不敢執行死刑,甚至有些人在附近執勤目睹整個執行過程后產生心理疾病,所以這方面有專業的心理疏導。
以前執行槍決,公檢法、醫院、武警等,至少出動十幾輛車,現場幾十個人,外圍還要有幾十個人員負責隔離與警戒,那時真的有很多吃瓜群眾愛圍觀死刑。大部分執勤崗位離得遠是根本看不到執行現場的,一般新人都要經歷這樣的崗位。
但是,2021年后改為注射執行,之前的模式全部改變。
如今注射不允許群眾圍觀了,警戒規模小了很多,但一線的壓力就大了不少。
大家不要以為注射執行就是簡單注射一下,
比如說,一套注射藥物,分為三針。
第一針是麻醉針,讓死刑犯昏迷一覺睡過去,不必承受接下來的痛苦。
第二針主要成分叫“巴夫龍” ,它的作用就是減弱心肺功能,讓人進入室息狀態,為接下來的毒藥“氯化鉀”做好前期準備。
當第三針“氯化鉀”注入罪犯身體后,讓心肌麻痹,無法收縮,使心臟驟然停止跳動。當然心臟不跳不代表人真的死了,它最終的任務是讓死刑犯缺氧,造成腦死亡。
這個時候罪犯在醫學上才可以宣布死亡。
這些藥品一般醫院都能配齊,理論上很好獲取。
但實際上呢,為了防止意外出現,我國采取了高等級存放與專人拿取制度。
電影福爾摩斯,其中有一部的劇情是反派boss與行刑人串通,用讓人窒息的藥物造成自己假死,還能現場躲過華生的醫檢。
也就是說,假如執行前就近去醫院取藥,萬一罪犯手眼通天,提前讓醫院準備假藥怎么辦?
所以在我國,執行用藥是專門存放在北京最高法,專業包裝特殊定制,質量方面諸位請絕對放心。
地方中院接到執行任務后,就要派3個人乘飛機專程到最高院拿藥,有專門的檢驗措施讓經手人不會中途打開,而且這份藥執行完了還要專人將瓶子送回去,整套過程主打一個嚴謹細致全程可追溯,罪犯手眼通天也無從作弊。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人命關天的司法實踐。
也正因為注射行刑并不血腥,所以我這樣的新人被抽到一線參與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最核心的操作人員是專業護士,畢竟要扎針嘛。
執行者坐在隔壁通過觀察窗觀察,確認一些就緒后按下注射泵的啟動按鈕即可。
而現場執勤,除了幾個崗位是對外警戒外,其他崗位基本都能目睹。
最后就是,執行這種任務,沒有任何補貼!
總的說來,我們的法制是越來越進步了,不管是對執行者還是對罪犯,這都是一種進步。
聽前輩說,以前執行槍決時,主槍手可立三等功,然后會依照舊例安排一頓酒菜,現場執勤者都會自覺過來喝兩杯,這桌酒菜絕不會請其他人,再說請了你也不敢去啊。而且這酒喝得很悶,大家都是匆匆喝上兩口就散去了,更像是用某種傳統的儀式去除特定的“晦氣”。
而現在呢,這一餐已免了。
前輩說,沒有血光之氣,也就談不上“晦氣”。
最后想說的是,大家都要遵紀守法,平平安安就是幸福!
本文完,絕對不錯點個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