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為”)在相關網站發布了2024年半年度報告,雖然華為官方對其業績表現定調為“整體經營穩健,結果符合預期”,但從半年度報告里披露的三張財務報表來看,在“經營穩健”、“符合預期”的表現之外,仍有一些令人驚喜或意外的財務細節值得關注。
一、利潤表里的“驚喜”
外界看華為,最關注華為的營業收入和利潤。
華為2024年上半年錄得4108億人民幣的營業收入,不僅同比2023年上半年的3083億增長了33%,而且超4千億的營收規模也是華為史上排名第二好的半年度業績。
在遭受美國政府制裁,被迫出售榮耀業務和服務器業務之后,華為的業務版圖里又補充進了鴻蒙智行模式下的新能源車銷售板塊,隨著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系列車型的熱銷,成為華為重回收入上升通道的助力器。
華為即將在9月10日發布手機新品,同時華為與其他車企合作的享界、智界車型也開始在市場上發力,將推動華為下半年的營收進一步增長,由此華為2024年全年營收或有望超過2020年8914億的最佳業績,突破9000億的營收規模。
然而,相比于營收規模的增長,或許華為2024年上半年的利潤增長才是更大的驚喜。
雖然華為2024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率只有13%,同比2023年上半年的15%略有下滑,但具體分析其利潤表的構成,就可以發現,華為2023年上半年465億的凈利潤里,包括了與出售榮耀業務及服務器業務相關的364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隨著業務出售交易在2023年底完成結算,華為2024年上半年的549億凈利潤已經主要來自于正常的業務經營了。
華為2024年上半年扣除成本與費用后的經營利潤高達540億,同比2023年上半年的49億竟然增長了10倍。這主要受益于華為營業收入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華為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了2056億毛利,同比2023年的1484億增長了572億,但包括研發、銷售、管理、財務等費用在內的中間費用卻僅增加了81億,由此華為在2024年上半年的業務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
華為2024年上半年的毛利率高達50%,基本為歷年最高,這也彰顯出華為作為行業領頭羊在價格和成本方面的管控能力,與其競爭對手相比,中興通訊202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40.5%,信科移動為25%,小米集團僅為21%。
因此,隨著華為營運收入在下半年的持續增長,規模效應的進一步擴大,預計華為2024年全年的利潤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現金流量表里的“意外”
華為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的驚喜,很意外地未能轉換為現金流量表的優秀表現:2024年上半年,華為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期末余額只有799億,環比減少了59%,同比竟然減少了71%,而且這也是近些年來首次低于1000億的水平。
具體分析現金流量表的各組成部分,可以看到影響最大的是“籌資活動使用的現金流量凈額”出現了1051億的負值,這主要是因為華為在2024年上半年支付了1300億現金用于償還借款,同時在一季度還拿出770億現金進行了分紅,雖然同期華為也通過借款833億和發債90億補充了部分“籌資活動現金流入”。
此外,華為2024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51億,雖然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但仍然未能改變收少付多的局面;但考慮到華為的獎金結算發生在上半年,導致其2024年上半年“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高達1169億,預計下半年這一支出項會有大幅度減少,將有助于華為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在年底轉負為正。
但華為現金流量表里最大的意外卻在“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上,雖然2024年上半年的凈額僅有176億,不顯山露水,但資金流量表里用于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金額卻分別高達6260億與6084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22%和50%,顯示華為在2024年上半年的投資活動顯著頻繁。
華為2024年上半年用于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金額之大,在同類公司中非常罕見,甚至與A股上市公司里主要通過投資活動來壯大資產的保險公司相比,都名列前茅,儼然變成了一家專業的投資理財公司。
而且,在華為2024年上半年6260億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入金額中,有6228億為“處置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取得非利息收益或處置收到的現金”,占比高達99%;在6084億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出金額中,有5799億為“取得投資基金及其他金融資產支付的現金”,占比為95%,另外5%為支出了255億用于構建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投資。
由此可以看出,華為在資產投資上相對謹慎,但在基金及理財產品的投資上最為熱衷,且在2024年上半年的操作相較往年更加頻繁,由此導致在短短6個月時間里就針對基金及理財產品累計進行了6228億的賣出與5799億的買進,創造了該項資金流動的最高金額記錄。
簡單做個類比,根據天天基金網的統計,在全國213家基金公司中,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8131億的管理規模排名第125位,而在2024年上半年的6個月期間,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旗下80只基金的累計申購和贖回份額分別為6598億和5897億,堪堪與華為在基金及理財產品上買進與賣出的金額規模打成平手。
但從華為2024年上半年的利潤表來看,華為在“投資收益”一項里顯示的投資成績卻并不理想,2024年上半年錄入投資收益僅1.41億元,其中“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收益”為-6.25億元,想必近期國內金融市場理財收益的大幅度回落也波及到了華為,所以華為才會在2024年上半年對其持有的基金等理財工具進行了大規模的調倉處理,由此創造了該項資金流動的最高金額記錄。
三、資產負債表里的“秘密”
華為2024年上半年金額巨大的投資理財操作成果,在資產負債表里也有所體現。
將華為2024年上半年共計11,747億的總資產進行分類整理,可以看到“交易性金融資產”高達1305億,占比達到11%,其組成主要包括基金及理財產品、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性債務工具和交易性權益工具等,其中基金及理財產品占比超過99%。這1305億交易性金融資產與1534億貨幣資金一起構成了華為流動資產的資金護城河。
除了占比11%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之外,華為的總資產中還有高達1795億的“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占比達到15%,包括流動性差的非上市權益工具及收益權、混合金融工具、債務工具、上市權益工具、基金及理財產品等,主要以華為通過哈勃投資平臺投資在近60家高科技企業的“權益投資和股權投資安排中的權益”為主。
對比2023年底的總資產數據,可以看到在2024年的前6個月時間里,華為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減少了372億,“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增加了374億,看起來為了應對國內金融市場理財收益回落的趨勢,華為有意識地減少了理財投資而增加了對外股權投資。
當然,華為總資產的最大變動還是出現在貨幣資金上,短短6個月竟然減少了1297億,同時存貨資產和應收賬款類資產卻分別增加了257億和242億,從資產經營的角度來看顯然并不健康,由此也對華為在2024年下半年繼續提高營業收入和改善經營活動現金流提出了更高要求。
結語
2024年8月末,長安汽車和賽力斯相繼與華為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分別出資115億向華為購買車BU(深圳引望)的股權,由此華為旗下的車BU業務將從華為的一個業務部門轉變為獨立的聯合營公司。這與2023年華為與長安汽車公告成立新合資公司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由雙方共同對合資公司進行投資變成了華為作為母公司直接向合作車企出售車BU(深圳引望)的股權。
出售車BU(深圳引望)的股權,在給華為增加了230億收入和現金的同時,也會引起華為的資產變動,而且隨著華為將繼續為深圳引望引入更多股東,預計這一股權交易將對華為2024年下半年的三張財務報表產生重要影響,而具體結果等到華為發布2024年的年度財務報告時可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