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發達,AI盛行的今天,藝術之美、文化之美總是千篇一律,成為了流水線上沒有靈魂的商品,讓人們漸漸形成了審美疲勞。
而充滿文化底蘊的傳統技藝,總能讓人們眼前一亮,贊嘆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天巴適君帶大家拐進土灣小巷,一起邂逅非遺的浪漫。
或許很多土灣本地人都不知道,土灣一隅藏著一個非遺聚齊地。
從小龍坎地鐵站5A口出來,跟著導航的指引七彎八拐,大概12分鐘的步行路程,便來到了重棉院院1938的入口。
與周圍的鬧市不同,這里是由一座座老舊平房組成的靜謐小院。
進入小院內,一棵棵黃桷樹遮天蔽日,為這里擋住了重慶烈日的炙烤,留下一抹清涼。
細致觀察,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透露出文藝復古的氣息。
小院內道路“四通八達”,不管選擇哪一條道路,都能遇見屬于自己的風景。
斑駁的墻面上,一條條幽默風趣的標語不僅展現了這里商戶的生活態度,也反映出重棉院院負責人重新將小院打造成新晉網紅打卡地的“野心”。
漫步于小院內,總能偶遇一些獨特的風景,卻難以遇見一人。
這里的商鋪幾乎都緊閉大門,透過窗戶縫隙向內探望,有的精心布置,自成一方天地,有的卻荒廢破敗,荒蕪已久。
一半精致一半荒蕪,讓人對這個鬧中取靜的院落充滿了好奇,使人沉醉于森系景色中的同時,也情不自禁探索著這里的“秘密”。
天隨人愿,一位商鋪老板向巴適君敞開了大門,盛情邀請進屋參觀。
進入屋內,昏黃的燈光下,一件件精美絕倫的漆器卻在熠熠發光,奪目而耀眼。
商鋪老板劉老師是九龍坡漆器非遺傳承人,面對自己將要展出的作品,他如數家珍,熱情地一一介紹著。
據悉,重棉院院原本是已經計劃好開業儀式準備正式營業,卻遺憾因為天氣炎熱而推遲。
如今,大家都在巴旗公社“秘密基地”里潛心創作作品,等待著天氣轉涼正式開業的那天。
進入“秘密基地”,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每推開一扇門,都有一個新世界等著人們去探索。
變幻莫測的漆器、清新靈動的扎染、落筆成型的葫蘆烙畫,一眼千年的非遺藝術在這里陳列展示著。
非遺藝術是虛無的,它藏于匠人之手,隱于繭痕之間,但它又是永恒的,因為總有一群手藝人在傾其所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守護其傳承。
這里的每一個非遺傳承人都在這個快節奏時代,穩扎穩打,精益求精,用堅韌意志換取中華 文化瑰寶的絢麗綻放。
而非遺文化的薪火相傳,離不開堅守的手藝人,也離不開愿意走進非遺文化的蕓蕓眾生。
/ 打卡地址/
重棉院院1938???????????????????????????
地址:沙坪壩區上土灣路北150米
門票:免費
/ 文末話題 /
你喜歡非遺文化嗎??????????????????????????????????
編 輯EDITOR
慕 林
攝 影PHOTO
慕 林
設 計DESIGNER
芥 末 拿 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