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提出了 “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奮斗目標,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進入“加速奔跑”階段。但當前多數企業存在資產收益率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等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為此國務院國資委去年初也部署開展了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的價值創造行動。經過一年來對標世界一流回頭看,結合筆者陪跑國企改革實踐感受,分享幾點體會:
首先,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要做到三個轉變
一是要轉變發展方式,從注重數量規模到聚焦效率效益
企業應從過去單純關注“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到抓好“全員勞動生產率”、“凈資產收益率”、“經濟增加值率”、“營業現金比率”、“人均價值創造”等指標,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實現提質增效穩增長,確保收入有利潤、利潤有現金流,切實提高資產回報水平。
二是要轉變價值導向,從注重短期績效到追求長期價值
企業要實現短期利益和長期價值相統一,既要以效益指標為重點關注企業當期績效表現,更要注重創新,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包容創新風險,打造長期價值的關鍵引擎,摒棄盲目追求短期績效的思想,堅持從長遠發展角度鍛造自身核心競爭力。
三是要轉變利益視角,從維護股東利益到實現全鏈共贏
國有企業作為公有制經濟的主要載體,既要統籌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社會等各方利益,又要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關系,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鞏固國有經濟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重要行業領域的控制地位,加大對創新能力體系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提升對公共服務體系的保障能力,更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
△ 圖 / Fernando Reyes
其次,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要通過雙輪驅動
前輪是價值創造的“引擎輪”,即要以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目標和方向。
企業要建立組織診斷評估體系,系統識別自身能力短板和不足,明確聚焦效益效率的提升目標,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優化組織和管控模式,通過對戰略、組織、運營、科創、財務、人才、信息化和風險管控能力的全面強化提升,和配套管理機制完善,拉動企業價值創造的引擎。
后輪是價值創造的“驅動輪”,即要建立推動組織、完善跟蹤機制、剛性考核驅動、推廣改善成果等PDCA循環運行機制,加大對企業價值創造的持續驅動,并使行動落實見效。
一是要建立對標一流企業價值創造的推動組織,明確負責統籌推進,以及組織動員、指導督促和考核評估等工作的責任主體與責任分工;二是完善任務跟蹤機制,對標價值創造過程中關鍵任務和重點難點,持續進行點對點跟進,幫助解決各環節中的問題和痛點;三是剛性考核驅動,定期對企業價值創造行動效果進行考核評價,明確評價方式與標準,將評價結果與責任單位、部門及個人的年度績效相掛勾,通過評選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等方式對相關單位、部門以及個人實施激勵,有效調動其參與價值創造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四是推廣改善成果,定期總結推廣先進單位有效經驗、特色做法和典型案例,鼓勵對標價值創造行動先進單位帶頭交流,發揮先進帶動作用, 充分調動全員參與價值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征程上,相信只要從工作思路上實現“三個轉變”,通過持續“雙輪驅動”,一定能夠助力企業實現價值創造和新質生產力提升!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咨詢(heyeehr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