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港股上升行情啟動了?
今年四月以來,大灣區的晴天屈指可數,臺風“摩羯”在不知疲倦的風雨中醞釀,9月6日登陸廣東。受此影響,港交所當日的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全日暫停交易。
在不少廣東生意人的眼里,水主財;對于連續四年收跌的港股來說,似乎也是這樣。
恒生指數自年初開始止跌企穩,前一段時間又迎來一波強勢上漲,從4月19日的16246點迅速升至5月20日的19636點,累計反彈20.8%,日成交額重上2000億港元。尤其是4月22日至5月6日,恒生指數實現連續十個交易日上漲,創下了自2018年2月以來最長的連漲紀錄。
而在過去不久的8月,港股同樣又迎來一波小回暖。
除了指數已初見反彈前兆,南向資金持續流入,外資也現回流跡象。
外資從4月中下旬開始大舉流入港股,尤其是在估值低位、業績彈性較高的港股科技、互聯網板塊。
而南向資金自從內地房地產政策放松、減免港股通紅利稅的消息出現后,資金流入規模有顯著提升,主要流向銀行、電力、通信等高股息板塊,以及房地產相關的板塊。
當然,資金面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政策面和融資面的利好對港股的推動更大一些。
在中國證監會公布5項支持香港政策之后,向香港市場遞交IPO申請的企業多了起來。
從今年5月開始,無論在新上市公司數量或總募資金額方面,每月的數字均持續上升。
7月港交所共錄得10家新股上市 ,合計總募資金額為45.72億港元。這也是2024年以來單月份錄得最高的數字。
縱觀整個1-7月,香港新增了40家上市公司,總募資金額達173億港元。40家新上市公司之中,主板市占38家,其余2家為創業板。
證監會五招措施提升了港股的活躍度,價格的穩定性,導致港股近期持續回暖。
2024年,港股即將強勢歸來。
0 2
科技與互聯網,港股牛市發動機?
港股的回暖,是一件高度確定的事。
橫向對比主流經濟體股市,港股和A股市場估值偏低,有較大的修復空間。其他新興市場以及一些發達市場當下估值已接近修復到21年的高點;而反觀港股的估值則接近2018年的歷史低位。技術面上,近乎跌無可跌。
從基本面來看,恒生科技和恒生互聯網的成分股表現亮眼,互聯網巨頭、科技公司的業績紛紛大超預期。
京東發布的 2024 年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京東集團上半年凈利潤達到 145 億元,同比增長 69.0%,凈利飆升近七成!凈利潤率首次達到5.0%,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騰訊發布上半年財報,上半年實現營收3206.18億元,同比增長7%;凈利潤1076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82%至476.3億元,大幅超過預期399.4億元。
阿里在官宣完成三年整改,并將香港聯交所“第二上市地位”轉為“雙重主要上市”的同時,業績也超出預料,2025財年一季報(對應2024年4月到6月業績),當季實現收入2432.36億元,同比增長4%;經調整EBITA(息稅前利潤)為450.35億元,超出市場預期。
在互聯網和科技公司的業績持續向好的帶動下,恒生科技之前已經連續半個月處于20日均線之上了,恒生互聯網也逐漸企穩。
近期只要沒有特殊的利空消息,美股不搗亂的話,恒生科技大概率能夠結束下降趨勢,開啟新的上漲行情。
在這方面指數ETF的漲跌更具參考性。
比如華夏基金旗下的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在最近半年的漲幅已經達到6.22%,最近一個月漲幅為3.62%。
恒生互聯網ETF(513330)近半年的凈值增長率也達到10%以上!
隱約已有底部啟動的信號!
恒生科技、恒生互聯網兩個指數都是恒生指數公司發布的,成分股也都是30只。
30,這是個很“特別”的數字,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成分股為30的還有:印度SENSEX30、越南VN30、瑞典OMX30、開羅CASE30等。
指數成分股少的好處是選出來的都是“尖子生”,牛市中指數的表現往往更猛。
而這些互聯網科技巨頭,也在紛紛回購自家股票。其回購力度也遠比A股的大很多,像騰訊、美團、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回購規模動輒幾十甚至幾百億,非常有助于股價的穩定,這種情況與美國科技巨頭回購來提升資本回報率的操作是一樣的。
最近的數據,今年共有200多家港股公司發起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2031.77億港元,已經遠遠超過了2022年、2023年的1313億港元、1791億港元。其中大多為恒生互聯網和恒生科技的成分股。
海內外資金不斷流入,天量回購潮持續,上市公司業績大超預期,無論從技術面還是基本面來看,港股的底部基本就在這了,新一輪上漲啟動在即!
0 3
港股ETF投資價值回歸
港股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十年,甚至二十年一次的周期性投資機遇。
其作為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市場,受外資流動性影響較大,而全球流動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貨幣政策的改變。
我們以經濟周期的視角來觀察,美元的運作一般首先在朱格拉周期(中周期)的中后期加息,美元回流,境內通脹,境外通縮。
在朱格拉周期衰退期降息,并提高美債讓美元繼續困在國內通脹,資產價格膨脹到最高點。其國內資產價格膨脹代表高信用,而其余國家或地區是資產價格萎縮,是低信用。
等到朱格拉周期進入復蘇期,再用高信用資產去杠國外低信用的資產。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巨大的預期差,當低信用資產處于價格低位,還沒有被美國的高信用資產杠的時候,就是一個價值洼地。
只要提前買入,等待美國資本外溢來抬高資產價格,便能夠收獲一波可觀的利潤。那哪些在美元回流的時候,容易成為這類資產呢?在我們觸手能即的范圍內,大概只有港股了,或許A股也算一個。
從2014年至今的十年統計數據看,恒生指數十年動態市盈率PE倍數均值為10.53。此前隨著指數的大幅下行,恒生指數股指已大幅偏離并低于估值十年均值的負一倍標準差(8.66)。即使經過前幾個月的大幅反彈,估值超過負一倍標準差,但距離十年均值水平還有10%左右的空間。
而從全球主要股指的當前股指分位看,港股仍然是全球估值的洼地,具有非常大的上漲空間!
可以預見,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后,美元或將走弱,而港股市場分母端受益于全球流動性與金融條件寬松,對港股,尤其是港股科技、互聯網這種成長性高、股票彈性也高的板塊有望形成有力支撐。
不過,港股的投資條件有門檻,普通投資者很難直接投資港股,那么能否效仿機構投資者投資呢?
事實上,跟蹤港股市場動向的ETF產品成為普通投資者投資港股的重要利器。
以前文所提及的恒生科技和恒生互聯網兩大指數都有內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掛鉤ETF。在眾多跟蹤港股市場的ETF產品中,華夏基金旗下的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恒生互聯網ETF(513330)是市場上的優質產品,備受投資者關注。
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在所有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產品中,該基金是流通性較好,規模最大的產品。
目前,市場上通過這種方式投資港股的普通投資者并不在少數。基金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恒生科技、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掛鉤的ETF場內持有戶數分別達到46萬、42萬。
人氣高的背后是免開港股賬戶,資金參與門檻低,且支持T+0交易,是內地投資者便捷參與港股投資的好工具。
市場從來不缺機會,缺的是善于把握機遇的投資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