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能看到摩托女網紅騎車的視頻,汽車和電動車永遠沒有這種待遇,偶爾會有騎手因意外離世的消息,騎摩托高速飆車自然事故發生概率高,成年人對自己生命負責,選擇風險就要承擔可能的死亡代價。
但摩托實在是非常好的出行工具,速度快、里程長、節省道路和空間,如果要解決交通堵塞難題,實在是絕佳選項。但摩托車的優點也成為最大缺點——每年花在汽車上的油費、保險費等滿打滿算千把塊錢,最多也就貢獻幾百塊稅收,不能滿足提高財政收入需求,更不能滿足地方建設雄心壯志。
汽車用車成本一年幾萬塊,不僅增加稅收,還能養活一連串產業,汽車生產、維修、汽油、保險,以及房地產的車庫建設,還能鼓勵地方一直增多、加寬城市道路,實現城市外觀大發展,短時間就成為亮眼政績。
如果中國家庭收入像美國一樣高還好,但中國人均GDP不到美國六分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美國十一分之一,養車成本比美國高出太多,現實是中國汽車保有量超過美國,理性的選項應該是摩托車和兩電動車,不免是政策推動的結果,禁摩和限摩都在鼓勵購買汽車,產業鏈長能貢獻稅收。
得利的就是汽車廠商等產業鏈上利益集團,不免猜測有陰謀在里面,打擊能讓摩托車主轉向汽車。同時禁摩和限摩催生出電動自行車,但電動自行車不被允許載人,各地交警查得嚴苛,反而不如摩托車方便,也只能作為僅有代步工具,但最大缺點仍是車主支出更少,對稅收貢獻更加微小,也能鼓勵車主轉向汽車。
以4.2億電動車數量來說,偶爾的交通事故都是必然概率事件,即使每天坐家里仍然可能出意外,何況外出在擁擠的道路上騎車,載不載人跟意外沒有必然聯系,電動車的座位就是為載人設計,新出的單人電動車設計反而違反人性,就為增加家庭出行不便,怕麻煩就買汽車。
有人說兩輪電動車新國標太不考慮車主利益,這是肯定且必然的,一方面要為其他花費高的交通工具留足空間,另一方面也要能增加稅收,它是按花錢的能力和稅收貢獻來運作,而絕不是省錢、環保、便利交通來暢行。
社會規則實際運轉是利益分配,絕非是不切實際的高大上口號,如果你覺得不滿意,是因為你沒有坐在分配利益的桌上,反而是桌上的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