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都沒啥辦法的時候,鄧小平與葉劍英一塊兒推選了向守志,葉劍英還說
“就得是他,沒別人行!”
這向守志都有啥經歷啊?他跟二炮部隊有啥關系呢?為啥鄧小平和葉劍英會一塊兒推舉他呢?
【走過長征的老戰士】
向守志17歲參加紅軍,19歲加入共產黨,自土地革命的時候起,就已經是我軍我黨的好同志了。
不過最能體現他革命意志的,還是兩萬五千里長征。
彼時路途艱險,條件困難,而向守志卻憑借著一股“依靠黨的領導”的信念,取得最終的勝利。
1935年,跟隨紅四方面軍長征之初,向守志就遇到了困難——一名戰士在行軍過程中意外摔倒,槍托被甩出砸傷了向守志的腳!
那時候,他的腳背血肉模糊,每走一步都似有鉆心疼痛。
但是他絲毫不懼,甚至沒有用一滴酒精、一卷繃帶,就這么硬生生的向前走,扛到了腳傷自愈。
向守志為啥即便冒著傷口發炎潰爛的危險也不去治療呢,那是因為他想把稀缺的營養物品留給重傷的戰友。
這樣的精神讓人欽佩,這般如鋼鐵似的意志更是讓人感動。
向守志跟著部隊走了一段,更大的難題出現了。
夾金山整年都風雪不斷,連鳥兒都難以飛越,那陡峭山路還蓋著老厚的冰雪呢,再加上高山反應,真讓人感到沒啥指望了。
好多戰士在雪山上倒下了,可向守志挺住了,雖說他嗓子徹底啞了,手腳也都凍壞了。
翻過雪山就到了草地,這草地啊,雖說叫草地,可實際上那就是長著水草的泥坑,人一腳踩進去,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出來。
向守志跟戰友們一塊兒拿著棍子,這棍子一方面能探路,另一方面還能幫著拉一把那些陷進泥潭的戰友。
渴了餓了就找身邊能用上的東西,剛開始有草皮樹根能吃,到后來,連皮蛋和草鞋都給切碎放鍋里煮著吃了……
最后,向守志跟著隊伍翻過了雪山,走過了草地,完成了兩萬五千里長征,等來了紅一、紅二和紅四方面軍的會合。
毛主席和朱德領著大伙進城時,那掌聲響得跟打雷似的。
要是有人問向守志他是咋走過來的,向守志就回了一句話
要是沒黨的正確引領,沒正確路線的導向,長征咋可能成功呢!
在后來的革命日子中,向守志始終堅守這樣的信念,打日寇、戰國軍,最后全國都解放了。
而向守志在 1955 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還承擔了一系列教學工作。
好多人都不曉得,向守志當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技術學院的院長,還是“二炮”部隊的第一任司令員呢。
不過向守志僅任職了短短43天。
【炮兵院長與43天司令】
別瞧著二炮部隊的名字跟一炮挺相似,實際上這倆部隊的性質完全不一樣。
傳統炮兵叫一炮,戰略導彈部隊是二炮,這二炮部隊的建設能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
那時候,咱國家急著要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威脅與核訛詐,得有自家的核反擊能力,可光去研究核武器不行,還得組建戰略導彈部隊才行。
咱國家秉持“治軍先治校”的想法,在1960年8月,讓向守志去當剛成立的西安炮兵學校的校長。
這也是解放軍用以培養能夠掌握并使用導彈這種尖端武器人才的首所學校。
那時候,向守志是15軍軍長,剛在南京高等軍事學院學完回來,軍區黨委本來打算舉薦他當軍區參謀長。
是自己干當校長,還是升職當參謀長?向守志沒啥可猶豫的,選了前者,還直接說道,
“在部隊調整改革的重要時刻,我不能只想著自己的前途,得把大局裝在心里。祖國利益最為重要,我樂意做這個打頭陣的和鋪路人!”
于是向守志離開了15軍,到西安去當導彈學校的校長了。
只不過,當時學校只有一個雛形,無論是教材、器材還是人才,都有不少欠缺。
為了給學校補強,向守志四處奔走,可以說是想盡了辦法。
終于,各方面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向守志又向羅瑞卿提出改校名,
“這里是要培養導彈工程師、技師以及初級指揮員的,用現在這個名字對外聯系和工作都很不方便,不如將學校改為學院。”
羅瑞卿思考過后答應了下來。
后來為了加強師資力量,向守志又專門提出一份拔青苗計劃,周總理親自批準,各個單位鼎力支持,這才有了1963年10月的首次地地導彈試射。
最后,在地地導彈這事兒上,在向守志的指揮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那正是由于向守志老是和導彈扯關系,還搞出了讓人驕傲的成果。
于是在1967年7月,毛主席親自簽署任命書,讓向守志擔任第二炮兵部隊司令員。
向守志也講了
“我是第一任二炮司令員。這‘二炮’啊,是新成立的一個技術兵種,指的是戰略導彈部隊,這名字是周總理定的,就是為了和傳統炮兵(也就是一炮)區分開。”
誰能想到呢,這事兒被林彪給插手了,結果向守志就只干了43天。
不過那時候葉劍英得忙著軍委的工作,沒工夫對二炮部隊細致管理,所以就打算再挑個將軍來當二炮司令。
然而到底選誰呢,這可把眾人難住了,要知道二炮部隊相當重要且特殊,一般的軍中將領恐怕難以擔當此任。
當葉劍英沒啥辦法的時候,鄧小平給出了一個提議
“那就還是讓向守志來負責吧,他在這方面挺拿手的。”
葉劍英聽了,也表示贊成
“這事兒就得交給他辦,沒他不行!”
于是,在1974年11月,葉劍英找了向守志,針對這個問題跟他進行了仔細探討。
【殫精竭慮】
那時候,向守志剛一進辦公室,就瞅見頭發都白了但精神頭挺足的葉劍英朝他把手伸出來了。
“我們琢磨了好幾個月,打算還是讓你回二炮,接著當司令員。你覺得咋樣?”
葉劍英直截了當地說話,這反倒讓向守志有點猶豫了。
“我離開隊伍挺長時間了,感覺在認識和學習方面都落后不少呢,怕是沒法承擔重要任務了。”
“我身體還行呢,要不您安排我去二炮當個副職,幫著別人干活兒。”
不過葉劍英就是想讓向守志當司令員,葉劍英不停地強調,向守志考慮了長達四個月,最后點頭同意了。
在考慮的過程中,向守志了解了不少導彈方面的知識,看看自己差多少,最后他覺得自己能行,這才接受了任命。
這么一看,向守志那可真是認真負責得很吶。
1974 年,向守志又一次當上了第二炮兵司令員,他是唯一一位兩次在二炮擔任重要領導的將軍。
鄧小平是向守志的老首長,也許是因為鄧小平了解向守志,清楚他的這個特點,這才把他推薦給葉劍英。
以前,向守志是二野的得力干將,這讓鄧小平印象特別深,特別是那三場伏擊戰,把向守志的細致、用心還有智勇都完完全全地展現了出來。
首先要說神頭嶺伏擊戰,這一仗里向守志負責引敵上鉤的任務,早早設好了埋伏圈。日軍打算去黎城增援,哪曉得被向守志給圍住了,一下就消滅和俘虜了一千五百多人。
接下來是響堂鋪伏擊戰,這次的戰果比不上前一次,只消滅和俘虜了四百來個敵人,不過這也挺不容易的,畢竟事前敵人已經有所防備了。
可即便如此,他們也沒能逃過向守志的計謀,反倒是被向守志提前預判了想法。四百多名日軍不僅被全部殲滅被俘,180多輛汽車也都成了我軍戰利品。
最后要說的就是凌石屯伏擊戰了。
這場戰斗中,向守志帶領部隊巧妙繞后,把日軍打得落荒而逃,最后只有幾個突出重圍,逃到了巨石城。
當年,向守志二炮司令員的身份被任免的時候,鄧小平就覺得殊為可惜,后來司令員的位置空出來,他第一時間想到的當然也是向守志。
所以說,向守志能夠成為二炮唯一一位當了兩任的司令員,歸根到底還是向守志自身才能過人。
【治軍有度,傳世精神】
向守志再度接任二炮司令員職務后,雖然只干了兩年多的時間,但是卻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不過在向守志剛剛上任、大力整頓秩序的時候,其實還是有一些人不服的,他們甚至借用《紅樓夢》里的句子嘲諷向守志,
“你就是那中山狼,一旦得勢就更加張狂”
向守志沒生氣,嚴格照著葉劍英和鄧小平他們的指示辦,按計劃讓部隊搞野營拉練、進行部隊編整,最后也沒辜負中央軍委對他的期望。
1977年9月,向守志去了南京軍區,當了副司令員。
雖說又一次離開了他感情很深的二炮部隊,不過這一回向守志倒沒覺得咋的,畢竟是正常的職務調動嘛。
后來,向守志在南京軍區干到了1990年,然后退休了。
瞧瞧向守志的這一生,雖說有些坎坷,可依舊很出彩,他自己的精神意志也在歲月的錘煉下閃閃發亮。
在向守志那兒,最為顯眼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另一個是總懷有感恩之心。
第一點咱開頭說過了,而第二點在長征路上那也是體現得清清楚楚。
向守志到了晚年,接受采訪時,總跟記者講起當年長征途中老班長對他的那份恩情。
在某次戰斗的時候,他差點兒就讓炮彈給打著了,就在那危急時刻,是老班長不顧性命地把他給撲倒了。完事兒后,老班長還囑咐他,
“穩住嘍,可得把自己保護好!”
雖說老班長的嗓音沙啞又嚴厲,可向守志聽來卻感到格外溫暖。
后來在爬雪山、過草地的時候,向守志也得到了不少同志的援手。
好比說他手腳凍到沒知覺時,戰友們強忍著寒冷,搜集野草給他燃起了篝火。
他一腳踩進泥潭,身子慢慢往下沉,都快絕望了,這時候戰友們把竹竿伸過來,把他從沼澤里給拉了上來……
那當然了,咱解放軍戰士們向來都是互相幫襯著。在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時候,向守志幫了不少人呢,單說從草地里把戰友往外拽這事兒,他就救出了十幾個人。
這就如向守志后來回憶時講的那般
“紅軍能夠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人類的極限,那是因為他們明白了團結友愛才是力量的源頭。”
當然啦,團結友愛的根本在于相互了解、相互陪伴,還要懂得感恩。每回想起那段美好的時光,向守志的眼睛就不由得濕潤了。
“我塊頭大,飯量也大,多虧戰友們把糧食分給我,我才能走完那段路,在那一路上,不知有多少同志永遠地倒在了半道上。”
【結語】
或許就是因為有過這樣的事兒,有這樣的精神,向守志才能錘煉出一顆看著普通,實際上卻散發著無盡光芒的心。
炮兵學院召喚他,他毫不遲疑搞教育,炮兵部隊需要他,他果斷回去,個人的榮辱啥的,他根本不在意。
唯有和戰友們一起度過的那段時光,唯有眾多同胞參與建設的這個祖國,才是他心里看重的“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