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嘴瓢 校對/李蓉婳
進入9月之后,全國各大高校已經開始進入軍訓,這也意味著大一學生正式開啟了大學生活。
讀大學的成本是高昂的,絕大多數的學生需要家里的支持,當然,也有一部分家庭貧困的學生通過助學貸款減輕負擔,在大學期間也會選擇做一些兼職補貼生活。
讀大學花的費用要比高中高得多,但很多父母卻不是這么想的。有些父母從來沒有讀過大學,還有的父母雖然讀過大學,但是如今這個時代跟他們以前讀書的時候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他們對大學生開銷心里沒有一個數,在他們眼里,每天的生活費支出可能僅僅是伙食費而已。
“一日三餐,800塊還不夠?”大學生抱怨母親給得少
對于學生來說,所花的費用統一叫“學雜費”,而大學的學費是比較貴,加上住宿費在內,至少也要7000元一年,剩下其它那些開支統一叫作“雜費”。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分享了與母親的微信對話截圖,內容是關于大學生活費的問題的爭論。
該網友透露,她的母親每個月只給她800塊錢的生活費,曾經試圖過要求漲到1000,但是遭到了母親的拒絕。
因為架不住水電費的開支,所以她選擇到超市收銀員做兼職,可沒想到,朋友圈竟然忘記屏蔽父母,母親看到她在微信朋友圈發的兼職消息之后,問她為什么干起了兼職,難道每個月給的錢都不夠用嗎?
可能是母親怕女兒兼職影響學習吧,所以發出了質問,但沒想到她并沒有關心女兒兼職的難處,反而表示:“800塊錢還不夠?不就是一日三餐嗎?”
說實話,這真的是冤啊,母親對此還解釋:“一個月給800塊錢,是為了鍛煉財力,人家張阿姨的女兒一個月800塊錢,還有剩余!”
父母為什么會認為800塊錢就是大學生的生活費?看到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又是在跟人家做攀比。
在他們廣大的朋友圈里面,父母總是喜歡拿別人家的子女跟自己的子女做比較的,就拿大學生活費這件事來說,他們會拿給得最低的那一個作為參照標準,就覺得自己的子女也應該給這么多錢,而那些一個月給2000塊的只字不提。
大學生的錢,到底花在哪了?
事實上,大學生的每個月的生活開支并不是只有伙食費那么簡單,護膚品、化妝品、零食小吃、水果、水電費這些都要算進去。而且每個月的生活費的高低,不僅僅是取決于你買什么,也跟地域有關。
像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到外面隨便吃個飯就要二三十塊錢,水果的價格也是高到離譜,拿100塊錢出門瞬間就沒有了。
有數據統計,我國大學生每月平均生活費在1282元,其中74%以上的地區大學生活費超過1000元,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生活費花銷明顯高于全國各地。在一線城市,一個月花2000塊錢的生活費是很正常的。
更有意思的是,該網友的家庭條件還是不錯的,母親是家庭主廚,家里主要的經濟來源是老爸每個月一萬塊錢的收入;此外,她的家里還有三套房,每個月還有房租的收入。可見她的家里并不缺錢,但父母就是省著錢不給她,等于是“沒苦也要硬吃”,這讓人難以理解!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樣的例子還不在少數,看了評論區其他網友分享的真實經歷,才發現一個比一個“慘”!
不過,絕大部分父母還是非常體諒子女的,不管是生活費還是其它的費用,該給足的都會給足,只有少部分會省著給。不過,筆者相信,只要大學生們能跟父母積極溝通,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解決。
對于大學生的生活費這件事,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