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時期的毛主席,身邊四個最信任的伙伴,竟然不是周總理朱老總等幾位老戰友,也不包括他的兒女。
毛主席是新中國的帶頭人,那可是有大本事的了不起人物。能被主席信任的人,肯定也是特別出眾、不一般的人。
到了晚年,毛主席坦率地說,有四個同志是他最為信任的。這四個人里,有一個人能不經過審批就調動部隊,還有一個人有權知道所有機密。那這四個人究竟是誰呢?他們跟毛主席之間又有著啥樣的事兒呢?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毛主席曾以此來評價葉劍英元帥。
主席跟葉帥那深厚的戰友情誼,打從新民主主義革命一開始就有了。主席是咱黨內特別出色的領導人,葉帥則是軍隊里相當優秀的指揮官。
在長征的時候,葉劍英曾多次幫毛主席化解危機。
1936 年,黨中央鑒于當時社會實際狀況,擬定了北上抗日的新規劃。然而,張國燾不肯領著紅四方面軍往北去。
于是,黨中央開了好些次會,把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部定為前敵總指揮部,讓徐向前當總指揮,葉劍英做參謀長,這樣才總算把張國燾說動了。
然而,他的陰謀壓根兒就沒停止呢。
沙窩會議完了后,張國燾偷偷地找右路軍政委陳昌浩,打算領著自己的直屬部隊朝南走,要跟黨中央對著干。
這想要分裂黨內組織的秘密電報,最后讓正在開會的葉劍英給截住了。葉劍英剛看到電報內容,就感覺這事不簡單。
那葉劍英就找了個借口講:“我這身子好像突然不太舒服,有點扛不住了,我得先走啦。要是有啥事,麻煩你們幫著把會議記錄轉交一下。”
從會場出來后,他立馬拿著密電趕赴黨中央指揮部,親自將電報內容遞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那兒。
主席察覺張國燾的壞心思,立刻拿定主意,讓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接著往北走。留在那兒的葉劍英用“弄糧食”當理由來拖時間,等估摸大部隊已經成功到甘南了,就帶著直屬支隊往北去,跟毛主席他們成功碰頭。
葉劍英元帥沉著冷靜,在黨內政治工作的重要時期,反應特別快,幫著毛主席和紅軍主力部隊擺脫危險,防止了更重大的損失。
周總理在會議上表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要是沒葉劍英同志在關鍵時刻立下的功勞,咱們革命的整個局面可就糟糕了。”
毛主席和葉帥啊,他們在各種革命艱難困苦里,感情變得越來越深。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把中央軍委的工作交給了葉帥。
主席覺得,自己做的啥事都對國家和人民有好處。所以,主席不會給自己的行為設啥限制。
一同從動蕩年月走過來的老戰友,彼此本就應該給予對方最大的信任。
第二位深得毛主席信賴的人,是毛主席把身家性命交付給他的警衛長汪東興。
1947 年,汪東興調到毛主席身邊干活兒。早在此前,他對毛主席那是滿心崇拜。所以,剛一上任,他心里的緊張那是不用說都明白。
正式和毛主席見面的頭一天,他就受主席那股嚴肅認真勁兒的影響,還被主席的親切溫和打動了。
晚年的他,說起自己剛上任那一天的情形時,曾講:“毛主席先給我們所有人講了他的工作原則,跟著他的人得把嘴管住,多聽多干少說話。”
在交代完注意事項以后,主席又帶著微笑,關心了我們初來乍到之后是否適應,讓我們感到十分溫暖。”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向蘇聯派出代表團,也是主席首次以元首的身份進行外交。因此,中央政府對此次行動頗為重視。
毛主席親自做出調派,把警衛工作全權交到了汪東興手中。從出發地到到達地,每一處節點的警衛人員安排,毛主席都不會過問,充分信任他的部署。
而他則親自跟在主席身邊,專注于毛主席專列的安保。另外,中南海的安保工作同樣也在他的職責范圍之內。
在他的保衛下,毛主席成功完成了與蘇聯代表團會談及交流的工作目標。在返回北京的路上,主席還說:“東興是一直跟在我身邊的人,只有他最讓我放心。我都習慣了,別人用起來都不放心。”
簡單的一句話中,毛主席對汪東興的信任顯露無遺。
建國后的一個建軍節,毛主席專門把汪東興喊到自己辦公室,跟他講:“你去買點禮品,替我去看看軍隊里的老干部。我這會兒沒法自己去,不過得讓他們清楚,黨中央一直沒忘了他們。”
軍隊里的老干部好多都戰功卓著,能替毛主席去看望他們的汪東興,那肯定是很有地位的。在重要的場合,他代表的是毛主席的想法。
就因為有這份信任,主席才會把和重要人物交流的活兒交給他干。出去視察的時候,汪東興老是在毛主席后面半步的那個。
1965 年,主席又到紅色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去了,他陪著主席。在到井岡山的時候,他早和當地干部聯系上了,把主席的行程安排妥當,也給主席留出了回憶過去的地方。
一路上,他一直把握得很有分寸,緊緊跟在主席后邊,又不會妨礙當地群眾和主席接觸交流。他在確保主席安全的情況下,讓群眾有了更多能看到主席風采的機會。
在上世紀70年代,毛主席的身體越來越不好。這時候的主席,處在最缺乏安全感的時期。而汪東興一直跟在主席身旁,隨時留意著主席的身體狀況,保持著很強的警覺性。
因為在毛主席身邊待了好些年,所以凡是和主席工作有關的機密,他都能夠知道。大多數送到中南海的文件以及其他東西,都得由他檢查。
主席身旁不光有汪東興這個得力之人,還有特別貼心的生活秘書張玉鳳,她是主席很信任的晚輩。
在去中南海干活兒以前,張玉鳳是毛主席出行列車上的服務員。她負責的那節車廂不是毛主席常待的,所以就算干了兩年,她也沒機會見到主席。
有一回,主席外出視察工作,忽然來了興致,把列車上的乘務員都喊到跟前,和大伙聊起天來。這是她頭回見到毛主席,那時的她壓根沒想到,自己和這位偉人還會有更深的緣分。
毛主席就像個長輩似的,囑咐列車上的工作人員要實實在在工作,把手里的每樣小事情都做好。主席覺著有點口干了,機靈的張玉鳳趕緊給主席遞上一杯熱茶,這讓主席印象挺深的。
當發覺自己身邊缺個生活秘書時,主席立馬就想到了列車上那個機靈的姑娘。于是,張玉鳳就被調到毛主席身邊干活了。
剛到中南海沒多久,她就對毛主席極其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滿心憂慮。
主席工作的時候特別專心,最煩有人打擾。因此,工作人員都不敢在飯點叫主席停下工作,要是點兒背,沒準就得挨主席一頓訓。
但也許是年輕人膽子大,張玉鳳老是不顧主席臉色不好看,一次又一次地進他辦公室,叫他趕緊吃飯。
主席氣呼呼地說“別管我”,她就回嘴:“我是您的生活秘書,管您生活就是我的工作。讓您按時吃飯也是我的活兒,甭管您咋發火,我都得這么干。”
毛主席看著她的臉,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兩個女兒。這倆閨女也老是這樣,總提醒他得按時吃飯,早點睡早點起,還得多活動活動,對他的身體狀況可操心了。
在毛主席身旁的時間一長,張玉鳳就越發把主席當作自家親人了。
1976年,主席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個除夕是自己過的。他的兒女被人阻攔,不能到他那兒跟他團聚。他的那些客人也進不了中南海,沒法和他一起迎接新的一年。
這晚,就幾個工作人員在主席身旁。廚師給主席做了他特愛吃的武昌魚,張玉鳳拿起筷子,仔細地把魚刺剔掉,然后緩緩地把飯菜送進主席嘴里。
她記得,剛上任那天,主席跟她講:“往后啊,得勞煩你幫我讀讀工作文件,這里頭好多都是機密呢。這事兒你可不能跟任何人講,就算主席的孩子們來問你,你也不能說。”
毛主席對她給予了完全的信任,而她也從沒讓這難得的信任落空。除了汪東興,張玉鳳也是主席身邊能知曉所有工作機密的人。
最后一個得主席信任的人,就是華國鋒同志。
由于工作成果斐然,中央很快調他到北京任職。
1976年4月30日,毛主席在華國鋒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陪同之下,接見了新西蘭的總理馬爾登。
此時主席已然全身浮腫,無法站立。但他還保持著敏捷的思維,保持著大腦高速運轉的習慣。
所以,馬爾登離開之后,其他中央領導人都必須向毛主席匯報近期工作開展情況。按照慣例,這一任務由華國鋒承擔。
原先,差不多都是周總理陪著毛主席接見外賓。然而在這一年的1月8號,周總理去世了。那這個光榮又艱難的任務,就交到華國鋒那兒了。
也許是瞅見主席臉上透著疲憊,華國鋒就盡量提速,簡單明了地給主席說工作情況。不過有些政治大事很復雜,幾句話講不明白,所以他就有點急了。
到匯報結尾的時候,他講:“當下全國形勢挺不錯,各類工作都在穩穩地推進著。不過呢,有個別省份的狀況,還得再琢磨琢磨。”
就那么一次簡簡單單的匯報,竟然把他弄得后背都冒出了一層虛汗。
瞧著自己認定的接班人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分析,主席的眼里盡是欣慰。身為前輩,他自然也想給華國鋒一些鼓勵。
只瞧他費勁兒地把手抬起,拿起桌上的一支鉛筆,于一張白紙上寫了三句話。
“按過去的辦法來辦。”
“別著急,悠著點兒來。”
“你做事,我安心。”
第一句話是跟華國鋒講,中共中央當下施行的工作方針絕對沒錯。只要順著定好的方向前進,當下的所有難題都能完全解決。
第二句話是主席給他的鼓勵,意思是讓他匯報時心態放平和,說話一個字一個字、一句一句地慢慢來。另外,也是提醒他工作時要穩穩當當往前走,別沖動做事。
要說第三句話,那表明主席信他。他是主席親自挑的接班人,他的那些施政想法和辦法,主席肯定會支持。
原本心里有些不踏實的華國鋒,瞧見這張白紙上的三句話后,慢慢淡定了下來。這是一位83歲老人給他的深切期望,也是他一直敬重的前輩給他的毫無保留的教誨。
他在心里暗暗發誓,自己肯定會順著這條最對的道兒一直往前走。就算前面有再多的困難阻礙,當下的這個場面也能給他很大的勁兒,使他能滿是信心地越過所有的坎兒。
主席很會看人,他特別信任的四位同志,在他們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體現出了該有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