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共有一千多名將領,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盡管他們比起來上將和中將似乎有些差距,但他們當中有些將領的名氣并并不小,甚至風頭蓋過了很多中將。
第一位鐘偉
鐘偉被譽為中國的“巴頓將軍”,也是電視劇《亮劍》中“晉西北鐵三角”之一、新一團團長丁偉的原型。
鐘偉在早期存在感還不算高,盡管他在紅軍時期也擔任過師的政治部主任,但名氣并不大。然而在解放戰場上,他率領的東野五師,可是被譽為頭等主力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斗經驗豐富,攻防兼備,以猛打、猛沖、猛追三猛著稱。他也成長為了東野的縱隊司令員,在“三下江南”的作戰中,他更是徹底打出了自己的威名。
三下江南靠山屯之戰,他精準的抓住了時機,違抗上級的命令,甚至還給東野首長發電報,你趕快調動其他部隊配合我吧。就這樣,在靠山屯鐘偉就地圍殲了敵軍,因此有人戲稱他把林彪都指揮了,鐘偉也因此名聲大振。
第二位丁盛
丁盛也就是著名的“丁大膽”,從少年時代參加革命,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可謂戰功赫赫。
起先,他大部分時間都是政工干部,后來轉型做了軍事主官。而他真正開始名譽天下也是在解放戰爭期間,部隊南下中,他率部在衡寶戰役重創了白崇禧的桂系部隊。
抗美援朝期間,丁盛曾率部重創南朝鮮軍“首都師”、第六師和第八師,殲南朝鮮軍1.4萬余人,在金城揚威。
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爆發后,丁盛率領第54軍130師英勇抗敵,在下察隅一帶展開的最后一戰中,一舉擊敗敵軍大獲全勝,打出了瓦弄大捷。
丁盛在建國后其實發展也不錯,擔任過新疆軍區副司令員,不久又被調到廣州軍區,成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在黃永勝被調到總部后,丁盛升任廣州軍區司令員。1973年,他又和許世友對調,擔任了南京軍區司令員。
第三位肖永銀
肖永銀是王近山帳下著名的“三劍客”之一,來自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以及川陜根據地的開辟等戰斗。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肖永銀主要活躍在太行軍區,曾率部從日軍手中繳獲了八路軍的第一門山炮,讓劉帥,徐帥愛不釋手。
解放戰爭時期,肖永銀擔任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十八旅旅長等職務。在挺進大別山,強渡汝河戰役中,親率18旅以狹路相逢勇者勝大英雄氣概,為中野殺開一條血路。
新中國成立后,肖永銀長期在南京軍區工作,曾擔任南京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務。
第四位李德生
李德生是紅四方面軍出身,他的革命資歷并不老,即便在解放戰爭期間他也僅為一名師長,但他打仗卻也很猛,是瘋子將軍王近山麾下的三劍客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李德生同志歷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他還參加了創建和鞏固太行、冀南、冀西抗日根據地的斗爭。
他最著名的還是在朝鮮戰場,尤其是上甘嶺戰役,讓他打出了威名。
李德生此后擔任過總政主任和北京軍區司令員,并在1973年,躋身正國級領導,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在1988年,他還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五位尤太忠
尤太忠是紅四方面軍出身的一位猛將,是許世友的老部下。在解放戰爭時期,他也是王近山麾下的三劍客之一。
建國后,他曾擔任第27軍軍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后來,又擔任過成都軍區和廣州軍區司令員。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后,還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六位解方
他被譽為開國第一少將,主要就是他原來是兵團的參謀長,后又擔任志愿軍的參謀長。盡管他只是參謀長但級別也不算低了,當得知他僅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時候,彭老總氣氛的表示“他怎么會是少將?要真是這樣,我最多也只能評個中將或上將罷了!”
其實這主要是基于解方的資歷太淺了,他是東北軍出身,曾深受張學良的重用,不過直到1936年才秘密加入我黨,時間上很晚了,也沒有參加過紅軍。
即便在入黨后,他也扎根于東北軍中,做統戰工作,直到身份暴露才去了延安,也曾擔任過八路軍第120師358旅參謀長。
解放戰爭期間,解方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副參謀長,遼寧軍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12兵團參謀長,第40軍副軍長。
第七位龍書金
龍書金也是一員猛將,他的勇猛作戰風格讓人難以忘懷。打仗的時候,總是沖鋒在前,善于突擊和肉搏戰,因此他被戰友親切地稱為"老虎連長"。
解放戰爭爆發后,他率領第7師參加了多次戰斗,包括山海關阻擊戰、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等。尤其在德惠攻堅戰中,第17師一戰成名,成為解放軍首次攻打城市的主力師。
此后,他率部從祖國的山海關一路征戰到海南島,成為一名戰功赫赫的虎將。
新中國成立后,龍書金歷任中南公安軍司令員兼廣東省軍區司令員、湖南省軍區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等職。
第八位賀晉年
賀晉年的名氣也不小,不過這倒也并非他在建國后多么大的成就和多么高的官職。主要是因為他在革命年代資歷和戰功,其實并不低。
賀晉年在紅軍時期擔任過軍長,更重要的事陜北紅軍的代表人物之一??箲鹌陂g他主要在大后方,戰功似乎并不那么明顯。但在解放戰爭期間,他是東野的縱隊(后改稱第四野戰軍四十八軍)司令員(軍長)。
建國后,他被調回東北軍區,擔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也是因為在這里,他受到老領導高崗的影響,起先是要被授予大校軍銜的,后在朱老總等一干首長的力爭下,改為了少將。
第九位汪東興
汪東興卻有些與眾不同。土地革命時期,他參加了方志敏同志領導的農民暴動,后加入了紅軍。他做過軍隊的后勤工作,也曾指揮部隊作戰。他在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斗爭中立下赫赫戰功。
抗戰期間,主要留守大后方,先后擔任陜北延長醫院政治委員、延長衛戍司令部政治部組織科科長、中央軍委衛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部組織科科長、陜甘寧邊區醫院副院長兼政治委員、八路軍軍醫院副院長兼政治委員、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政治委員等職。
汪東興自從1947年負責毛主席的警衛任務開始,就一直守護在毛主席身邊,成為毛主席最忠實可靠的守衛者。
在新中國成立后,汪東興承擔了許多重要職務,但盡管身兼多職,后來甚至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成為黨和國家領導層的重要人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