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火急,女孩于晚間七點外出后未歸,望大家保持警惕留意。"
這兩日,這則尋人啟事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股熱潮。
四川安岳縣有一位少女,突然神秘失聯。
這起令人震驚的事件,深深觸動了無數人的情感。
要知道,這名少女尚未成年,她的年齡只有16歲。
8月26日夜晚,小李(失蹤少女)身著睡衣離開了家。
當時,家里人未察覺到任何異常情況。
還以為小李只是外出游玩。
未曾想,直至深夜,小李仍未能回家。
這使得留守的爺爺奶奶十分焦急。
得知女兒深夜未回家,小李的父母感到十分擔心。
一邊出門找尋,一邊給孩子撥打電話。
熟悉的電話鈴聲,僅在家內回蕩。
原來,小李外出時并未隨身攜帶手機。
一位正值花季的少女,既在深夜未歸,又無法取得聯系。
小李的父母頓時陷入了慌亂。
隨后,出于本能,選擇了報警。
經過多番搜尋,警方發現小李失蹤前曾流連于街頭。
望見女兒的出現,小李的父母心頭稍得慰藉。
至少能確認孩子沒有被拐走。
只是“好心腸卻常遭蛇咬”。
小李的父母親終究等來的,仍舊是那場“噩夢”。
8月28日,當地“李家河”發現了具尸體。
經警方確認,這具尸體正是失蹤的小李。
一個正值青春的女孩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
一個鮮活的生命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人間。
陰影在不少人的心頭久久停留,揮之不去。
什么是壓死駱駝的稻草?
“16歲,他是學界翹楚”。
“憑借出色的成績,考入了安中”。
這就是死者家屬發布的尋人告示。
孩子失蹤后,父母在描述特征時選擇了“學霸”這一標簽。
這未免有些意味深長,很多網友開始疑惑:
“難道家屬對孩子的學業成績特別重視”?
接下來,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為這些質疑提供了答案。
通過相關信息,基本上可以將這名學霸自殺的動機梳理清楚了,那就是因為考試成績不佳,低于個人預期,結果走向了人生不歸之路。
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就是因為考試不理想這些挫折而消失。
這無疑引起家長和學校的反思。不僅如此,聯系今年發生的類似事件,不禁令人震驚:
2024年7月,陜西某地發生了一起初中生跳樓輕生的事件。
2024年5月,河南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一名高三學生選擇了跳樓,不幸身亡。
2024年4月,江蘇發生了一起初中生跳河輕生的悲劇。
短短不到半年,接連發生了四起青少年自殺的悲劇。
這樣的高發頻率,確實讓人感到“膽戰心驚”。
青少年自殺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這情況令人擔憂。他們本不該這般草草終結生命,而是應該盡情地生長,活出恣意的精彩。
為什么類似的事件連連發生?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有教育專家統計,這些極端事件中70%以上都與當下孩子的搞挫折能力太差有關,這也是為什么逆商已經越來越被教育界重視的重要原因。
國防大學教授馬駿教授認為:孩子需要歷練,有情商、有智商,還要有逆商。能夠正確對待困難、正確對待失敗、正確對待挫折。現在的孩子缺乏逆商的鍛煉,動不動就自殺。為了一個女人、為了一個男人跳河跳井、跳樓啊,至于嗎?……告別過去,迎接新生,換種心境讀人生。這就是逆商,逆商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失敗,百步之內必有芳草,何惜身邊一斷橋呢?生命是好的,唯一的。……這么作踐自己,為了這一點挫折就自我了斷,這就沒有逆商。
當下,許多學者都已經意識到培養孩子們逆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工作和緊迫任務。作為家長,更應當重視這點。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逆商的培養猶如為他們打造一副堅實的鎧甲,使其能夠在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時屹立不倒。
而培養孩子的逆商,可以從多個關鍵方面入手。
鼓勵孩子對困難進行積極思維的解讀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當困難來襲,引導孩子將其視為成長的機遇而非難以跨越的天塹。例如,在孩子面對考試失利時,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這次經歷所蘊含的價值。讓他們明白,這不是一場災難,而是一次了解自己學習漏洞的絕佳機會。
這種積極的思維方式能讓孩子在困境中保持樂觀,主動去挖掘困難背后的寶藏。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的態度和引導方式對他們逆商的塑造有著深遠影響。切不可將錯誤歸因于孩子本身的人格問題,過度的批評往往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相反,我們應該通過鼓勵來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比如孩子在畫畫時把顏色涂出了界限,不要說“你怎么這么不小心,真是個馬虎的孩子”,而是要溫和地說“這次沒涂好沒關系哦,我們可以從中學到怎樣更好地控制畫筆,下次會畫得更棒”。這樣的話語能讓孩子明白,錯誤是成長的墊腳石,而他們有能力在錯誤中不斷進步。
在培養孩子逆商的過程中,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核心所在。要鼓勵孩子相信,通過今后的努力他們能夠做得更好。無論是學習新的樂器遇到指法難題,還是在運動中遭遇瓶頸,我們都要不斷地為孩子注入信心的能量。告訴他們,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次自我突破的契機,只要他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讓孩子明白,困難和錯誤不是對他們能力的否定,而是幫助他們飛得更高的跳板。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創造各種機會來鍛煉孩子的逆商。讓孩子參與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在實踐中體驗挫折與成功。同時,我們也要以身作則,在自己面對困難時展現出積極應對、堅持不懈的態度。因為孩子往往是通過觀察我們的行為來學習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當我們從這些方面入手,用心地去培養孩子的逆商時,我們便是在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在人生的海洋中,無論遇到多大的風浪,都能以勇敢、樂觀和自信的姿態乘風破浪,駛向屬于他們的成功彼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