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重大的事情,對社會中不同人群的意義,往往是不一樣的。人工智能可能也是如此,對于這一點,英偉達的黃仁勛與硅谷失業的程序員的感覺一定會很不一樣。
我一點都不否認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一點都不否認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可以熟視無睹。這里的問題之一,就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人工智能對弱者似乎并不友好。
從管理到統治
有人以導航軟件為例,說明人工智能是如何從對人的服務演化到對人的管理的。
一開始,導航軟件只是你的仆人,為你提供各種路況信息,告訴你哪兒有攝像頭,但由你來決定最終走哪條路。到了某個路口,你的直覺想要往右轉,但算法告訴你往左轉。多經過幾次你就會知道,算法比你的直覺更可靠,最好還是聽它的。
慢慢的,算法開始變成你的代理人。你只需要告訴它一個選擇標準,比如“走距離最近的路”或者“走紅綠燈最少的路”,算法就會為你自動選擇路線,其他的不用你操心。這個場景在自動駕駛時代馬上就會實現。
再接下來,算法會變成你的管理者。假設早高峰時,環路的主路堵車,輔路相對順暢,而每個人都相信算法的判斷。這時候,算法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去走輔路,那樣會馬上造成輔路的擁堵。算法只會讓一部分人從主路分流到輔路,而讓另一部分人仍然保持在主路上。
這個時候,算法就不再是“你”的代理人,而是管理你的人。
一位研究者說: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通過擴大或限制權力、增加或減少機會,從根本上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另一位研究者米娜迪則提出一個更值得警惕的說法:被鎖鏈鎖住的世界。她甚至認為,那可能是一種比滅絕更糟糕的命運。
讓我們往下看。
算法對人的鎖住
說管理,說統治,其實有點矯情,有點言過其實。因為導航軟件中的算法給你的還是一種方便和舒適。但事情并非總是如此。
我原來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緊生活。最典型的情景是:大廠那些帶著一臉疲倦在快深更半夜才踏入家門的996們,在路口紅燈轉綠時第一個沖出去甚至連紅燈有時都闖過去的外賣小哥們,早晨揉著眼睛打著哈欠背著書包的學生們。其實,被卷入新生活的,又何止是他們?
而所有這一切,又都與所謂的管理不無關系。實際上,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都被管理得越來越科學了。
有人講到這樣一件事情:某市的一家科創公司,給員工發了一種高科技的坐墊,并要求員工都要用。這樣,就可以監測每個人的心跳、呼吸和坐姿等,可以發現每個員工在不在工位上。
這就是所謂數字時代的管理。我用一個比方來形容數字時代的這種勞動管理:一個瓶子里,放幾塊石頭,再也放不進去了,滿了嗎?滿了。但實際上沒滿。然后再放沙子,直到放不進去為止,滿了嗎?滿了。但實際上還是沒滿。接著,再往里面倒水,不少的水又可以倒進去了。到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滿了,沒有任何空隙地滿了。我們的管理已經接近這個水平。
對此,外賣小哥的感受可能是最深的。
有數據顯示,外賣平臺配送速度在不斷提速。2016年,3公里送餐距離的最長時限是1小時。2017年,變成了45分鐘。2018年,縮減為39分鐘。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行業外賣訂單的單均配送時長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最近幾年的數據我沒有去查,應該是更快了。
而驅動著這種加速的,就是所謂的實時智能配送系統平臺。龐大而精密的系統進行著越拉越快越來越精密的計算,然后向外賣騎手發出指令,最后的結果就是騎手像機器一樣轉得越拉越快,直到達到他的極限。
極限就是再無余地的意思。
當你被人工智能推開的時候
前一段時間,我曾幾次討論過無人出租車的事情。我的基本觀點是,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開個出租車網約車,那是很多人生計最后的依托。在困難的時刻,不應該與底層搶飯碗,遙遙領先不是目的,民生才是。
這時總會有人說,汽車替代馬車,技術進步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其實這兩者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論的。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人類有史以來都不曾面對的一種新情況。
有人虛擬了一個湯姆的故事:湯姆來自一個貧窮家庭,為了改變命運,全家勒緊褲腰帶支持他在頂尖商學院學習,專注市場營銷領域。湯姆決定畢業后留在硅谷工作,期待能在營銷領域有所作為。
讓人感到挫敗的是,還未畢業,湯姆辛苦學來的文憑能就已經不值錢了。
客戶關系管理公司推出的一款AI人工智能平臺,具有產能自動搜索、積累、分析、畫像目標消費者個人特征的功能,并能瞬間生成商家需要的配對方案,甚至實現自動交易。湯姆在過去4年里拼命學習的知識,已經過時,他到處投遞簡歷慘遭碰壁。幾個月后,湯姆勉強在亞馬遜找到了一份倉庫小時工的工作。
在那里,他第一次驚訝地發現一大批AI倉庫機器人不吃、不睡、不喝且不知疲倦地接受循環工作的場景。而可憐的湯姆,只能充當他們的助理。每月那點兒微薄的收入,能維持個人生存就不錯了,根本不可能回饋家人對他的投資。
聯合國的一項預測表明,在不久的將來,將有50%的就業機會會被AI取代?!犊茖W》雜志也預測,在未來30年,中國每4個工作中,就將有3個以上會被機器取代。
人工智能時代誰是弱者?
本文的題目是:截止目前,人工智能對弱者并不友好。但這里就有一個問題:在人工智能時代誰是弱者?
答案是,在人工智能時代,弱者的含義也在發生變化,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變成弱者。
人工智能意味著,有一種遠遠超過我們人類的智慧籠罩在我們的周圍,我們人類每日每時的生活是由一種遠遠超過人類的智慧所設定和支配的。在人工智能面前,會有越來越大的人變成弱者。
米娜迪所說的一種比滅絕更糟糕的命運是什么?也許其全部的含義我們現在還無從知曉,但我這里能首先想到的是一種存在感。
我們假設一種情形,一群人在一個客廳里聊天,客廳很舒適,有茶水咖啡水果,你可以盡情取用,但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和你說一句話,甚至沒有人看你一眼。這時你的感覺是什么?如果你還有某種程度的自尊的話。
如果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傻子一樣,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物種,什么樣的世界?
我相信,人工智能最終最造福人類,但這可能是一個很曲折很復雜的過程。直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對弱者并不友好。我甚至認為,人工智能對人類生活的第一次有力沖撞,可能不是一場我們期待中的產業革命,相反,可能是一場慢性溫和的經濟衰退。
via:老孫薦讀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