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安部治安管理局的數據,王姓的人口數量達到了約1億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25%,是全國第一大姓氏。
同時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海南、陜西、甘肅、新疆16個省級區劃的第一大姓。
一般來講,出過皇帝的姓氏是人口大姓,因為皇族自身優越的生活環境,導致本身數量龐大。
再加上對宗族的分封,以及對外賜姓,往往會讓當時的“國姓”人口數量膨脹。
但奇怪的是,王姓并沒有出國主流朝代的皇帝(王莽的新朝時間太短,不算做主流朝代),是如何成為人口第一大姓的?
▲王德民院士,被稱為最帥院士
春秋晚期,周天子周靈王的長子叫太子晉,當時天下洪水肆虐,周靈王的想法是把水全部堵住,只要水患不入都城,其他城市是否被淹,周靈王都認為不重要。
但這一想法遭到了太子晉的強烈反對,但并反對無效,而且太子晉還直接被貶為了平民。這樣一來就不能叫他太子晉了。
但因為當時王子晉的兒子還在朝中做官,擔任司徒一職,位高權重。
▲王震將軍
所以,盡管太子晉被貶為平民,但周邊的百姓因為其王族身份,且后代位高權重,便稱其為王子晉,成為王姓始祖。
這支王姓后人人才輩出,等到秦朝時期,出了王翦、王賁、王離等多位文臣武將,一時間顯赫至極,宗族人口數量開始初具規模。
等到秦末時期,因為戰亂原因。王姓族人遷徙到山東瑯琊和山西太原,形成了后來“瑯琊王氏”與“太原王氏”。
不得不說,王子晉的基因真是好,“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香火旺盛,名家不斷。
東晉時期更是幾乎能與司馬匹敵,甚至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出了朝堂,王家在其他方面的影響力也非常大,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就屬于瑯琊王氏。
除了這兩支王氏之外,還有四支王姓也都是名門望族。而他們之所以成為王姓,與王子晉以王族身份改為姓氏的情況類似。
第一,蘭陵王氏。戰國魏無忌之孫魏卑子,漢初時被分封于蘭陵郡,因王族身份被時人稱為“王家”,后來就以王為姓。
第二,王城王氏。秦國滅西周國后,西周國皇族外逃,以自身王族身份改姓為王。
第三,汲郡王氏。商朝被周朝滅亡后,王族比干的后代以王為姓,形成了“汲郡王氏”;
第四,元城王氏。秦滅齊后,齊王后裔田義為了躲避仇家,改姓王氏,史稱“元城王氏”,兩漢之間的新朝,皇帝王莽就出自這一支。
王莽成為皇帝之后,除了自身宗族發展壯大之外,又賜姓了一部分王姓,王姓的發展進入一個高峰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分分合合之間,上一朝代的皇族為了躲避新任當權者的追溯,一般都會改姓自保。
王姓人數最多,又聽起來地位尊崇,是很多落魄皇族選擇改姓的首選方案。
比如金國完顏氏后代、宋朝趙氏后代、元代成吉思汗后代、明朝朱元璋后代、清朝愛新覺羅氏等,都有相當部分的人,改姓為王。
同樣,在我國邊疆地區,土司林立,稱王稱霸,朝廷實施的是羈縻政策,改土歸流,很多失去權力的土司也改為王姓,進一步充實了王姓群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