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青島的氣溫迅速跌到30度以下。
地理課上學過,老版本的地理稱之為“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熱起來快,冷起來也快。
昨天,我青島的一位老朋友和我長聊了一個晚上,主要就是談房產。
這位朋友做實體經濟,經營線下商鋪,疫情前生意不錯。他先是不聽我勸告,應該在2022年相對高位拋房產的,他錯過了。
然后疫情后時期,他客戶大量流失,養著工廠、工人,資金困難,又著急賣房了。遇到了青島全市房價下跌。
他2016年400萬買的房子,賣出只有290萬。他跳樓的心都有了。
他在青島市東面的這個小區,周圍的配套設施還可以,有商圈和服務網絡,沒跌太多(跌三成已經算“沒跌太多”)。
“南面、西面有一些小區,真的跌一半。”想想都讓中產階級害怕。
一百多萬就這么半年,沒了。北方人有幾個能在十年內攢出100萬的?
這事發生以后,我朋友性格大變。
他變得內向、孤僻。
愛好都禁了:
雪茄送人了,窖藏的酒也賣了,60多萬的哈雷機車掛在閑魚上出售,只要四折,想盡快賣了回籠資金。
秋風起,青島的房產如海鮮一樣不保值。風中的房價跌,人心涼。
青島最頂級的小區,都是知名開發商,質量、房型都是沒問題的。像海信君蘭、星河灣這種地方,當年開盤時候都是瘋搶,恨不得全山東的流量都吸過來。
買房者找人托關系連夜排隊,什么樣的人都有,八仙過海,往里面擠。
現在,就幾百萬、幾百萬往下跌,那錢就跟燒掉的紙錢一樣。
在青島,海爾是絕對王者,海信是隱形王者。
海信房產的選址、地段、配套都是選得好,做得好的。它都跌成狗,你像其他地方,他不跌行嗎?
這位朋友本來還打算在市郊配置一些小別墅,分散投資風險,后來因為小孩讀書不方便,放棄了。
幸虧啊。
青島市郊的一些地方,本來趁著房價上漲都是2萬多開盤,現在跌到1萬,九千這樣徘徊,甚至有的地方,連八千都夠不到了,跌得多可怕呀。
我朋友在北方闖蕩30多年,是有名的連續創業者,做過農業、紙業、地產銷售、餐飲、化工等很多行當。他學歷雖不高,但從房價上面,就可以窺探市場一二的。
“其實就能看得出來,這個經濟真的是非常不好。青島這個房子跌價真的是有史以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小區房價陰跌的時候,工廠已經吃緊了,財務一直給老板娘打電話,老婆催他,他便開始關心周邊房價。
等到房價顯然大跌的這段時間,每天晚飯后,他都借口飯后散步,在小區各處轉悠,打聽情報。
他發現,所在小區前面的別墅群,本來一套獨棟別墅可以賣到1600萬到2000萬,現在直接就三百萬、四百萬這樣跌。
他遇到很多中介帶上門看房子的客戶,都是下午4-5點鐘左右到,看個15-20分鐘就走人。走到門口就跳過中介,直接和賣方砍價,而且還是幾百萬一砍,理直氣壯。
賣房者欲哭無淚。
他有個妹子在京東物流工作,青島總代,輻射青島老的市中心區域。
她工作在市中心,業務半徑在市中心,就能明顯感覺到,現在的人都不消費了。
青島作為副省級城市,經濟一度是山東第一,全市消費能力很強,但這幾年退步明顯。
數據層面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外地游客在消費,哪些是本地人消費。經濟不好到什么程度?人都不出來買東西了。
“三年疫情,改變了一切。信心弱了,消費習慣變了。”
房價波動,也影響了青島和山東省會濟南的競爭關系。
青島是山東省的熱點城市,吸收了大量外來人口,炒高了房價,如今反噬。而濟南的房市比較穩定,沒有大起大落。
兩者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房價穩,人心安,濟南漸漸有反超青島的趨勢。
房價的把控,體現了地方政府的遠見和操盤能力。
像市中心繁華地段,在青島能賣到六萬一平,在濟南最多也就是5萬都不到,有些地段四萬左右就能拿下了,老百姓享受到實惠。
這輪房產價格擠壓泡沫,濟南就很穩。300米以上的高樓建筑都沒有停工的,因為市場供需關系穩定,當地人就吃到了這口紅利。
你看一線城市熱門樓盤,凡是炒出來,都要現原形。青島的老舍,海天中心,都是十幾萬、20萬一平米的,現在都跌。
濟南的話,就很少有這種樓盤,它的總體房價是比較平穩。
越熱門的城市,跌得就越厲害,反倒一些中型城市的房價可能還是比較穩的。
朋友跟我說話的口氣,像個哲學家。
現在才悟到市場游戲的原則,還是有點遲了。
這樣的樓市,結果是什么?
怨氣深,戾氣重,就想發泄。一如逆行無理,還囂張打人打出血的嶗山路虎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