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全民共建海島實踐真人秀《島嶼少年》支教項目迎來最終章,少年們陪伴崳山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度過人生中的第一個畢業季,也宣告著支教任務的圓滿完成。
文|霓星
近日,全民共建海島實踐真人秀《島嶼少年》正于優酷熱播。在《島嶼少年》中,13位背景各異的少年前往地處福建閩東一隅的崳山島,主動感知與融入真實島嶼生活,因地制宜推動當地建設與文旅升級,與島民共建更美好的崳山島,賦能海島經濟發展。
在最新一期節目中,少年們共同為崳山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這不僅是屬于孩子們的畢業季禮物,也宣告著《島嶼少年》“支教計劃”的圓滿完成。五十余天的朝夕相處讓少年和孩子們早已成為雙向治愈的伙伴,正如張俊所說,這個項目不僅讓孩子們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也讓少年們深刻體悟到教育的意義。
同時,節目吸引了更多機構參與進來,優酷節目組、光明網、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發起的“光明優酷藝術教室”公益項目落地崳山中心小學,以期通過藝術教育的公益平臺,讓孩子們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一堂別開生面的「畢業音樂課」
在歡樂緊張的氛圍中,第一屆島民運動會剛剛拉下帷幕,島嶼的另一邊,崳山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就迎來了少年們悉心準備的“最后一課”。作為支教項目的收官,少年們決定為孩子們帶來一節寓教于樂的音樂課,將新鮮有趣的游戲設計融合到課堂教學中。
與此同時,這一堂音樂課恰逢孩子們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畢業季,為了讓孩子們在人生中的這一重要時刻擁有愉快且難忘的體驗,少年們早早籌備起來。他們提前備課,反復練習課上將用到的歌曲,甚至頗費心思地對教室進行布置裝飾,想為孩子們的“最后一課”營造溫馨且充滿儀式感的現場氛圍。
在這節與眾不同的音樂課上,經典有趣的擊鼓傳花游戲瞬間調動現場氣氛,孩子們的笑聲填滿了整間教室。為了代替小女孩完成游戲懲罰,丁真拿起麥克風清唱了一首《請相信》,“溫潤地微笑著,傾訴著那些融化”,伴隨著丁真輕柔的歌聲,冰脊中的雨水似乎變得可觸可感,孩子們被跨越地域的溫情深深打動。另一位少年司俊逸帶來的走調版《那些花兒》讓現場所有人都忍俊不禁,而哪怕跑調也要堅持唱完的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勇于嘗試的行動本身便已經勝過完美的結果。
最后,擔任本次樂理課老師的劉胤君與羅圭甫認真地教孩子們唱歌,《送別》的歌聲回蕩在崳山中心小學。伴隨著歌曲的悠揚旋律,這堂屬于孩子們也屬于少年的“畢業音樂課”迎來尾聲。回顧這堂別開生面的“畢業音樂課”,從生動有趣的互動游戲到認真細致的樂理分享,都傾注了少年們滿滿的愛,這節課也為他們在支教項目中兩個多月以來的朝夕相處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屬于少年與孩子們的雙向治愈
“40年前,崳山島曾有12所學校,島上多達1000多名學生。”退休多年的老校長向少年們介紹這片島嶼昔日生機勃勃的樣貌,與如今整座島嶼僅有30余名學生形成鮮明對比。也正因如此,少年們深刻意識到幫助島嶼實現產業轉型的必要性,也費盡心思地想讓孩子們拓寬眼界,感受精彩的課內外活動。
于是,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少年認真完成支教計劃,為孩子們帶來了豐富的課程與課外活動,例如,董力用擊劍課帶來孩子們沒接觸過的運動項目,徐菲用克萊因藍帶領孩子們認識色彩,司俊逸用AI打開孩子們想象......此外,他們還帶孩子們一同春游,舉辦六一特別活動等。這些涵蓋藝術、體育、科技的課程和活動設計不僅有效地拓展了孩子們的知識面,還讓他們更加了解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而孩子們歡樂的成長面貌也感染著屏幕前的每一位觀眾。
伴隨著《送別》的全場合唱,孩子們依依不舍的情緒也在教室中彌漫開來。少年們在此刻為孩子們送上早已精心準備好的禮物,包括支教期間拍攝的畫冊、口風琴和尤克里里,以及一支用心制作的寄語視頻。徐菲告訴大家,“小孩子就要有小孩子的樣子,不要有壓力,不要有煩惱。”馬琪芮也表示自己從孩子們身上收獲良多,“你們永遠對周遭的一切保持好奇,會對其他小伙伴保持最初的善意。”作為發起支教計劃并順利推進完成的少年,張俊感慨萬千,“我們13位哥哥能給你們上課,其實我覺得是你們選擇了我們。”
正如他們所說的,這五十多天的陪伴,不僅是少年用身體力行為孩子們打開了新的一片天,更是一場屬于少年與孩子們的共同成長。他們早已成為雙向治愈的伙伴,溫暖在少年與孩子們中流動。在此意義上,《島嶼少年》支教計劃為孩子們搭建平臺、創造機會,讓他們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也為少年們提供了一個窗口,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意義。
公益力量為共建島嶼注入活力
實際上,在支教計劃背后,是這座風景秀美的崳山島實際面臨的難點。島上的收入來源依靠傳統漁業,而漁業如今難以發展,青壯年選擇外出謀生,島嶼則逐漸蕭條。早在登島前,少年們就聽到漁民無奈表示,后代都愿意選擇前往內陸城市做生意。受青壯年勞動力流失、交通條件等因素影響,本島學生生源日漸減少,教育規模也隨之縮小。在結束小學階段的課程之后,孩子們大多都要遠離熟悉的家鄉和親近的伙伴,踏上外出求學的道路,這場畢業對他們而言似乎意味著分別,令人格外感嘆。
“為島民們創造回來的理由。”這是少年們初登崳山島時說出的話語。雖充滿理想主義和青春意氣,少年們卻始終堅持,用有條不紊推進的提案和真實具體的行動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目標前進。具體而言,他們努力推進建筑、餐飲、養魚、文創、藝術裝置、策展等眾多項目,為島嶼建設添磚加瓦,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島民回到家鄉,一同建設家鄉。
如今時間過半,支教計劃成為《島嶼少年》第一個圓滿完成的項目,見證了少年與孩子們的深厚感情,也見證了彼此的成長。少年們的建島事業也帶動了更多人的關注與支持,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機構、平臺加入其中,參與共建。本次音樂課上,支教計劃發起人張俊便宣布,優酷聯合光明網、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的“光明優酷藝術教室”公益項目落地崳山中心小學,這既是對少年們支教計劃的延續,也是對孩子們的長期守護。匯聚多方力量,共同建設島嶼,期待《島嶼少年》的其他項目順利落地,在少年們的努力和全民關注之下,讓這座古老島嶼愈來愈煥發出年輕的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