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的再次出海,為深圳文化打開了一條路,讓深圳為世人看見,是使命所然,更是天命所歸。
今天,舞劇《詠春》的第200場演出在英國倫敦上演,持續帶來東方文化享受的同時,又一次帶來“深圳震撼”。
《詠春》的再次出海,與過往不同的是,這次《詠春》將東方氣蘊、嶺南風情,原汁原味地帶到了世界歌舞劇故鄉。
《詠春》再次出海
如果說,《詠春》屢次出圈、收獲認可與好評是觀眾的“人選”,那么傳播東方文化,傳遞深圳精神,就是《詠春》的“天命”。
“再出海”的含金量
從中國出圈,到世界出海,從東方再到西方,《詠春》的演出版圖一路向世界擴張,頗有一路西行的意味。但這次西行,不是“取經”,而是“授經”。
8月28日,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整裝再出發,從深圳啟程飛赴英國倫敦,將在沙德勒之井劇院,正式開啟2024年歐洲巡演。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從深圳啟程飛赴英國倫敦
這是一次足以讓中國人驕傲的演出之旅,舞劇舞到倫敦,不亞于黑神話:悟空走向世界。要知道,作為莎士比亞的故鄉,英國的戲劇文化享譽世界,歌舞劇可以說是幾個世紀以來英國歷史和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
而倫敦,正是歌舞劇的故鄉,也是每個歌舞劇粉絲心中的朝圣之地。
沙德勒之井劇院
本次《詠春》巡演的舞臺——沙德勒之井劇院,正是位于聞名遐邇的倫敦西區,擁有超過300年的悠久歷史。劇院以舞蹈藝術見長,是世界舞蹈藝術家們心中的“神圣殿堂”之一。在倫敦西區 眾多劇院中,沙德勒之井劇院被譽為最好的舞蹈劇場,一直以來都是本地觀眾看戲的首選地之一。
女導演、八卦掌掌門張婭姝也非常期待地說,“學習舞蹈的人都知道沙德勒之井劇院,它是現代舞的殿堂級劇院。之前,就特別想來這里看劇、交流、學習,沒想到第一次來,就是在這個神圣的舞臺上跳舞。”
《詠春》海報在英國倫敦韋斯特菲爾德廣場大屏幕驚艷亮相
這是《詠春》的舞臺,也是中國文化與世界交流切磋的“擂臺”。時下正是倫敦西區的“演出季”,深圳原創舞劇《詠春》,不僅是文化交流,更是商業演出,將面對倫敦市場,與幾十部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品舞臺劇“同臺競技”。
在英留學生在社交網絡上發帖期待詠春
而在演出前,在倫敦街頭、地鐵、購物廣場等地,都可以看到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的演出預告海報,直接讓過路的游客期待拉滿。
《詠春》舞到倫敦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本次巡演完全脫離了東亞文化圈,面向的是西方主流人群和國際游客。也是在西方文化語境中,對其海外影響力、破圈力的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檢驗。
Radiotimes.com:“2024年最值得觀看的倫敦舞蹈表演”
更提氣的是,《詠春》首場演出門票全部售罄。在首演之前,一些英國媒體Radiotimes.com 已將《詠春》列為“2024年最值得觀看的倫敦舞蹈表演”予以推薦,稱“千萬不要錯過這部席卷中國票房的開創性舞劇。”
帶著滿滿含金量,迅速成為“倫敦爆款”,《詠春》在“開打”前就做到了。
深圳出品,世界級作品
夜幕低垂,倫敦的空氣中彌漫著期待與興奮的交織。
當地時間19:30,隨著聚光燈的緩緩亮起,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的英倫首秀正式拉開了序幕,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帶來了一場別樣的東方文化盛宴。
《詠春》劇照
舞臺上,光影交錯間,仿佛將觀眾瞬間帶入了那個充滿韻味與故事的年代。上半場演出中,倫敦觀眾的熱情被徹底點燃,掌聲與歡呼聲交織在一起,不少人在現場迫不及待地表示:“非常精彩!等不及想觀看下半場演出了!”
倫敦觀眾的熱情被徹底點燃
隨著劇情的深入,許多觀眾被深深吸引,他們沉浸在詠春的光影與舞 美構建的故事與表演中,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感動落淚。
當精彩絕倫的演出逐漸步入尾聲,觀眾們的情緒也達到了高潮。謝幕時刻,“沖臺”如約而至,演員們攜手主創團隊多次返場致謝,全場觀眾自發起立,用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表達著對演出的喜愛與尊敬,這不僅僅是對演員們精湛技藝的認可,更是被中華文化藝術魅力的深深折服。
8月30日晚,深圳原創舞劇《詠春》英國倫敦首演圓滿落幕,收獲各界好評,下到每場的國際游客的瘋狂叫好,上到西方主流媒體的聚焦報道,《詠春》做到了。
英國文化雜志Dedicated Follower在海外社交平臺X上發推文稱,“作為一本文化雜志,我們一直與讀者分享有價值的、與眾不同的演出,《詠春》十分值得一看。”
《詠春》英國倫敦首演圓滿落幕,收獲各界好評
威爾頓資本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史蒂芬·巴特說,“我們在英國看慣了古典芭蕾、現代舞的演出,而《詠春》完全不同,它傳達了非常強烈的情感,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成功地傳達了其中的內容,它也具有國際性,任何人都能讀懂它。”
在首演的第二天,《泰晤士報》以“古代藝術、現代舞臺:中國杰作亮相倫敦”為題,報道了首映情況,稱該劇“將舞蹈的優雅與武術的力量相結合,必將以深刻的文化體驗贏得觀眾的青睞。”
《詠春》一如既往正常發揮,所到之處又是掀起一股“詠春”熱,全域圈粉收獲好評,頗有“入關后,自有大儒為我辯經”的意味。
《詠春》自2022年底誕生,以“舞武融合”之美風靡全球,足跡遍布38座城,登陸54個劇場。短短一年多,演出200場,此次在英國獻演12場,總場次將突破200大關。從出海新加坡到舞動香江,從中國電影華表獎到龍年春晚舞臺,從央視AI盛典到B站跨年2億圍觀……每一站都閃耀光芒,贏得無數喝彩,將嶺南“雙非遺”的魅力傳揚海外、好評如潮。
詠春的“天命”
臺前幕后,《詠春》全力以赴,舞動的不止是嶺南文化,更是深圳人的奮斗精神。
葉問扮演者常宏基認為,“這次的演出有一種使命感,就是盡可能讓更多海外觀眾看到,我們真正優秀的舞蹈語言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正如最近同樣爆款出圈,擁有深圳基因的3A游戲《黑神話:悟空》,玩家扮演的天命人為了復活大圣,搜集其在世間的六根,其中眼、耳、鼻、舌、身五根為外在法相,而“意”才代表了最本源的意念。
黑神話:悟空CG截圖
《詠春》不僅用出眾的光影舞美傳遞了讓人印象深刻的五感,內核里的“意”更是蘊含了堅韌奮斗的“追光精神”與“深圳精神”。詠春拳打出彩的嶺南文化,延續了深圳文化的根,也續寫了深圳精神的源。
英國學者馬修·阿諾德說,“文化是美,是一種讓人羨慕和敬仰的東西”。當一個人群所承載的文化的符號,喚起了目標受眾美的感受,讓觀眾認同、欣賞這種美,就標志著文化傳播的成功。
《詠春》正是承載了傳播中國文化和深圳精神的“天命”。
比如香云紗作為一種擁有悠久歷史的絲織品,其紗染整技藝被列入國家非遺代表項目。而在舞劇《詠春》里,深圳品牌的香云紗不僅被運用于演員的服裝上,也出現在舞美置景中,為該劇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審美質感和人文意蘊。
觀眾現場cos葉問
不少當地觀眾專門身穿帶有中國元素的服飾前來觀演。還有的甚至穿上了《詠春》男主角“同款”香云紗長衫,現場cos葉問比劃了起來。
比如演出前活動現場發布了《城市舞臺上演奇跡》深圳城市文旅宣傳片。向世界展現了一個國際化的深圳城市形象——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便利的入境服務措施,豐富的旅游場景,科技創新的城市魅力和多元開放的城市氛圍。
《城市舞臺上演奇跡》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移民城市,深圳青春之城、夢想之城的城市形象與追光逐夢、步履不停的舞劇《詠春》同頻共振,給現場來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詠春》不僅為演員提供了舞臺,也搭建了平臺,讓優秀的舞蹈表演人才從中脫穎而出、迅速成長。
《詠春》正成為培養中國青年演員的蓄水池,為中國文化事業涌動青春的活力。不僅蘊含著深圳與青年相互成就的動人連接,也折射出深圳在文化層面不滿足于當下的“碩果累累”,而是把眼光放在一個文化繁榮的未來。
《詠春》正成為培養中國青年演員的蓄水池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詠春也不是一天練成的。舞劇《詠春》充滿青春活力的背后,是深圳文化力的托舉,作為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深圳是中國離世界最近的城市,是中國離青年和青春最近的城市,也是中國離創新和創業最近的城市。
《詠春》的再次出海,為深圳文化打開了一條路,讓深圳為世人看見,是使命所然,更是天命所歸。
文|深圳客編輯部
圖片來自網絡
你幾刷《詠春》了?
參與話題互動
將有機會獲得1張
話劇《平如美棠》演出票
抽獎截止時間為9月10日中午12:00
中獎粉絲請添加圳長微信(szkzz0755)領取
(詳見次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