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小栗子推薦過很多次了。
它價格親民、做法簡單多樣,口味也很理想;從營養健康角度看,它是β-葡聚糖的優秀來源。
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Rs,把β葡聚糖的SPL值確定為3g/天。(SPL值意思是達到或接近建議攝入水平時,利于維護人體健康)
這個數值,主要是根據β-葡聚糖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壞”膽固醇水平的證據提出的。
有這方面困擾的小伙伴,推薦你試試把燕麥加入你的三餐。
美味步驟
可以用厚一點、片形完整的傳統燕麥片,也可以用快熟或即食燕麥片。
前者經過浸泡后依然能保持一定的嚼勁,而后者因為燕麥片更碎、更薄,經過一夜浸泡之后,口感會更軟爛。
大家根據自己喜好來選擇即可 。
網上很多隔夜燕麥,單獨作為一頓早餐的話,蛋白質都太少。
一般建議大多數人每餐吃20~30g蛋白質,所以如果你的隔夜燕麥中沒有額外添加蛋白質(比如蛋白粉),那么最好再搭配一份蛋白質食物。
比如1個煮雞蛋。我這里搭配了一份納豆。
營養貼士
隔夜燕麥我們以前也介紹過,今天集中回答幾個大家關心的問題。
1.浸泡了一晚,GI值會不會比煮1-2分鐘高?
我們沒有找到隔夜燕麥GI值的數據,不過倒是有科學家研究了這個問題。
加拿大學者比較了隔夜燕麥(牛奶+脫脂奶,浸泡約15~17小時)和加熱后的米粉糊(加水后微波爐加熱3分鐘),以及加了配料(蔗糖、(杏仁、椰子、亞麻籽、白藜麥片、鹽、香料)的隔夜燕麥和米粉糊對血糖的影響。
發現,隔夜燕麥的餐后2小時內血糖曲線下面積低了32%~33%,胰島素曲線下面積也顯著更低[1]。
▲熱米粉糊(實心圖標)和隔夜燕麥的餐后血糖、胰島素濃度曲線。圖源:參考資料1
具體一碗隔夜燕麥粥的GI值,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燕麥的品種(厚薄、大小、完整程度、熟化程度等)、浸泡燕麥的液體、搭配的其他食材等,確實很難給出一個統一GI值。
不過,同樣的制作方法下,冷吃的血糖反應,應該會比熱泡燕麥片的低。
2.如何有效去除植酸?
去除植酸的常規方法有:浸泡、發芽、發酵、烹煮
浸泡可以激活種子中的植酸酶——幫助分解植酸的一種物質。但是燕麥中的植酸酶活性不太高,所以單純浸泡效果可能不理想。
常見谷物中,黑麥的植酸酶活性很高,所以可能浸泡時加一些黑麥片可以提高去除植酸酶的效果。
▲ 燕麥的植酸酶活性不高。圖源:參考資料2
植酸對人類來說,有好的一面,也有大不歡迎的一面。
不歡迎的,就是大家說的“抗營養性”,它會抑制某些礦物質的吸收;好的一面是,它有抗氧化性,有某些健康意義。
不止是植酸,食物中的很多成分都存在類似的兩面性。小栗子覺得,如果你飲食均衡、這些礦物質攝入充足,就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
以上,就是本周的食譜分享,祝大家用餐愉快。
【說明】:參考食譜的能量通常在1500~1800kcal/天左右,適合一般輕體力活動女性;男性以及身材更高大、活動量更高的人覺得吃不飽,可以適當增加主食和肉菜。
歡迎將本文轉發到朋友圈和親友群
參考資料
[1]Wolever, Thomas M S et al. “Glycaemic and insulinaemic impact of oats soaked overnight in milk vs. cream of rice with and without sugar, nuts, and seed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 73,1 (2019): 86-93. doi:10.1038/s41430-018-0329-1
[2]Mayer, Natalie, et al. "Comparison of phosphorus and phytase activity distribution in wheat, rye, barley and oats and their impact on a potential phytate separation."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16.5 (2023): 1076-1088.
編輯 | 山楂
設計 | 柚子
以上信息僅為科普,不應視為診療建議
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