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277字,閱讀大約需要11分鐘
每一堂美育課上,即使是主講老師,也不是現場的權威,只是創造了一個情境,在這個情境里,影像、繪畫、寫作都是媒介,不是目的。目的是,去啟發孩子們擁有自己的視角,而非概念化的認知。
文|羿南
2024年5月16日13點,一輛汽車從茅臺機場出發向東飛馳,目的地是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第三小學。車內,健恒語速很快,說話間隙時不時看向副駕駛位的娜娜,試圖尋找感同身受的回應。
兩小時四十分鐘的車程,車里安靜的時間不超過一分鐘,但停留在娜娜記憶中更久的,是大朵壓過車頂的云,還有高速路兩側連綿起伏的山峰和高低錯落的梯田。
“大部分的對話我都忘記了,即便我們聊了很久,也沒改變我對這堂美育課的認知,”娜娜坦言,“我依然認為自己是去支援攝影課的。”
抱有同樣認知的還有小黑。
小黑來自vivo影像認知產品部,幾天前被公司負責美育公益項目的健恒召喚到務川縣。出發前,全部門同事都以為她是以攝影技術指導老師的身份到偏遠地區支教。
抵達現場后,小黑曾問健恒,是否需要制作PPT,“如果是上攝影課,可以給孩子們分享一下攝影三要素,結果健恒都說不用?!毙『谘a充,“我當時有點奇怪,不教攝影教什么?”
這并非健恒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問題。對多數志愿者而言,“美育”在自己過往的學習和生活中完全缺失。因此,自“童畫未來美育計劃”啟動以來,17名參與其中的vivo志愿者,多少都曾帶著疑惑抵達教育現場——什么是美育?它與美術課、攝影課有什么區別?
“說美術就說美術,說教育就說教育,‘美育’這個詞對我來說新到……”遲疑片刻,小黑反問,“你知道OC嗎?就像二次元圈外的朋友第一次聽到OC這個概念。”(OC:Original Character,譯為“原創角色”。)
1
教育現場
第二天,為期3天的美育課正式開始。
美育教室里,黑板頂端粘著一塊顯眼的桃紅色塑料板,印刻著這場公益的主題“尋找厲害的TA”,黑板上貼著分工表,以及孩子們對“厲害”一詞的原始理解——美化環境的大樹、救死扶傷的醫生、當地非遺文化的傳承人……
現場的30個孩子被分為9組,每組有2-3個帶隊助教,孩子們稱呼他們為“大朋友”。在主講老師龔瑜的引導下,孩子們需要與大朋友通力配合,通過攝影表達自己所理解的“厲害”。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外出拍攝的環節。
在學校,有孩子第一次注意到角落整齊摞起的桌椅,她在課堂上分享,“我覺得下面的兩張桌子最厲害,它們跟別人都不一樣,卻依然選擇做自己。”另一個孩子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覺得上面兩層的桌子最厲害,因為……它們會倒立!”
走出校門,賣羊肉粉的大叔曾是落榜的素描考生,雖然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但還是樂觀地生活著。拍攝結束后,一個孩子鄭重地在本子上寫道:我覺得他是最厲害的,他說過的兩句話深深感動了我——“要理解家人、別人”“定下目標就要向著目標前進”,我想,理解別人應該能減少很多誤會吧,我也要找到自己的目標。
“正一點可能更驚艷”“可以試試從下往上拍,”大朋友偶爾會忍不住,觀察半晌后選擇上前點撥,偷偷告訴孩子更好的角度,但也只是點到為止。
孩子們從未如此認真地觀察過最熟悉的家鄉。始終存在于這座縣城、卻鮮少被看到的勞動者,第一次被鏡頭記錄下來,成為了“厲害”的代名詞。
尋找到厲害的人后,孩子們帶著自己的作品滿意而歸。
這是他們從未經歷過的課堂。哪怕一個孩子三次站起身,想回答問題卻突然大腦空白,只能沉默,也不會有人催促或責怪。她的沉默從1分鐘縮短到20秒,第三次沉默2秒后,她突然說,“我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思考”,第四次站起身,她終于準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掌聲雷動。
半天前,這個孩子偷偷藏起自己寫下的描述“厲害”的便簽紙,上臺后模仿同學的描述,重新編了一個“答案”。下課后,健恒追問原因,她猶豫再三,小心翼翼地說——
“因為寫的跟別人不一樣,當時覺得不對。”
2
教育者的思考
細微的變化在發生,而每一場教育試驗的背后,教育者往往會思考更多,更深入細節。
孩子們放學后,教室里的桌子都會被全部拉開,留出中央的大片空間,以講師、助教身份出現在教育現場的20個大人,拉著椅子圍坐一圈開始復盤。
“是不是我們的課程安排太多了,所以沒辦法按照預期結束,我們首先可能還是要考慮到孩子們的接受度,不要讓孩子們感到疲憊?!毙『谡f。
緊接著,娜娜建議取消評分制度,她所在小組的孩子們因為得分較低而受挫,她敏銳捕捉到他們情緒的轉折?!霸u分制度確實是大家一起建立的,雖然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評分標準是可以由自己來定義的,”娜娜繼續說,“但你會發現,孩子很難領悟這背后的邏輯,只會覺得是自己分數不高?!?/p>
主講老師龔瑜坐在核心位置,吸收著所有反饋。她不僅是“童畫未來”的課程顧問,更是新藝動公益機構的聯合創始人,一直致力于推動鄉村兒童美育議題的發展。龔瑜身側是復盤會的主持人健恒,他像一塊粘合劑,在教育者和志愿者兩個視角之間,努力尋找平衡的支點?!拔襾砜焖倩貞幌?,龔瑜老師做最后補充”是他最常說的一句話。
每一次的復盤會都會超時。晚上10點左右,縣城多數店鋪都已閉店,復盤會結束了,每個人都饑腸轆轆,開始尋找宵夜。宵夜時刻,第二輪復盤會再次啟動。
在孩子們發生改變之前,教育者成為了最先改變的人。他們打破了自己烏托邦式的成長,又以學生的心態參與到每場復盤中,根據孩子們細枝末節的反應,調整出能夠啟發他們更多感受力的教育現場。
深耕美育教育十余年,龔瑜鮮少遇到這樣的復盤現場?!芭c其說是復盤會,倒更像是分享會,大家對于孩子的觀察非常細致,是教育視角很好的補充,”在龔瑜看來,美育需要長期深耕,很少有企業做公益項目會像vivo一樣深入參與教育現場的共創,“這是做最本分的事?!?/p>
這堂課還剩下最后兩小時,大朋友和小朋友圍坐一起,回到課堂最初拋出的問題——你覺得厲害是什么?
“厲害就是自信!”一個短發女孩突然大喊,“你們全都給我自信!”
這一刻,娜娜突然想到了健恒在車上一再強調的那句話,“美育不是技能學習,是育人的。”
受感染的似乎不止她一個人,笑聲過后,全場響起了持續不斷的掌聲。3天的助教體驗,讓娜娜完全預知了孩子會有的變化,但沒想到自己強烈涌動的情感。“在這個教育現場,所有人都會被影響,包括我自己。”
3
教育現場之外
更多時候,教育的意義發生在教育現場之外。
7月15日,“童畫未來”走進云南省巍山縣團結小學。四年級的米兒很早就到了教室,跑進跑出,好奇不已,粉色發圈把她的頭發高高盤起,同色系的發夾銜著兩側碎發,額前的八字劉海隨著她的動作跳來跳去。
課堂的黑板屏幕上呈現一幅蜜蜂的照片,龔瑜需要孩子們描述自己認為照片中厲害的一物,以及厲害的原因。米兒說,“小蜜蜂很厲害,因為它很勤勞。”
龔瑜嘗試將米兒從“刻板印象”中拉出來,“照片中我們能不能看到勤勞呀?是不是照片中只有小蜜蜂在采花蜜?小蜜蜂可能也有懶惰的。”米兒重新組織語言:“我看到了一只小蜜蜂很厲害,它可以選擇出很漂亮的一朵花采蜜?!?/p>
在一堂不教授攝影的攝影課上,比攝影技巧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走出固化的思維模式,走進真實的感受。
對于美育課程,米兒說不清楚自己學到了什么,但“每天想到要過來上課就覺得很開心,覺得很幸?!?,她摘下眼鏡,大滴眼淚掉落,“以前沒有人這么關心過我,我覺得妹妹不喜歡我。”當被問到為什么“覺得”妹妹不喜歡自己時,米兒又陷入了沉默,一時間,她很難為這種感覺找到一個恰當的“例證”。
米兒是留守兒童,當面對拍攝“厲害的家人”的作業時,她只能在和父母視頻時悄悄截圖。
窗外的風輕輕吹進教室,帶走她的視線。窗外,一大片菜地將學校和遠山隔絕開,白色的房屋點綴在綿延的山腳,其中也有米兒的家。
米兒愛哭。每次難過,她都會抱著毛絨玩具默默鉆到床下——一個只能躺平后滑進去的逼仄空間,這是她的秘密基地,包容了所有被爺爺奶奶指責、和妹妹爭吵打架,還有思念父母的時刻。
沒有人知道變化是在什么時候發生的。鏡子里,米兒看到背后的妹妹偷偷藏起辣條,回身看了她一眼,放心地爬上床。不一會兒,辣條的香味飄過來,米兒突然笑了,“偷偷摸摸的,有點可愛。”同樣都是“偷吃零食”的動作,過去,妹妹大概率會挨揍。
課程的最后一天,米兒邀請了爺爺、奶奶、妹妹來學校參觀攝影展覽,她指著自己拍攝的作品大聲介紹,第一次從妹妹眼里看到了崇拜。
8月6日,“童畫未來”一年一度的夏令營開始了,包括米兒在內38個孩子踏上了這趟旅程。
這是米兒第一次走出大山,她在vivo用AI畫畫、制作簡單的鏡頭模組、參觀一臺手機是如何被制造出來的,去廣州塔等景點玩了一圈。她還認識了一個好朋友,兩個人定下十年之約?!笆旰?,我們還在vivo見面,”米兒說,“我不知道她家在哪兒,她不知道我家在哪兒,但我們都知道vivo公司在哪兒?!?/p>
回家前,米兒用自己僅有的60元旅行費給妹妹買了禮物?!拔液孟癫挥憛捤?,”米兒說,“她可能現在也挺喜歡我的?!?/p>
4
教育生態
跟米兒一樣,潛移默化受到美育影響的孩子,還有江西省尋烏縣城關小學二年級的超超。
超超有點厭學,是個讓所有老師都束手無措的孩子。在家里,只要媽媽要求寫作業,超超就會找出理由拖延,“上廁所”“困了”“餓了”“忘帶書本了”……在學校,課間和同學們插科打諢的超超,上課鈴聲一響就會安穩地趴在桌上睡覺。
每次考試,超超都以0分或2分收尾。“各科老師對超超的要求都很低,只要不打擾其他孩子上課就可以,”川貝說,“他媽媽時不時會到學校找我聊一聊,之前很絕望地跟我說,‘也就因為他是個人,但凡他是個雞、鴨,我就把他殺了’。”
川貝是超超的語文老師,曾報名參加“童畫未來”第一批教師培訓,川貝也沒想到,美育課堂會成為超超轉變的拐點。
二年級一開學,“童畫未來”就向學校捐贈了材料包、教師課件、教學視頻等上課裝備包,川貝開始在學校規律地開課,每周三都有,跟美術課、足球課、音樂課一樣,成為孩子可選擇的實踐課程。
作為教育生態中最重要的環節,教師的培育是直接惠及青少年的根本。自2022年9月起,在上海真愛夢想和中國美院的聯合支持下,已經有190多位教師及校長參與過“童畫未來”的培訓或研學,累計7020箱材料包被送往云貴甘贛的鄉村小學,老師們使用的教學素材則以半年為周期進行著高密度迭代。
“我在學校上美育課不需要額外準備任何東西,童畫未來都準備好了,可以說是幫老師排除所有卡點,只要我們上課就好,連課件都是可以直接面向學生的?!贝ㄘ愂嵌昙壵Z文老師,同時也擔任行政職務,在雙重壓力下,“童畫未來”扎實的準備顯得尤為珍貴,這也成為川貝能夠規律開課的重要因素,“我的課都得搶,好多孩子都搶不到?!?/p>
在川貝的課堂上,孩子們是自由流動的。
根據課堂的不同主題,孩子們可以在課堂上用畫筆描摹家人,可以用石膏拓印樹葉,甚至可以在校園里重新認識四季的變化——他們鮮少留意過四季的更迭,而在美育課堂上,卻需要在校園里尋找春天的顏色,并通過繪畫的形式創作自己心中的春天。于是,在每日經過的路邊,超超第一次發現,春天,這里的磚縫中會生長出一排漂亮的野花。
校園內尋常的四季裝點了孩子們的內心,成為每個孩子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素材。
“美育課和美術課、音樂課都不一樣,美育課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孩子的創作都是對的,更強調孩子的感受力,”在川貝看來,美育是非功利性的,是自由的,在美育課堂上,川貝發現自己找到了最初做老師的原始的沖動,“我能看到孩子們眼睛里有光?!?/p>
從第二節課開始,超超變了。
變化最先展現在美育課堂上,超超變得異常積極,在川貝的鼓勵下,上臺分享自己的作品,當收獲幾次掌聲后,他的變化開始外延至學習的課堂——上文化課時,超超開始記筆記,這一舉動讓川貝感到震驚。盡管之后的考試,超超依然未過及格線,但他的變化足以讓人驚喜。“雖然我們做美育的目的本質上不是為了孩子的成績,”川貝說,“但對超超來說,這更是一種拯救和希望?!?/p>
“川貝老師周三見!”穿梭在校園里的川貝,總是會看到向自己飛奔而來的孩子,在她眼中,每個孩子都如此明媚可愛。
5
結語
2024年7月17日,午休時間,在云南巍山團結小學美育教室外,健恒和娜娜站在走廊上聊天。視線盡頭是墨藍色的天空和大朵壓在山頂的云,就像他們第一次趕往務川那天。在那之后,受到感染的娜娜又陸續加入了甘肅、云南的志愿活動。
兩個月的時間,娜娜對美育有了全新的理解。兩個人聊起孩子們的變化,言語之間有些羨慕。
“我們都是成年了,被社會馴化了很久之后,才慢慢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自己,學會愛自己?!蹦饶日f,“而這些孩子,現在就有了打開感知力的機會,哪怕只有短短3天,或許就為未來的某個時刻埋下了一顆種子?!?/p>
健恒表示贊同。在他看來,每一堂美育課上,即使是主講老師,也不是現場的權威,只是創造了一個情境,在這個情境里,影像、繪畫、寫作都是媒介,不是目的。目的是,去啟發孩子們擁有自己的視角,而非概念化的認知。
“美育不是在教化,不是能夠用一把尺子丈量的教育,而是育人的現場?!苯『阍俅沃貜土诉@個觀點,這一刻,他終于得到了娜娜遲來的“感同身受”的回應。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vivo選擇了一場面向未來的教育,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這條路上的所有奔跑者,都在耐心等待著驚喜的發生。
*備注:文中米兒、超超、川貝均為化名
(專題)
轉發自:南方周末
“vivo童畫未來美育計劃”項目簡介
2022年7月,vivo攜手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與中國美術學院教育基金會共同發起公益項目“vivo童畫未來美育計劃”,致力于以科技的力量,推動中國美育發展,以美育浸潤兒童,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vivo童畫未來美育計劃已經覆蓋江西、貴州、甘肅、云南4省6縣的29所鄉村小學,為120+位美育老師提供系統的美育培訓課程,為約40000名孩子提供特色美育課程與美育實踐,并逐步打造美育共享平臺,樹立“科技美育”的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