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日前,中心王雪莉主任接受巴西勞動者電視臺TVT采訪。8月18日《真實巴西》報網站發表題為《中國為何能成為奧運強國?看中國如何重視體育》的文章,作者是毛羅·拉莫斯。全文摘編如下:
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到最近舉辦的巴黎奧運會,中國一直位居獎牌榜前三名。
中國的優異成績絕非偶然。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大賽的運動員的選拔因運動項目而異。一批經驗豐富的教練員為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制定了著眼于國際大賽的選拔和培養模式。
對于某些運動項目,有關于孩子身體發育和身體素質的標準。國家體育總局指出,12歲至18歲的青少年適合從事增強骨密度以及爆發力的運動,如籃球、網球等。5歲至7歲的兒童心血管發育比運動系統的發育更遲緩,因此應盡量選擇體力消耗不劇烈的運動,如游泳等。
在這種模式中,政府為體育苗子提供食宿、教育和補貼。據統計,2022年,全國有2000多所體育運動學校,近年來平均每年向優秀運動隊輸送約4000人。
這些體校負責選拔兒童和青少年,并提供普通教育,而不僅僅是特定體育項目的訓練。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開始參加不同年齡段的比賽,如果能夠名列前茅,就有機會參加更高級別的比賽。
根據不同年齡,這些兒童和青少年可以入選市隊、省隊或國家隊。然后,他們有機會進入全國36所體育類高等院校。
得益于中國經濟的發展,近年來一些不屬于基礎項目的運動熱度有所提升。
經濟能力較強的家庭會為子女聘請教練進行高爾夫球或網球等運動的訓練。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會與一些家庭聯系,為他們的孩子提供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在巴黎奧運會上獲得女子高爾夫球銅牌的中國選手林希妤就是這樣的例子。
目前,中國的體育工作有三個重點:加強體育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將體育訓練和教育更多地納入整個教育體系,促進體育在國家經濟中的作用。
王雪莉表示,中國出臺了很多促進民眾參與體育活動的措施。2021年,國務院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明確了這一目標。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增加了36.59萬個,同比增長8.7%。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9平方米。與此同時,中國將越來越多的體育活動納入學校的日常教學。另一方面,中國大力推動體育賽事和各類體育活動與旅游業等部門的結合,努力提升體育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
轉載自:參考消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