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超”(化名,意為像超人一樣克服重重困難,茁壯成長)為一胎齡27+2周超早產兒,出生體重1kg。出生即由新生兒科轉運團隊“溫柔復蘇”并保駕護航轉送回新生兒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小小超”由于胎齡小,迅速出現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及新生兒敗血癥伴休克,新生兒科主任劉啟星主任醫師迅速帶領醫護團隊進行積極搶救。
約10小時搶救,生命體征基本穩定。全程優質營養管理措施介入,第一階段即院內早期的營養目標,平穩過渡,營養以腸外營養為主,啟動腸內喂養。在精確的計算下,開展腸外營養,并密切監控著出入量、血糖、電解質、血氣分析等。在評估胃腸動力后,啟動腸內營養,先給予初乳口腔免疫法,進行母乳經胃管微量喂養。
“小小超”的腸內營養并非一帆風順,進行母乳微量喂養后,“小小超”出現明顯腹脹、嘔奶、殘奶多等喂養不耐受癥狀。在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的精細護理下,通過初乳口腔免疫,口腔操,腹部撫觸理療,非營養性吸吮,合理調整喂養間隔等多項護理措施。約5天左右,腹脹、嘔吐、殘奶明顯改善,開始穩步增加母乳量,并利用母乳強化劑對母乳進行營養增強以促進“小小超”生長發育。
隨著病情的改善,全程優質營養管理進入第二階段,逐漸增加腸內營養,減少腸外營養,逐步過渡至經口喂養。此階段跨度時間長,“小小超”隨著喂奶量的增多,出現明顯胃食管返流,這是極度危險的情況,常常會引起呼吸暫停及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因此,新生兒科護理團隊通過合理排班,“小小超”由專門高年資護士全程護理,利用密切觀察以及體位調整,減少胃食管返流及嗆奶的出現。
“小小超”從完全不會吸吮,到僅有輕微的吸吮動作,逐步出現吸吮和吞咽協調,最后到吸吮、吞咽協調并和呼吸同步協調。根據超早產兒消化系統在宮外生長發育的特點,制定出不同時期的營養支持措施及促進吸吮及胃腸發育的護理措施。
第三階段,進入院內后期,本階段實施全腸內營養,全面評估生長發育,并指導家長日常護理并過渡至家長參與日常護理,為出院準備。
全程優質營養管理離不開精確的營養評估,每天出入量計量,能量、營養素以及生長參數的評估,每周利用生長曲線對超早產兒階段性生長發育評估,為優質營養管理提供了準確依據。
全程優質營養管理不但為超早產兒提供生長發育的必要所需的營養素,還能提高其免疫力, 為這顆“溫室下的種子”提供了有效的免疫屏障。管理過程中加入了父母元素,大大降低了父母的焦慮感,也使父母護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為超早產兒回歸家庭提供了根本保障。
科 普 小 知 識
早產兒被稱為未成熟兒,由于器官結構及功能的未成熟,常一出生即出現很多嚴重的疾病,因此以往大家對救治早產兒主要集中在怎樣救治疾病上。隨著大家對早產兒救治水平的不斷進步,早產兒的救治成功率顯著升高。但隨著救治成功率的升高,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宮外生長發育遲緩”。
所謂“宮外生長發育遲緩”就是早產兒出生后生長發育低于生長速率的期望值。由于早產兒宮內儲備不足,發育不成熟、消化吸收功能弱,加上出生后并發癥多,代謝消耗大,快速的生長,從而造成早產兒營養供需矛盾異常突出。結合新生兒科情況,根據早產兒生長發育特點以及病理特點,制定出超早產兒全程優質管理標準為超早產兒生長發育保駕護航。
圖|文:新生兒科 駱冠毅
專業審核:劉啟星
編發:宣傳科
文章來源:清遠市第二人民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