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哈薩克斯坦人知道,現今中國對他們的關注?一位從事兩國間貿易的企業家說,他通常這樣告訴哈國人:
- 20年前能把哈薩克斯坦五個字發音清楚的,10個中國人里只有1個,而知道哈薩克斯坦與新疆接壤的,20個人里面可能只有1個。如今,10個中國人有5個知道哈薩克斯坦在哪,并且能把名字講清楚。
- 這固然存在人群偏差,但不可否認的是,中亞確實已經成為一片熱土。
大眾輿論對國際話題的關注和討論,不再只停留于歐美、日韓、東南亞等板塊。一些前瞻性話題,更是早已在產學研群體中展開。
譬如,鎬媒體·《中亞觀察》聯合西安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西安外國語大學中亞·環里海研究中心,邀請了國內數十位最懂中亞的學者與企業家,從學術和經驗兩個維度,共論“亞歐大陸貿易新通道的機遇”。
圍繞中國與中亞之間的新市場、新機遇,《中亞觀察》愿成為鏈接各方資源的一座橋梁,共同推進更多形式的合作與交流……
國內最懂中亞的一批人相聚
8月25日,“亞歐大陸貿易新通道的機遇”座談會在西安召開。
活動集結了眾多中亞研究領域的學術大咖和深耕中亞多年的企業家,就嘉賓陣容而言,堪稱國內最懂中亞的一批人的聚會。只是考慮到研討的縱深度與前沿性,活動采取閉門會形式,未對外開放名額。
參會學者包括: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丁曉星;
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院長、絲綢之路與歐亞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黃達遠;
蘭州大學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副所長曾向紅;
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與歐亞研究院院長、俄羅斯研究中心教授曲文軼;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馬斌;
長安大學經管院教授、物流與供應鏈研究所所長董千里;
西安交通大學亞歐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朱旭;
西安外國語大學環里海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兼首席專家王志;
西安外國語大學環里海研究中心、國際關系學院研究員耶斯爾;
蘭州大學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韋進深;
新疆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新疆大學天山學者特聘教授潘志平;
與傳統學術研討會不同,本次會議由媒體與高校聯合發起,學者與企業家共同參與,是一場權威學術與市場經驗的精彩碰撞,一場圍繞中國與中亞貿易新通道、新機遇、新合作的“產學研+媒體”的創新探索。
應邀參會并發言的企業家、通道建設者包括: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線路運輸設計院交規所總工程師馬海超;
哈薩克斯坦陜西商會會長、陜西陜哈集團公司董事長何誠;
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公司市場服務一部經理強東峰;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劉東萌;
中國(陜西)絲路國際貿易產業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主任楊麗娜。
亞歐大陸貿易的兩個重要通道
這場“亞歐大陸貿易新通道的機遇”座談會,圍繞兩個話題展開:
其一,跨里海“中間走廊”及對全球經濟格局的影響;
其二,中吉烏鐵路重塑亞歐貿易新格局。
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也被稱為“中間走廊”,區別于過境俄羅斯的北方走廊,也不同于依賴海運的南方走廊,是中國通往歐洲的一條鐵海聯運的貿易新通路。
相比于其它兩條走廊,“中間走廊”一直顯得有些不起眼。但近年來,國際局勢發生變化。
2023年末,紅海危機爆發,掌握著世界上12%海運貿易量的南方走廊開始充滿不確定。另一邊,俄烏沖突的影響,北方走廊的貿易量也開始下降。這給了中間走廊更多機會,連接歐亞的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貿易量開始激增。
但港口承載能力差,中轉時間長、價格高也成為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此次座談會上,專家和企業家對此展開熱烈探討。
另外便是中吉烏鐵路。
該路線建成通車后,將是中國至歐洲乃至中東波斯灣地區最短的貨運鐵路線。與此同時,陜西通往中東、南亞地區的路徑也將擁有更多選擇。
中吉烏鐵路從提出概念到即將開工,歷經20余年,經過了多輪博弈,這背后牽扯的是國家之間的利益劃分。有專家透露,多年來爭執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某參與方認為該條鐵路對其收益貢獻不大,因此在博弈中經常漫天要價,不斷抬高條件。
為保障該話題研討更加深入,長期參與中吉烏鐵路可行性研究的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代表也來到現場,分享了《我國向西開放鐵路通道規劃布局》的主題發言。
打造對外開放資源交流高地與低收入
這場座談會帶來的啟示,不止于學術與商貿層面。
在中國向西開放進程中,陜西扮演著前沿門戶的重要角色。而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定首先是對外開放的資源交流高地。特別是政府間合作協議鋪平道路之后,需要各方跟進,特別是市場化力量扛旗。
正如趕赴中亞淘金的企業,從服裝貿易、農產品、汽車、基建到技術出海齊頭并進。以及如西工大哈薩克斯坦分校落地,西北農林大學將海外示范園在中亞各地開花,西安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承擔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本次座談會,《中亞觀察》充分發揮媒體的資源鏈接優勢,邀請學術界與企業界共聚一堂,共論關鍵命題,是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邏輯驅動下的直觀表現,同時也是媒體的應有之義。
面對翻天覆地變化中的中亞國家,我們需要更多、更深入、更專業的信息渠道,讓國內政務體系、企業家、讀者從真實的中亞出發,進一步了解該地區的發展脈絡、政治環境、市場環境與戰略機遇。
基于這樣的初心,2024年初,《中亞觀察》誕生了。
面向未來,《中亞觀察》致力于成為全球專業報道“中國-中亞”合作進程的媒體平臺,專注中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深度報道,在此基礎上,真正成為中國與中亞之間信息等資源鏈接的一座橋梁。
此次座談會只是一個小小的起點,我們還將聯合更多的專家、企業家及相關方面人士,展開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為政府間合作以及中國企業向西“出海”提供價值參考,誠邀各位讀者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