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了條朋友圈,有五個人罵我市儈,戴有色眼鏡。
我發現自己真的是很功利,很多人都推薦給我過《能斷金剛》這本書,但是我都沒看。
因為推薦我說的這些人都很窮,都很菜,直至有比我財富和業務體量高100倍的人推薦我我才愿意看。
可見人微言輕,這個事兒是正常的,所以你發現在你說話不好使的時候,其實不應該再說了。
把自己的人經營的重一點就好了。
PART 01
朋友圈的邏輯
后來,一位給我推薦這本書的朋友A在朋友圈給我留言說:謝謝你的贊美,我為我曾經像你推薦過感到難過。
我突然感覺到,我的言辭上有些犀利,畢竟朋友圈嘛,都是身邊人,又不是自媒體,需要觀點鮮明才能吸引到粉絲。
我就在下面統一留言:言辭上有點不得當哈,換個說法,以前推薦給我這本書的人,總是無法引起我的重視。
再接著,剛才A私信我說,君子慎獨,凈說啥大實話,就知道你肯定要挨罵,我這朋友圈其實挺有文化的,說的很多話我都不太懂,但不讓我說實話我聽懂了。
PART 02
自媒體的邏輯
寫到這突然想到我去年寫了一篇文章,內容大概是這個社會只有四種人,偽君子,真小人,墻頭草,圣人,也是被罵慘了。
不過我當下還堅持我的觀點,我們做健康行業,見過很多患者怎么說讓他改生活習慣,他都不改,醫生一說馬上就改了,為啥呢?
是因為醫生那身白大褂嗎?是因為背后代表的專業,權威,人脈,僅此而已。
可能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有些東西可以用可以做,但確實不能拿出來說。
有時候我們得看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周圍是什么環境,言辭雖犀利,但要分場合、看對象。
在朋友圈里,大家都是熟人,很多話不需要說得那么直白,反而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行為和影響力,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當然真正的影響力并不是通過言辭獲得的,而是通過實際行動和成就建立起來的。
在你還沒有足夠的分量時,說得再好聽也沒用,反而容易招來反感和誤解。
多注重自己的言行,努力提升自己,用實際行動去贏得別人的認可,畢竟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你真正能做成什么,而不是你說了什么。
與其在朋友圈里爭論,不如花時間提升自己,積累經驗和資源,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這樣,當你再去說話時,自然會有人愿意聽,有人愿意跟隨,這個世界上最有分量的,是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別人的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