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6,江湖人稱“六爺”,提到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有點熟悉。它在中國空軍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地位。
要知道,殲6是中國空軍裝備最多、服役時間最長(累計服役近50年)、戰績最輝煌(歷經實戰擊落20多架敵機)的國產噴氣式戰機。
根據相關資料:殲6投產23年,生產5200余架,是中國航空史上生產數量最多的戰機。是上世紀70-90年代中國空軍的中堅力量,還遠銷全球,出口到海外10多個國家。
其中,巴基斯坦是除開中國外,裝備殲6最多的國家,累計接收253架殲6戰機。在實戰中,巴基斯坦的一架殲6戰斗機,直接打爆兩架印度蘇-7戰斗機,使得殲6名聲大噪。
那么,殲6戰斗機的性能究竟有多優秀呢?咱們就來詳細聊一聊!
首先,殲-6是以尺寸小、重量輕、推重比大、爬升率高、機動性強等特點而聞名,特別適合用于近距離空戰格斗,堪稱“空中手術刀”。
但是,殲6卻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發動機問題。殲6的進氣道內安置的渦噴—6發動機,便曾經因為渦輪軸折斷而造成不少事故。
1971年4月,巴基斯坦空軍連續出現兩架殲-6戰斗機渦輪軸折斷事故,造成一名巴基斯坦高級飛行員犧牲(任何機型都不百分百排除風險,自然也不能以事故而否定殲6的歷史地位)。
不過,殲6的機體結構簡單、厚實耐用,機動性也很不錯(最大飛行速度1490公里/小時,推重比達到0.86馬赫),還可以實現超音速飛行,對于以“國土防空”為作戰任務的中國空軍來說,簡直就是一款非常實用的戰機。
其實,對于起步不久的中國空軍來說,殲6戰斗機能夠適應“誘敵深入”的國土防空戰略需求,是一款性價比超高的戰斗機。
在越南戰爭期間,殲6敢于和美國的F4戰斗機進行空中格斗,F4作為一款標準的二代噴氣式戰機,在航程和機載武器設備方面,都是遠遠優秀于殲6。
但是,殲6有著轉彎半徑小和速度快的優勢,而殲6就剛好利用優勢直接壓制美軍F-4戰斗機,創造了“以小博大”的空戰奇跡。
從1963年末到1968年,中國空軍所裝備的殲-6,累計擊落擊傷22架各型美國戰機,包括性能更先進的F-4B、F-4C、F-104C等美制戰機(2倍音速,性能完全優于殲6)。
在印巴戰爭中,殲6戰斗機更是大顯身手,在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的操控下,擊落了多架印度軍機,創造了殲6的空戰神話。
雖然說,殲6也是有航程短、載彈量小、機載設備老舊等劣勢。但是,既然性能不足,對于當時薄弱的中國航空來說,就用數量來彌補。
根據相關資料,殲6累計生產了5205架,是新中國航空史上數量規模最龐大的機型。
同時,除開滿足中國空軍的戰略需求,殲6也承擔起對外援助和出口的任務,遠銷歐亞非地區的第三世界國家。
比如當時東歐的阿爾巴尼亞,空軍力量一直薄弱。所以,我國便援助其殲6戰斗機167架(僅次于巴基斯坦),并在中國軍工和空軍的技術支持下,幫助阿爾巴尼亞建立了一支強大的空軍力量。
2010年,殲6系列噴氣式戰機,正式退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序列。
但是,殲6作為中國空軍曾經的主力戰機,為捍衛新中國的國土空域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它的誕生和存在,就是共和國空軍的一段傳奇史!
六爺的故事結束了,但是六爺徒子徒孫們,卻成為共和國新的雄鷹,捍衛著華夏領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