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一篇簡要的講了CD3抗體對于雙抗藥物的重要性。
談到雙抗藥物管線時,各種話題通常聚焦在藥物靶向的腫瘤靶點(CD19/BCMA等),而忽略了CD3抗體的作用。
雖然CD3抗體對雙抗藥物具有重大影響,但少有研究對這種影響做系統性的闡述。 今天介紹一篇基于 TCR藥物的 CD3抗體 相關研究, 該研究利用ImmTAC技術,把 一系列不同親和力活性的CD3抗體和 TCR 組合成不同TCR藥物 ,并做了系統的研究 。
1、CD3抗體和不同TCR親和力的設計
研究團隊基于親本CD3的scFv抗體(E0,KD=33.9 nM) 通過定點丙氨酸誘變產生一系列親和力較弱的突變體,通過噬菌體展示的親和力成熟用于產生具有更強親和力的變體。
另外,通過改變HLA-肽的序列,能夠使用相同的ImmTAC分子來測試從uM到pM級別的一系列TCR親和力。
2、CD3抗體的解離時間比親和力更重要
用不同親和力的CD3抗體去激活T細胞,并通過IFNγ的釋放來作為T細胞激活的指標,結果發現CD3抗體的親和力 和IFNγ釋放沒有直接關系。
CD3結合最弱的變體(E8和E39)具有較低的細胞因子釋放,而中等親和力變體,尤其是E28,具有最高的細胞因子釋放。 強結合變體(E16、E17、E24和 E42)的細胞因子釋放量非常低。
E28和E0突變體對CD3的親和力非常相似(36 VS 34nM),但E28具有更快的解離速率(t1/2 為4.6分鐘,而E0為7.6 分鐘),同時IFNγ的釋放高于E0。
類似的E8和E39的親和力也相似(615 VS 607 nM),但E8的解離速率較慢(t1/2為0.6分鐘,而E39為0.2分鐘)并且IFNγ釋放低于E39。
上述研究表明CD3抗體的off-rate是比單獨親和力更有用的T細胞激活預測指標。
3、最佳的抗CD3親和力取決于TCR-pHLA 親和力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系列MHC肽,它們與TCR的親和力范圍為KD=1.8 nM~500 μM。
同時用 四種CD3抗體組裝TCR藥物,這四種CD3抗體的結合包括強(E42)、弱(E8)和中度(E0 和E28),并用這四種TCR藥物誘導T細胞對腫瘤的殺傷。
結果發現,較低親和力的TCR的親和力增加了E42 TCR藥物的細胞因子釋放,同時降低了E0、E28和E8 TCR藥物的細胞因子釋放。
當TCR親和力減弱至87 nM(MimC)時,E42的性能顯著優于其他變體, 對于 1-2 μM(MimF 和MimG)的較弱的TCR親和力也是如此。E42的TCR親和力較低,形成免疫突觸的時間(Bridging T1/2)。
當TCR親和力到 MimH 的 66 μM 或 MimI的 567 μM 時,任何 抗 CD3 變體均未觀察到活性,表明在這種情況下TCR藥物的設計是無效的 。
CD3和靶向抗體之間的協調,必須精心的進行篩選!
4、寫在最后
為了設計有效的 雙抗,必須選擇合適的CD3抗體,最大限度的激活T細胞而不引起細胞因子風暴,同時要考慮其和靶向腫瘤細胞的抗體的協調,而且兩者這間的協調作用必須經過“縝密”的篩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