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
在2024年頻繁涌現的新空間中,北京虞·空間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诖饲笆曜雒佬g館的積淀,選擇遠離798核心藝術區,以及重點關注水墨的研究方向,讓這座從常熟而來的新空間顯得頗為特立獨行。
早在2014年,張維便在江蘇省常熟市創辦了虞山當代美術館,這是常熟首家私人美術館。坐落在大美“清微淡遠、博大和平”的虞山派美學發源地,意味著美術館注定承擔著梳理傳統,并將傳統進行現代性轉換的重任。這為十年后北京虞·空間的創辦積累了重要經驗。
虞山當代美術館往期活動
創始人虞山張維
以水墨研究為主要立足點,發展“虛”派美學的理念,這一線索也延續到北京空間中。2024年在北京成立的虞·空間,首展便以“古典”為題,充分呈現了研究的站位與錨點。
這個位于北京T3國際藝術區的新空間,被知名當代藝術家工作室環繞,讓這個帶有濃郁“古典”氣息的展覽顯得別出新意。走入安靜的園區,黑白配色的logo時刻彰顯著虞·空間的方向——水墨。
北京虞·空間外景
作為北京虞·空間的開館展,8月31日至9月30日,“最后的古典——黃賓虹、林散之、董欣賓、劉知白、卞雪松五人展”在空間一層展出。本次展覽由虞山張維策展,韓少玄擔任學術主持。
從五位藝術家的名字中,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關聯——林散之師從黃賓虹得書道,卞雪松師從林散之。31組/49件作品,以近代書畫中的代表人物黃賓虹為起點,以新視角再度回望這段書畫史的流變。
有著千年積淀的水墨,不斷在近代遇到新問題。在古今中外等諸多思潮的沖擊下,激活和復興千年積淀,這絕非朝夕之間的事。在這一過程中,很多人離開了,很多人放棄了,這也是迄今水墨經過幾輪掙扎,始終處于不溫不火境況的原因之一。
“最后的古典——
黃賓虹、林散之、董欣賓、劉知白、卞雪松五人展”
2024.8.31-9.30 北京虞·空間
恰如2024年畢業季期間引發的“大寫意去哪兒了”的討論,水墨是一個在當代揮之不去,卻又讓人怯于入手的話題。細讀這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可以梳理出筆墨意識在近代發展的流變,筆墨意識從描摹、表現、抽象,到渾然一體的過程。他們都堅持以書入畫,以氣息、氣韻統攝畫面的古典傳統。
這或許也是對五花八門的當代藝術提個醒,一些古典精神是否要執著堅持?以近代黃賓虹為始的古典標桿,會是成為我們研究水墨的永動機嗎?
“最后的古典——
黃賓虹、林散之、董欣賓、劉知白、卞雪松五人展”
2024.8.31-9.30 北京虞·空間
運營美術館十年,張維對于水墨有著極深的情感與研究。在他看來,中國藝術一般不以形式革新為宗旨,而是以創造人生境界為最高目標,這是東西方藝術觀念明顯的區別。
經唐宋元明繪畫的實踐,筆墨的經驗已累積到一個量的質變,董其昌適時提出筆墨獨立,筆墨對等于自然,這是人類美術史上一個重要的見識與理念——筆墨成為心性自然和詩性抒寫的中心。
黃賓虹《湖山初霽》 46x75cm
黃賓虹在總結五筆七墨法時,是基于董其昌的理念,并沒有把筆墨上升到抽象的高度,但擴展了筆墨的表現意識。晚年黃賓虹的繪畫實踐,充分發揮了筆墨的表現性,完成了他所提倡的內美,成就了他厚黑華滋、蒼勁渾然的境界。
下滑瀏覽
林散之《筆落驚風雨詩來泣鬼神》 17x80cmx2
林散之師從黃賓虹習畫,卻在書法上成為一代大師。林散之稱:詩第一,畫第二,書第三。這當然是戲說,但這是他追求生命至高境界的基本素養。他的書法境界,瘦勁圓澀、璀璨華滋、飄逸天成,瘦而要勁、圓中帶澀、澀中又需飄逸天成,這種矛盾而又沖和的境界,是多么難得的人生通達之境。
董欣賓《湖風月夜圖》 46x100cm
董欣賓發展了黃賓虹關于筆墨的理論,提出“冷抽象,熱抒寫”,把筆墨的表現抽象化,再以生命之熱力寫心意,他表現的圖像并不抽象,但把筆墨本身抽象化了。他和卞雪松共同提出“一根線條里有生老病死,一根線條里有春夏秋冬”,這是對中國繪畫偉大南線傳統的現代性認識與總結。
董欣賓也是詩書畫全才,他的長線條柔韌飄灑,畫出了江南鄉村溫潤野逸的詩意。他寫意的松樹,姿態虬奇卻昂然灑脫,如他自己命運的寫照。
卞雪松《西望陽關》 25x34cm
卞雪松師從林散之,與后者瘦勁飄逸,以小草寫大草不同,卞雪松的大草從李北海的結體中取寬博堂正,從摩崖石刻和碑中取鐵線,得沉雄擔當,在渴筆線的虛實轉變中,得地老天荒的蒼茫浩氣。所以他的大草,樸茂、沉雄、虛古、浩氣凜然。
劉知白《山水清音》 135x68cm
劉知白也是詩書畫全才,他發展了黃賓虹的墨法,后者宿墨勾畫、積畫,無論多么黑重、渾厚都由一波三折的點線構成。劉知白后期消融了筆線,以不同形態的深淺墨色構筑畫面,突出的是氣韻而非骨力,追求的是筆墨化剛于柔、空清荒寒、簡逸淡遠,這是生命的靈透之境。
在張維看來,五位先生的作品之所以稱為最后的古典,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都遵循中國畫筆精墨妙的古典傳統,在筆法和墨法上發展出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及精神境界;都是詩書畫的通才;都遵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訓,壯游山川自然;都遵循中國畫的第一法則:氣韻生動!
“最后的古典——
黃賓虹、林散之、董欣賓、劉知白、卞雪松五人展”
2024.8.31-9.30 北京虞·空間
“五位藝術家都堅守著最后的古典,并推陳出新,畫出并活出新的生命至境,難能可貴。在當代藝術一片喧鬧之中,回顧他們的古典、高貴的藝術精神,恰是中國當代藝術最好的開端?!睆埦S對《藝術栗子》說。
“最后的古典”是虞·空間進入北京的開端,這個開端也是一次近代水墨尋根之旅。據了解,之后空間將在水墨的脈絡上,更多探索和研究當代藝術在新時代的學術發展。
參考資料:虞山張維為展覽“最后的古典”所寫前言
文字|羅自立
圖片|虞·空間、虞山當代美術館
藝術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