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都別亂吃藥
也別吃錯藥!
這句很多人的口頭禪
意義卻十分深刻
9月2日
2024年“全國藥品安全宣傳周”在京啟動
主題為"藥品安全 良法護航"
國家藥監局發布了
最新《公眾十大用藥提示》
“減肥神藥”管用嗎?
維生素D能不能補?
人未老頭先禿怎么防治?......
個個直擊日常生活中的
用藥知識"盲點"
一起了解
01
正確認識肥胖癥 切勿盲目跟風自行用藥
我國有肥胖癥的診療規范。減重時,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干預,用營養+運動+心理等綜合生活方式科學減重。確需使用藥物減重時應遵循醫囑,仔細權衡用藥適應證、禁忌證、藥物的不良反應等因素。濫用減肥藥物存在安全風險。目前還沒有所謂既沒有副作用,又不會反彈的“減肥神藥”,肥胖癥患者切勿盲目跟風自行用藥,以免適得其反,傷了身體。
知識點貼士
網上熱傳的"減肥神藥"
副作用很多
在我國不適用于減肥
2021年4月,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商品名為諾和泰)在我國獲批用于2型糖尿病,當年即通過談判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價格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今年1月2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宣布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片獲得批準上市,將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
醫生介紹,司美格魯肽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消化道不良反應,大部分病人注射早期會有惡心嘔吐、拉肚子、頭暈乏力的現象。“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這個藥目前發現會有增加急性胰腺炎發作的風險。此外,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它可能會增加患甲狀腺髓樣癌的風險”。
醫生強調,司美格魯肽是處方藥,人們需要正確看待它。此前,司美格魯肽口服片頻頻出現在網購平臺。醫生表示,目前在醫院里還買不到司美格魯肽口服片劑,她也不太建議患者通過網上代購等途徑進行購買。此外,口服片需要每天服用,且對有的患者來說,胃腸道反應可能會比針劑更明顯。
02
控制血壓要堅持 隨意停藥傷身體
高血壓患者不能隨意停藥。如經醫生判斷確實可以減藥,則應緩慢平穩減量,以避免血壓波動或反彈。如果是聯合用藥,應優先進行減量,而非先減掉其中一種藥物。如血壓保持正常在6個月以上,可先將原有藥物減成最低維持劑量。如血壓還能保持正常6個月以上,可考慮減掉一種藥物。需要注意的是:基礎為Ⅱ級以上、中高危組的高血壓患者,完全停藥的可能性不大。
知識點貼士
降壓藥,到底應該怎么吃
每個人的血壓在24小時內是不斷波動變化的,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呈現“兩峰加一谷”的特征,即杓型高血壓;還有一部分高血壓患者夜間血壓反而升高,或者晝夜血壓變化不大,即反杓型、非杓型高血壓。降壓藥的服藥時間與患者血壓變化情況及降壓藥的藥效維持時間都有關系,什么時候吃降壓藥不能一概而論。
杓型高血壓
杓型高血壓
大部分高血壓(即杓型高血壓)患者的服藥時間在早晨起床后。如果服用的是長效降壓藥(每天服用1次),建議在早晨起床后空腹服藥。中效降壓藥(每天服用2次)建議在早晨7點和下午4點左右服用。短效降壓藥的服藥要求則更加嚴格,需要遵醫囑服用。
反杓型高血壓
這類患者需要調整服藥時間,在血壓接近峰值前1~2小時服藥,使藥物的血漿峰濃度與血壓的峰值基本同步或重疊,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壓。具體的服藥時間需要看血壓的高峰在哪個時間段,這樣才能在最適合的時間服藥。
非杓型高血壓
這類患者需要在夜晚睡前服用長效降壓藥,也是維持藥物的血漿峰濃度與睡眠時出現的血壓峰值基本同步或重疊。
由于個體差異,高血壓患者可以在服藥前先進行24小時的血壓監測,仔細了解自己的血壓高峰情況,然后在高峰前1~2小時服藥,這樣更能有效地控制血壓。
醫生提醒:治療高血壓需要連續吃藥,即使治療一段時間后血壓恢復正常了,患者也不能擅自停藥。因為停藥后,血壓很容易反彈。高血壓患者特別忌諱降壓藥“吃一吃、停一停”,這樣做會導致血壓忽高忽低,進一步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藥到病除是每一位患者的心愿。而高血壓的發生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降血壓需要平穩、緩慢地進行,很少有患者一吃藥就能馬上見效。高血壓患者服藥4~8周,血壓逐步達標,才是常態。
03
頸動脈斑塊高發 嚴加防控別大意
近年來,頸動脈斑塊高發頻發且危害大。頸動脈斑塊導致50%以上的血管狹窄,是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明確指征,無論膽固醇水平如何,都應予以他汀類藥物治療。多數患者應長期乃至終身服用他汀類藥物,間斷用藥的做法不可取。
04
奧司他韋抗流感,兒童用藥應仔細
奧司他韋是常用的流感預防和治療藥物,可用于成人和1歲及1歲以上兒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療,以及成人和13歲及13歲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預防。
兒童是用藥的特殊人群,使用奧司他韋防治流感時,通常會選擇顆粒劑,方便服用。要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用藥時機:作為治療用藥,奧司他韋應在流感癥狀出現后的48小時內開始服用,越早使用效果越佳;如果治療有效,通常在48小時內即可退熱。而作為預防用藥,奧司他韋應在與流感患者密切接觸后的2日內開始服用。
用藥劑量:兒童的使用劑量應根據體重來計算(可參照說明書),并且家長應確保按照醫囑準確給藥。
用藥療程:一般建議連續服用5天,即便兒童在服藥期間有所好轉,也應堅持完成整個療程。
不良反應:奧司他韋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和腹痛等,亦可能出現皮疹、精神狀況改變等癥狀。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用藥,如出現疑似不良反應,應由專業醫務人員權衡利弊并決定是否停藥。
05
維生素D需要科學補 缺乏過量皆不宜
維生素D對肌肉骨骼健康至關重要,但短期內攝入大劑量或長期服用超劑量維生素D,可導致嚴重中毒反應,引起高鈣血癥。對于正常人而言,多做戶外運動、多曬太陽有利于促進合成維生素D,不需額外補充。只有維生素D缺乏并出現相應癥狀的患者,才需通過服用藥物來補充。
06
人未老而頭先禿 長期用藥可防治
當毛囊因為衰老、營養失衡、疾病等原因失去正常功能時,就可能會出現脫發。脫發可分為非瘢痕性脫發和瘢痕性脫發,非瘢痕性脫發又包括雄激素性脫發、休止期脫發、斑禿等。
引起脫發的因素包括遺傳、雄激素、精神壓力等。雄激素性脫發也稱脂溢性脫發,大多是遺傳導致的,通過藥物來降低體內的雙氫睪酮和刺激毛發生長,可以實現防治目的。但脫發沒有辦法根治,需要長期用藥維持。
07
服藥之前看劑型,隨意掰開要摒棄
很多人在服藥的時候,覺得藥片大,不易吞服,于是就想辦法將藥片掰開或者磨碎服。殊不知,有些藥物為特殊劑型,并不能盲目掰開后服用。
這些藥物不建議掰開服用↓↓
緩控釋劑
緩控釋劑型是為了讓藥物在體內緩慢釋放,以維持藥物有效濃度的穩定,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除說明書有特殊說明外,這類藥物都應整片或整粒吞服。若掰開服用,會破壞藥物的緩控釋結構,使藥物在短時間內大量釋出,導致藥物過量,甚至引起毒性反應。
腸溶片
腸溶片指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腸液中才能夠崩解和釋出的一種劑型,通常是在普通的片劑外包裹一層腸溶衣。若掰開服用,會破壞其表面的包衣層,使得藥物在胃中就會被分解,失去應有的療效,也失去了腸溶包衣對胃黏膜的保護作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適。
包衣片
有些藥物為了防止在潮濕環境中吸濕、變質,或者為了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增加服用的方便性,會在片劑的表面覆蓋一層包衣。這類藥物若掰開服用,會在影響藥物口感的同時增加藥物對口腔、胃黏膜等的刺激性,影響藥物療效,增加不良反應等。
膠囊劑
膠囊殼是藥物的組成部分,能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或提高藥物的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若盲目地將膠囊殼打開直接服用其中的藥物,就失去了膠囊的作用。
08
光敏藥物避陽光,注意事項切牢記
人體適當曬太陽可以促進機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但有些藥物服用后,在陽光或紫外線刺激下,可引起人體過敏,這類藥物叫光敏性藥物。
常見的光敏性藥物有以下幾類:
抗菌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喹諾酮類藥物,如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等沙星類;四環素類藥物,如多西環素、米諾環素、金霉素等。
非甾體抗炎藥:吡羅昔康、萘普生、布洛芬等。
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
降壓藥:硝苯地平、卡托普利。
利尿劑:呋塞米、氫氯噻嗪、吲達帕胺。
預防藥物光敏反應要做到:用藥前,過敏體質、有光敏反應史的患者應主動告知醫生,方便醫生選擇合適的藥物。若正在使用光敏性藥物,用藥期間及停藥后5天內,應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如使用防曬霜、穿戴可遮光的衣物等以避免日光暴曬,或采取晚間服藥等方式。
如使用藥物后出現皮疹等光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應治療。
09
老年肝腎功能減,謹慎用藥方受益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生理及器官功能不同程度地衰退,對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泄能力降低,易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所以,應更重視老年人用藥安全。
老年人用藥
可遵循以下原則
選擇合理化
選擇療效確定、能緩解癥狀、糾正病理過程或消除病因的藥物,并遵循“最少數量藥物、最小有效劑量”的原則。一般不推薦4種以上藥物配伍使用,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發生。
劑量個體化
老年人用藥應從較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最佳療效的治療劑量。《中國藥典》中明確規定:60歲以上老年人應使用成人劑量的3/4,一般也根據年齡、體重、體質等情況,以成人用量的1/5、1/4、1/2、2/3、3/4順序用藥。不可一味增加劑量,以防藥物蓄積引起嚴重不良后果。同時,要注意加強治療藥物監測,必要時監測血藥濃度。
提高依從性
70歲以上的老人,常常記憶力下降,或多病共患,需要使用的藥物種類繁多且復雜,對醫生、藥師交代的服藥方法易遺忘或混淆,從而導致用藥錯誤(忘服、誤服甚至過量)。對此,可將用藥方案的復雜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提高老年患者的依從性。
10
慢病不能只囤藥,定期復診莫遲疑
有些慢病患者認為用藥以后感覺不錯,一直吃藥就可以了,為了方便就只囤藥吃藥,而不按照要求定期復診做檢查。其實正確的做法是,即便有些慢病治療藥物可以開較長時間的處方,也要觀察病情變化。如果患者長期自行用藥不復診,不能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往往容易延誤病情。
如2型糖尿病,隨著病程的延長,如果出現了輕、中度并發癥,需要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危險因素;如果出現了重度并發癥,則需要到眼、腎、神經、心臟、血管外科等專業科室就診,防止重度并發癥造成致殘致死。
來源:新華日報健康、央視新聞、中國藥學會、健康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