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豪華汽車制造商、首個在中國市場推出長軸距版的國際豪華汽車品牌,首個在中國市場中累計銷量突破900萬輛的豪華品牌。中國對奧迪是特殊的,感情深厚:希望能夠繼續(xù)深耕中國并展望下一個近40年。
在今年5月20日,奧迪與上汽簽署合作協議,表明將進一步加強本土合作。包括將聯合開發(fā)專注中國市場的全新智能數字平臺,并基于該平臺打造全新高端智能網聯車型。
三個月過去了,奧迪·上汽這一全新合作項目如何了?近日,奧迪·上汽合作項目CEO宋斐明(FermínSoneira)事關為什么要合作、怎樣合作、當下如何推進進行了詳談。
為什么躬身入局?
中國市場的特性與奧迪的品牌調性共同決定。
宋斐明解釋奧迪之所以與上汽開展全新項目。從理性上講:首先,中國是奧迪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是奧迪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其次,中國市場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的發(fā)展速度和轉型意愿是最快也是最堅決的。奧迪希望能夠抓住中國市場的機遇。
此外,中國更為年輕的客戶群體對于自動駕駛、車輛互聯方面等智能技術也有著更多需求。與全球其他市場奧迪的消費群體基本在55歲到60歲之間,中國的客戶群體普遍來說更為年輕,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可以說是兩個不同年代的群體。因此,奧迪希望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方面進一步發(fā)力,從而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豐富產品陣容,為中國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從感性層面來講,奧迪樂意迎接這樣的挑戰(zhàn)。
為什么是上汽?
在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選擇上汽集團作為奧迪的合作伙伴,兩者目標高度一致,之間擁有最高級別的信任值。
在技術儲備方面。上汽尤其在汽車生態(tài)體系和供應鏈方面擁有非常完善的基礎。能夠與中國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形成技術生態(tài)體系的閉環(huán),更好推進合作。
同時,上汽是奧迪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過去的合作中非常愉快。雙方看法高度一致,彼此認同。形成合力增效的優(yōu)勢,更加敏捷地適應市場需要。
上汽集團在中國擁有非常龐大的客戶群體,對于中國市場也有獨到的見解和洞察。尤其在向智能網聯汽車轉型的過程中,能提供強大的動力和創(chuàng)新思路。“真正的競爭對手在外部,而不是內部,所以我們會繼續(xù)加強合作,推動項目取得成功。”宋斐明說。
據宋斐明透露,新項目在生產上會利用上汽大眾安亭工廠進行生產。作為相知相熟的合作伙伴,上汽大眾非常了解奧迪在生產制造方面的質量要求。而在銷售渠道方面,會利用現有的上汽奧迪銷售網絡。但會在用戶體驗方面做出區(qū)分。
從3月1日上任以來,宋斐明愈加清晰地感受到:大家都很清楚這是一個著眼未來的長期項目,而并不是試點項目。
新產品,純正奧迪基因
關于產品開發(fā),目前一切都在正常的軌道上運作。甚至產品開發(fā)進展已經超越預期。
據透露,首款概念車將在今年年底亮相,首款量產車型將在明年下半年問世。在第一款車上市后的18個月內,還會有一款SUV車型和一款大型轎車。共計規(guī)劃三款新車型,都將進入奧迪此前尚未覆蓋的全新細分市場。
至于新產品是否會奧迪的四環(huán)標志,宋斐明表示暫時無法透露更多細節(jié)。但他肯定的是新車一定是具有100%純粹品牌基因的奧迪汽車,無論視覺還是駕控。他強調,通過這一全新合作項目,我們希望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路徑,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打造一款全新車型,但無論過程如何,結果都一定是純正的奧迪汽車。
奧迪已經與保時捷共同開發(fā)了PPE平臺,和大眾汽車集團共同開發(fā)了MEB平臺,現在又與中國本土合作伙伴積極開展全新合作。只不過如今首次跳出了集團內部的合作框架。但是殊途同歸,其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更高維度上實現技術和理念共享,并且保證新車一定是具有純正品牌基因的奧迪汽車。
奧迪·上汽VS上汽奧迪
無論內部還是外部,與上汽奧迪不一樣。
從內部架構來說,宋斐明表示作為項目CEO的我并沒有一家實體公司。而上汽奧迪則是一家合資企業(yè)。這是因為奧迪與上汽已經是合作伙伴,已經建立了合資公司的架構。而為了更快地向市場推出新產品,現在既有上汽大眾,也有上汽奧迪的合資企業(yè),利用現有架構更高效。并且現在的合作模式已經實現了各方高度一致、協同并進。綜上,并不需要通過新的架構來實現。
對外能感知到的差異,宋斐明坦言實車亮相之后會更明確。但可以明確的是,它必須是奧迪車,且是全新的奧迪車,必須能夠吸引全新客戶群體的關注。
至于上汽奧迪,這個年輕的合資公司在發(fā)展過程中確實面臨了一些挑戰(zhàn)。對此會坦誠和透明地分析原因,并及時調整。“就像跑馬拉松一樣,當你發(fā)現節(jié)奏不對,并不意味著要放棄比賽,而是要學會適應比賽,調整步伐。現在,奧迪和上汽的合作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我們會形成強大的優(yōu)勢互補。”宋斐明表示。
怎樣的新項目團隊?
把世界上最好的公司里的最好的技術放在一起,未必能打造出世界上最棒的汽車。整體的體驗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在不同技術路線和解決方案中實現平衡是需要著重思考的。
宋斐明表明團隊是聯合了來自奧迪德國總部、奧迪中國、上汽集團和上汽大眾的各方人才。此外還有來自國內科技生態(tài)圈的伙伴們。總部派遣了50名產品開發(fā)專家來到上海。他對團隊構成感到非常自豪,在量方面實現了突破,在質方面也有巨大變化。團隊中的技術人員主要來自包括中國、美國、括法國、西班牙、加拿大、日本等1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不同國家、不同背景、不同技術專長的專業(yè)人士,他們的工作年限,資歷總共超過500年。
在分工上,包括內外飾在內的設計工作,主要在德國總部完成。技術方面,尤其是人機交互界面、人體工程學原理等都會通過在中國尤其是上海本土的工程團隊來完成。
首先,對需求進行定義,然后中國研發(fā)團隊和上汽研發(fā)團隊共同開展測試,之后交由總部做評估和驗證。如果兩邊想法不一致,那就是相互交流、協商合作加以解決。“不管通過什么方式達成一致,最終的目標都是必須打造純正的奧迪汽車。”宋斐明再次強調。
不價格戰(zhàn),永不放棄
許多產品和價格定位非常具有競爭力的新品牌紛紛入市,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如果我們在中國能夠取得成功,我們就能夠在世界任何地方也同樣獲得成功。
“我們不會參與任何形式的價格戰(zhàn),我們希望保持在市場當中足夠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體系。”在宋斐明看來價格戰(zhàn)是不可持續(xù)的。“部分車企可能會為了增加市場份額的增加大打折扣,個人感覺這種做法是不可持續(xù)的。只有做好品牌和客戶端的基礎工作,才能夠確保整個體系獲得成功。”
在過去幾年當中,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市場當中,奧迪一直在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zhàn)和問題,但是我們在面臨問題的過程當中,也是在不斷的積極的尋求對策,能夠實現很好的生存。
在過去的115年的發(fā)展歷史當中,奧迪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市場變化和波動,每一次都得以很好存活下來了。并且保持鮮明的品牌底色,在不同的風浪當中向邁進。
究其緣由。
奧迪有愈挫愈奮愈善愈勇的韌性;保持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謙卑好學、以人為師;能快速做出市場調整和應對,不會束手束手就擒,也不會等待或觀望,而是主動出擊。最重要的一點:奧迪永遠都不放棄。
宋斐明最后說:“我們會拿出跑馬拉松的心態(tài),持續(xù)不斷地努力。也更明智地選擇什么時候加速與減速。”把奧迪悠久的歷史傳統和現在所面臨的紛繁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結合起來,在合適的時機加速,以長期的視角確保奧迪在未來市場的成功地位。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款豪華汽車在50萬以上的純電市場真正獲得成功。而這個細分市場正是奧迪·上汽的目標所在。是否能夠實現這個目標,路漫漫其修遠兮,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