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很可能將于本月17-18日開始一輪新的降息周期;目前華爾街的一致預期是,年內將降息兩次。盡管有些投行的經濟學家對降息節奏還有一些質疑,但是美聯儲即將進入降息軌道是無可爭議的。眾所周知,對美聯儲研究最多、觀點更新最頻繁的,是中國國內券商——數以百計的宏觀和策略首席,已經發表了數以千計的“美聯儲降息預測報告”,就連與宏觀沒有直接聯系的行業分析師也經常說上幾句話;這都是傳統藝能了。
《帝國的毀滅》有一句經典臺詞:“只要史坦納發起進攻,一切就都會好起來!”這句臺詞后來成為了鬼畜界最常玩的梗,沒有之一。此時此刻,在國內資本市場參與者的心目中,“美聯儲降息”就像“史坦納發起進攻”一樣,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他們認為:
只要美聯儲降息,就會有大量資金出于逐利考慮,涌入中國(包括香港),從而為大中華區資本市場注入巨大的活力。許多券商正兒八經地計算過會有多少熱錢涌入中國,在此我就不贅述了。
只要美聯儲降息,國內就可以跟進,推出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樣一來,不僅資本市場將得到提振,樓市乃至實體經濟也會一掃陰霾,重新步入上升軌道。
只要美聯儲降息,人民幣匯率就可以大幅反彈(其實已經在反彈了),從而營造一個有利于內需的環境。因為從經濟學理論上講,本幣貶值有利于出口,而本幣升值有利于進口及內部消費。
當上證指數在2800點附近徘徊、大城市房價已經重返2018年前后水平的時候,“美聯儲降息”這五個字就像一句萬能魔咒,足以讓無數人重新燃起最熱烈的希望——這年頭希望比黃金還珍貴。然而,我們必須考慮到一個嚴肅的問題:這是二十多年以來,美聯儲第一次開啟“正常的”降息周期。所謂“正常”和“不正常”,是一組相對概念,“正常”的事情如果太久不發生,就會變得不正常。就像過去兩千多年,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有皇帝、有國王,君主制在當時很正常,現在則變得不太正常了。因為美聯儲的這次降息周期與過去多次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幾乎無法套用過去多年的經驗,接下來會進入完全未知的領域。此時此刻,希望是珍貴的,但抱著希望進入未知領域則是可畏的。
世界各國央行,包括但不限于美聯儲,為什么要不定期地加息、降息?按照主流經濟學理論,是為了“熨平經濟周期”。一般而言,當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出現過熱傾向時,央行要加息,一方面控制通貨膨脹,一方面給經濟增長稍微降降溫;當經濟發展勢頭不佳、出現衰退跡象時,央行要降息,一方面防止通貨緊縮,一方面給經濟增長加一把火。在市場經濟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不是唯一的宏觀調控手段,但是是最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之一,這一點只要學過經濟學入門的人都能理解。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美聯儲的降息決策應該出于如下邏輯:通貨膨脹控制住了,就業形勢有些疲軟,美國經濟增長有失速的風險(或者已經失速);此時應該松開剎車,改踩油門,至于具體踩的多猛,則視具體路況而定。問題在于,上述“正常”情況,在21世紀迄今為止的二十多年當中,還從未出現過!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進入21世紀以來,美聯儲的幾次大規模降息行為的歷史背景。
2000-2003年:被911事件加速了的降息周期
經過1990年代后期的強勁增長,美國經濟于2000年出現了疲軟跡象,美聯儲也于2000年下半年進入降息周期。本來這是一次溫和的、循序漸進的降息周期,但是911恐怖襲擊徹底改變了一切——鑒于股市大跌、整個西方世界的民眾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國際政治環境高度不確定,美聯儲在2001年之內連續進行了三次(每次50個基點)降息;2002-2003年,又進一步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1.00%的低位。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正是這一系列激進降息,導致了后來多年的全球流動性過剩,并間接催化了2007-2008年的次貸危機。
毫無疑問,2001-2003年的降息周期,一開始是出于正常的經濟周期調節,可是很快就變成了對911恐怖襲擊及此后的反恐戰爭的“危機反應”。降息的節奏快、幅度大,確實解救了燃眉之急,但由此引發的復雜連鎖反應則是當時的決策者無法預估的。
2007-2008年:為了應對次貸危機而開啟的降息周期
從2006年6月開始,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5.25%,按兵不動,靜觀經濟形勢變化。2007年9月,隨著次貸危機蔓延開來,美聯儲開始降息,一開始還保持著正常節奏,但是2008年1月就變得異常激進:短短十天之內,一次降息75個基點、一次降息50個基點,這種節奏是史無前例的。隨著雷曼兄弟的破產,美聯儲繼續激進降息,并最終于2008年12月降至“零利率”(實際為0-0.25%的區間)。
除了降息之外,美聯儲又開啟了量化寬松(QE)政策,在公開市場上買入中長期債券,以降低長端利率。量化寬松經歷了三個階段,直至2015年才基本告一段落;“零利率”政策則于2015年底劃上了句號。這次歷經八年多的大規模放水,給全球資本市場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也給過去十多年的美股長期大牛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盡管這并非決策者的本意)。
2019-2021年:“周期內調整”意外轉變為大規模降息
長期的“零利率”和量化寬松,讓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膨脹到了恐怖的程度,也讓全球流動性過剩的風險再次產生。為了避免矯枉過正,美聯儲小心翼翼地一邊縮表一邊加息,直到2018年底,好不容易將聯邦基金利率提升到了2.50%(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此時,美國經濟又出現了一些疲軟跡象,于是美聯儲于2019年7-10月進行了三次(每次25個基點)降息。但是美聯儲強調,這屬于“周期內調整”(mid-cycle adjustment),利率逐漸上升的基本趨勢不變,只要經濟形勢出現好轉就會恢復加息。
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初出現的全球疫情改變了一切。在美國居民陷入恐慌、美股多次熔斷的情況下,美聯儲再次打破先例,在2020年3月之內將聯邦基金利率驟降至0-0.25%,再次開啟了零利率時代。此后美股以及整個美國經濟果然大幅反轉,不過由此也帶來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直至現在才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簡短的總結:“正常狀態”的缺失,“事件驅動”的降息周期
我們不難發現,進入21世紀以來,美聯儲的三次降息周期都帶有濃厚的“事件驅動”色彩,是對突發事件的被動應對。2000-2003年本來是“正常的”降息周期,但是中間被911事件推了一把,變得“不正常”了;2007-2008年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應對次貸危機而開啟的“不正常”降息周期;2019-2020年本來是“周期內調整”(不能視為一個完整周期),卻被全球疫情搞成了一個“不正常”降息周期。
如果我們非要去找一個符合主流經濟學理論的、為了熨平經濟周期而進行的“正常”降息周期,上一次先例還得追溯到2000年底至2001年8月,當時的美聯儲確實是為了應對經濟衰退而進行溫和降息,可惜這種節奏總共也就持續了不到一年。當然,我們還可以進一步上溯到20世紀后期,可是這種過于久遠的歷史,對今天的指導意義究竟有多大?尤其是對于國內,指導意義就更小了——那時候中國大陸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才剛剛起步呢!
正是由于“正常的”美聯儲降息周期已經太久沒有發生了,我們幾乎無法進行有意義的歷史對比研究。例如,在美聯儲降息時期,A股和港股市場的表現會如何,有什么量化規律?這個問題無法精確量化分析,因為上一次降息伴隨著全球疫情,上上一次降息伴隨著次貸危機,全球任何國家的資本市場都在同時對兩件事情做出反應:第一是危機本身,第二是美聯儲的降息行為。這次沒有危機了,只有“正常的”降息行為,市場表現會更好嗎?理論上或許是如此。因此很多人認為“只要美聯儲開始降息,一切就都會好起來”!
然而,理論畢竟只是理論。當前的全球政治經濟局勢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復雜的。我還記得2006年,次貸危機爆發前夕,美國經濟學家一致認為當時的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達到了“平衡點”:一切剛剛好,就業市場不冷不熱,通脹不高不低;美國的信息科技革命正在開啟下一階段,中國還在經歷加入WTO之后的蜜月期;在反恐戰爭基本結束之后,也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地緣政治擾動因素。現在的局面可比當時復雜太多、太多了!在如此復雜的情況下,美聯儲降息的意義可能遠遠不如當初那么重要。就像史坦納從來沒有發起進攻一樣,美聯儲降息會不會也是一場春夢,不能讓形勢真正變好?
對于美股投資者而言,接下來的幾個月則會頗富趣味性:自從2022年底生成式AI革命開啟以來,美股頂住了美聯儲的激進加息壓力,收復了失地且再次創下歷史新高。作為一個整體的科技股,在加息周期當中逆勢而動的情況非常罕見,這說明市場的樂觀情緒足以抵消對利率上升的恐懼。此時此刻,標準普爾500指數離歷史最高點的距離只有2%,納斯達克100指數也只有9%。生成式AI帶來的市場狂熱稍微有一些退散的跡象,美聯儲降息又“恰到好處”的來了,樂觀者因此變得更加樂觀。那么事實真的會如此演變嗎? 對于上述問題的回答, 與其說 取決于 腦袋 ,不如說取決于屁股,不可能有人真正說服其他人。
當然,我們還必須考慮一些相對較小的可能性,例如美聯儲干脆不在9月降息。還有兩種可能性是必須考慮的,它們出現的概率很難預測,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它們不會出現:
降息周期進行到中途,突然又出現一次能夠與911、次貸危機或全球疫情相提并論的突發事件。這樣的事件幾乎肯定會使美聯儲加快降息節奏,乃至重歸“零利率”。這將是冒險家最喜歡的流動性過剩的世界,不少人將因為賭對了而實現財務自由。
美國通脹控制不住,重演1970年代的“滯脹”格局。結果本次降息周期半路夭折,淪為一次“周期內調整”。美聯儲可能不得不像五十年前一樣,以極度緊縮的貨幣政策“殺死通脹”,同時也殺死經濟本身。那將是美國乃至全世界風險資產的噩夢,很多人會傾家蕩產。
無論上述哪一種情況出現,都將意味著本次降息周期再次變得“不正常”。若干年后的經濟史教科書可能會記載,整個21世紀前半期都沒有出現過“正常的”美聯儲貨幣政策周期。其實世界上本來沒有正常的事情,發生的次數多了,再不正常也變得正常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